我有阳台,得以逍游

 

市隐书房...

门外有花有鸟,心内一片汪洋。


——汪曾祺
植蒲南窗,室纳清凉,你我何须阔庭广园,城市里的一间阳台,便足以获得旧时文人的奢侈之享。一草一木皆风景,半山半水亦文章,古人云:「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正解此意。居于城中,一方阳台,四时佳赏,万物自得,足以逍游。













在文心的世界里,深深庭院与盈尺阳台,在规模上虽有不同,但予人心灵上的观照却是一致的,它昭示着从自我走向天地的精神需求。明代文人陈继儒便认为,楼居之妙,进可远眺,退可守居,既怀抱朝市,又隔绝繁华。一花一瓦,一草一砾……片刻风景,都在无声地四季轮回中,丰盈着你我的精神。













有时,阳台是幽斋环境的延伸之处,是「坐井观天」的佳赏之地,也是交友清谈的最宜之所。房中葺理精致,几上陈列不俗,多蓄异香,广贮细茶,遇清客,只在一炉烟、一壶茶。那阳台上的花木,不时邀来蜂蝶嗡嘤、鸟鸣婉转,城市有清音。于此品茗清谈、徜徉笔墨、坐谈笑语,何其快适洒然。













文学大家丰子恺的书房兼卧室——「日月楼」,便是因楼中的阳台而得名。坐在这里,可以看见日月运转,因而有了「日月楼中日月长」之名句。也就是在这块方寸的清静之地,丰子恺日夜研磨挥毫、一日做三日功课,完成了鸿篇巨著《护生画集》,度过了自己的余年。杨绛先生的阳台则别具一格,没有他物,空空如也,她却说:「我只要看到一片蓝天」。一处小小的阳台,拂出了一方空灵的净土,见证了多少生命的流转,寄托了多少灵魂的机趣。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苏轼曾谓:「清风一榻抵千金」,在一方小天地中,犹能诗意地栖居,这是中国人独有的诗性精神。只愿你我在这人人皆有的阳台上,收获四季最美的风景。
| 本期空间:大来山房 |
| 图:文人空间 |
| 文:文人空间 韩苏轩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雅物商城


    关注 文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