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校园里的“钓鱼执法”,是真的吗?

 

把它当新闻讨论,就跟我们把《货币战争》当经济史一样。...



1

昨天被分享了一个“校园管理智慧”。

说是辽宁有一位校长,为了严格查实“学生带手机”的情况,让教导主任带着蛋糕给老师“庆祝生日”:“来合个影,我们分蛋糕”。

等到满脸兴奋的学生掏出手机的时候,校长现出原形:



“好,带着蛋糕,下一个!”

这位“聪明的校长”的故事,成了网络话题。

称赞者说,带手机确实影响学习,靠传统的管理思路根本管不住;

反对者说,“钓鱼执法”毁灭师生信任,用欺骗的方法达成目的是一种糟糕的言传身教。

看着大家一本正经地讨论,我做了一件追根溯源的事情。

我以前做新闻的时候,都强调5W1H。现在大家转来转去,除了视频内容本身,只有“辽宁”一个范围巨大的where。那到底是哪家学校,这位“智慧”的校长是谁呢?

这种查找,会不会有一些更有意思的发现呢?

2

说难,一点都不难。

只要换个平台,人民群众就能帮大家@出这位校长:
这位校长叫文龙,ID当中有一团火,最后是自己的身份。

可见他确实能火。用评论区的话说,“全国最最牛逼的校长,没有之一”——这属于“拳打北大脚踢清华式赞美”,可见校长具有相当大的网络影响力。

粉丝们除了“干得漂亮”“真的很有才”这样的表扬,还有对著作权归属的关注。虽然有错别字,也无法遮蔽他们的拳拳之心。

不能辜负粉丝的指引。我进入了校长的主页:
根据网络资料,鸿文教育集团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聚焦高中教育赛道的大型教育集团。通过搜索它的公众号,可以得到它比较权威的简介,以及学校(公司)的准确名称:
再通过搜索这家企业的名称,可以获得它更详细的组织架构信息:
看一下高管组成,“文龙校长”的大名也就很清楚了。

在今年上半年,作为一个教培企业,文龙校长(董事长)相当不容易。面临疫情的考验,他们一直在积极做转型探索,相当多的课程陆续入驻各大主流平台,为高中尤其是高三学生提供备考“炮弹”:
但在招聘网站、知乎或者贴吧上,还是能够感受到这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比如人员流失、教师资质、跨区域均衡等问题……

但不管怎样,至少可以先给出一个判断:这个大家概念中的“学校”,其实是一家面向高考冲刺的培训机构。比如,类似于“在辽宁的一家高三学而思”。

知道了这所学校的性质,知道了校长的身份,再去评价那段视频,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3

我们都知道,和那些等着“排队摇号”的学校不同,今年的民办教培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流量压力。

所以,文龙校长开始向线上转型——光把课件包放到网上还不够,他的思考很前卫:既然这样,那就自己变网红,再做流量变现。把那些校园里的段子、故事穿插在自己的账号里,通过吸引粉丝,打响企业招牌,赢得市场关注。在个人简介里你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图。

特别微商,也特别努力。都火烧眉毛了。

纵观已发布的36条短视频,第一条发布于2018年,和校园没有任何关联,随后三条是盘锦大米送往武汉(大米电商是文龙校长的另一个业务),一直到今年3月27日,文龙校长才对内容做了精准的垂直切分,一方面根据热门的标签进行内容匹配,另一方面和同学(或青年演员)一起,完成各项短视频制作。

这个账号由此有了非常精准的定位。既有描绘师生斗智斗勇的《老师眼中的手机有多亮》、《你们还是太年轻了》等等,也有纯描述清纯搞笑爱情的《谁来帮我捡一下书》,有些视频还有三个机位。
面对这一次引发争论的爆款,文龙校长也很高兴:
各位,只要查证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更为合理的判断:

这段视频,也是文龙校长和学生共同演绎的短视频作品之一,是“手机”系列的延续。它和之前32部作品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传播而进行的内容策划,而且是“老段新编”:

它的蓝本,正是大鹏的《屌丝男士》:



虽然看上去特别像“纪实”,但定格特效和字幕,也多少留有一点“被演绎”的蛛丝马迹。

只不过,在后续的查证中,它们被忽略了。

有些媒体也刻意不说是哪所学校,刻意不告诉大家是哪位校长,因为只有这样做,公众才会把它误解成公办学校,把它当做社会新闻,才会引起社会讨论

如果有人明确告诉你,这就是一家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转型发展,为了保持影响力制作的有剧本短视频,恐怕你就算讨论,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

那最多叫影评,还是个高仿版本。

4

都写到这里了,最后还是说说“钓鱼执法”吧。

文龙校长的作品是流量导向,但这个作品所描述的内容,肯定属于“抓小放大”,不是教育导向——首先这个招数是一次性的,然后会导致将来说话没人信。

这属于“小聪明”,用文字来描绘叫“伎俩”,而不是“技巧”。

可能有人会痛陈钓鱼执法的坏处,强调应试教育的弊端,可能会有人针对“手机能不能带”洋洋洒洒说上好几千字……

但很少有人想到,它只是“作品所描述的内容”,是一个被演绎的段子,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新闻。

把它当新闻讨论,就跟我们把《货币战争》当经济史一样。每一个喜悦或者愤怒,都有些用力过猛。

仔细想一想,这个缺乏足够多关键信息的视频,在“新闻”类别被广泛传播——

难道,我们,不也是那条被钓的鱼吗?

点阅读原文=全家共听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