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当家政阿姨?有网友说没法吃饭了。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热传一张照片,是一家家政公司的网页上,一位32岁学历硕士、曾赴海外工作、会两门外语...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热传一张照片,是一家家政公司的网页上,一位32岁学历硕士、曾赴海外工作、会两门外语的家政阿姨。



这位刘阿姨叫刘双,32岁,陕西商洛人,大学时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硕士读了7年,专业是法语,毕业后进了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去非洲几内亚做客户维护,因为那边的官方语言是法语。

她说现在回想起来,在非洲那两年经历,对她的人生无疑是一种宝贵财富。陌生的国家陌生的环境,还有埃博拉传染病肆虐,你必须适应这样的恶劣条件,这也培养出了她的韧性。

2016年,她28岁,因为要结婚生子,从公司辞职,回国结婚。

当时身边的同事还劝她,辞职放弃年薪30万的工作有些可惜,但工作和婚姻对她来说,显然婚姻更加重要。

刘双说,2017年孩子出生后,她回到老家西安休产假。其间老公和她商量,在深圳生活成本比较高,还是去一个生活惬意、发展潜力大的地方,最后两个人共同选定了杭州。

在杭州,刘双做过几分工作,美发美业的销售对接、早教中心教孩子英语等。

怎么会想到来做保姆?

刘双说,一个星期前,她叫了个阿姨来家里做保洁,说是阿姨,其实也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

“她初中学历,我就和她一直聊天,这个女孩子之前是在牙刷厂里做的,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工资也就5000元。她说现在做保洁师,每个月有七千来块钱。因为我也蛮喜欢整理收纳,还有早教。我就想着,那就尝试一下嘛。”

刘双说,她也通过公司了解过收纳师还有早教的收入情况,再加上自己是硕士学历,粗略算下来,好的话,一年可能有30万收入。

刘双说,她现在还不能接单,因为还要做体检,并且要经过收纳师的系统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但这个星期,已经陆续有顾客来面试她了。
刘双说,她现在还是蛮满意的,教孩子英语,还有早教,和她专业能对上口,将来收入也不错。

她觉得现在家政的概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了,以前阿姨们年纪偏大,文化不是很高,现在正在慢慢年轻化和高学历。

她不觉得做这个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自己喜欢,合适吧。

博士生送快递

34岁的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谭超,因送快递8年备受质疑。
谭超是农家出身,懂得生活的不容易。2007年本科毕业于烟大新闻系,2011年考取烟大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2015年考取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博士。



博士生送快递,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谭超来说,这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满足求学的工作。谭超说,“博士也得吃饭、交学费,还得养家糊口、还房贷,用双手挣钱养活自己,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8年的送快递过程中,谭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高智商,自创了快递编号法共送出80万件送递。此数量如果只按照年工作11个月算,那么平均一天就得300件的送货量。相当于普通快递员二倍以上。



现在他身兼数职,不仅是中通、唯品会、德邦、邮件小包快递代理,还自己开了店,做牛羊肉派送点和干洗店。

有网友认为,只要给社会创造价值,就是有意义的工作!

也有网友质疑,高学历低就业不仅是抢了低学历者的饭碗,还是国家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

据韩媒报道,韩国约三成大学生“高学历低就业”,即每3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人学历超过他们现任工作岗位需求。这种在工作中高能低就的情况被称为“不充分就业”。近日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不充分就业”现象从2000年开始引起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凸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韩国社会推崇“过度教育”,受此影响,高学历人才数量不断攀升,已经超过了对等学历需求的岗位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根据官方的数据,中国的高校在2002年的招生人数为321万,到2019年扩招至820万人,录取率也从2002年的60.91%上升到81.13%,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普及的趋势。

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似乎一年比一年严峻。据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这也在侧面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就业缺口更大。



这种现象似乎跟韩国有些相似:一方面,许多地方的工厂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感慨。

“用工荒”需要的人,与大学生并不能匹配。许多本科毕业生为了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纷纷去考研读研。结果,大家的学历都变高了,但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了,“高学低就”的现象更加明显。

与此相对的是,长期的“高学低就”使得大学毕业生对薪酬的期待将会越来越低,离职的频率、对工作的倦怠和不满也依次递增。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秒辞”这样的词语,来形容90后大学毕业生不到3个月就辞职的现状。

其实,西方国家也经历过这种过度教育的现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量增长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使得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着过度教育。而有关过度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

有西方学者认为,过度教育是一种短暂现象,刚刚从学校毕业或者换新工作的个体会遭遇过度教育,但随着个体对于新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多了解后,个体的过度教育情况会消失。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同时存在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现象

过度教育会给国家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并带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对国家的GDP产生不利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代价》一文中认为,过度教育对社会稳定有着负面影响,当过度期待不能得到满足时,激进的行为自然就会产生,因此过度教育经常培养运动家和革命家。

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同时存在着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现象中国教育不足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就形成了著名的“罗斯高难题”。



根据斯坦福大学斯科特罗斯高教授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秘诀是“用创新提高生产率”,而这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在发达国家,有四分之三的劳动力受过高中教育;在中等收入的国家里,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受过高中教育;在中国,只有四分之一的劳动力读过高中,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里高中教育占比最低的国家。

其中,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割裂,城乡教育两极分化情况相当严峻,城市孩子的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3%,但农村只有37%的孩子读过高中,而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占比只有24%,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人口红利的竞争力下降,若中国不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不足”,那低素质的劳动者的生活将面临考验。

罗斯高的研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罗斯高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存在着问题。但不管如何,罗斯高都指出了中国农村教育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来说,改善人力资本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国家在制度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教育不足的问题上,把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此外,留守儿童能与其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团聚,并接受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这都有利于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本。

而对于过度教育来说,提高许多高校的教育质量,让大部分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就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这样他们就不必非要继续深造来提高竞争力了。而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不是学历教育投资越多,其回报一定会越多。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就业需求和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历教育投资,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过度教育。

当然、个人的能力、技能学习投资还是必要的。


    关注 华企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