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起了真实的信心,就不会轻视他的每一句话

 

“不违背上师教言”与守持戒律是一致的。...



按照《前行引导文》的教言,实修皈依时要在心里一遍遍地猛厉发下誓愿:成办任何事情,完完全全依赖上师。有一种“一切都拜托给上师三宝”之心。

但是实际的修行生活中,的确会遇到很多需要拿主意的事情,又无法一一向上师请教如何处理。

请问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依赖”上师?

如果上师有明确的指示,应该按照上师说的去做。如果没有,则以戒为师。

修行人对上师的“依赖”是建立在真诚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和因果正见基础上的,依教奉行是为更好地取舍因果,对治烦恼。当然无法所有事情都问上师:“该怎么办?”这种时候,自己心里要有数,说话做事要以自己持守的戒律为准绳,并检视自己的出离心。

戒律是修行的根本。上师言教不会与戒律相违。

只是戒有高低之分,从低到高,对身语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最初,戒律如一位外在的老师,他明确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要你按照要求管好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祸患;而触犯戒律时,自己也会清楚地知道,因为一切都说得明明白白,没法找借口。
更高一层的戒律成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你不再只是因为外在的老师要求你这样做你才做,你更多地是自律,为了完善内心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其实对身语意的要求是更严格了,但因为强调发心和内在的改变,显性、硬性的规则少了,想偷懒的人也就有了更多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

最高的持戒是不执著,以空性智慧摄持身语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真正的具德上师都有应机调教弟子的本事,他会根据弟子的根器和修行水平,对弟子提出要求。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师徒,师父总让徒弟做看上去违反戒律的事,偷东西、喝酒、杀生,让人觉得谨遵上师教言与持戒似乎是矛盾的,但是不要忘了,那是天才的师父在调教天才的弟子,前两层意义上的持戒,弟子已经做得很好,接下来师父要教他的就是最高的持戒。

而对一般人,具德上师决不会让你去做超出你承受能力的事,不会让你心理上无法承受,更不会让你在因果上无法承受。所以“不违背上师教言”与守持戒律是一致的。

时常检视自己的出离心也很重要。有道是:“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对烦恼循环深生厌离,自然就能慢慢闲下来。需要作决定时,坚定的出离心也往往能帮助我们减少干扰,做出明智的决定。

——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寂静之道

在金刚乘中,所有的成就都依赖于对上师的信心与上师赐予的加持。缺少对上师的信心,不论你有怎样的世间聪明,或者阅读过多少经论,可以肯定的是,你的修行很难有结果。

——希阿荣博堪布
当弟子的信心与上师的方便法聚合时,稍稍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明心见性。

因为上师本身就是见解脱、上师的法语就是闻解脱,弟子若能真正具足信心,即使上师开个玩笑或者看似在说一些世间的闲话,自己也能获得殊胜利益

我们现在看法王如意宝以及传承上师的有些原话或讲记,当时觉得意义不是很深,只是一句普通的玩笑,而现在越细心体会,越觉得隐藏着甚深的密意,能令弟子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

但是有些人可能没有这种觉悟,平常听到上师开一个玩笑,就觉得与自己无关,上师讲一个教言,也觉得对自己没什么用。有的人将上师的教言作了百般取舍,只留下一小部分对自己有用的。这样想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还是比较困难的。
往昔无等塔波仁波切的首座大弟子秋雍,是一位藏地公认的大成就者。一位康巴的修行人听闻他的名声特别大,特地前来拜见,并恳求上师给他讲最甚深的窍诀。

一开始,成就者什么也没有传。康巴人再次殷切地请求,成就者就拉着他的手诚恳地说道:“我也会死,你也会死!”这样重复了三遍,并进一步起誓:“我发誓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
如果一个对上师没有信心的人听了这些话,可能会想:“我当然知道大家都会死,这还用你说?”

但那个康巴人因为对上师生起了真实的信心,就不会轻视上师的任何一句话,而是老老实实地去体会这句教言的深刻意义,就这样他对轮回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精进修持善法,终于获得成就。

可见依止上师最重要的就是具足信心,有些人在遇到很大违缘时,就在心里怀疑:“上师的加持真的存在吗?为什么祈祷他了我的违缘还没消失?能不能马上帮我把这个违缘遣除掉?”这样的心理就很糟糕。

如果连这点稳定信心也没有,修行很难进步。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学习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92课 上师瑜伽之重要性03

慧持法师 讲释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


    关注 菩提洲网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