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军队文职人员的前景到底怎么样?

 

前路光明,但脚感因人而异...

前路光明,脚感因人而异

新绿网整理

 

1


两会闭幕,学校开学,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一些早就计划也必须要做的工作按部就班陆续展开。军队文职人员招考方面,也马上就要拉开帷幕,而且今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今年或将扩招。根据各单位陆续发布的信息,预计2020年的招考人数将会增长50%g至60%左右,达到29,000-31,000人。某战略支援部队,2019年12月发布的第一次预公告,岗位为184个,到了2020年3月底公布的第二次预公告中,就已经增加到264个,多了80个岗位。管中窥豹,这不但说明被放在大盘子里的文职编制数量相当可观,也表明高层在文职制度试水两年之后信心的进一步增强。

二是有了新的招考加分政策。除了2019年军队烈士、因公牺牲配偶子女加分政策之外,新增了以下这几类人群:一是军队工作年限满5年以上的未纳编的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社会聘用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笔试成绩加5分;二是服役满5年以上且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者获得嘉奖以上奖励的退役优秀大学生士兵,加5分;三是当年退役的军人、在职病故军人、现役军转文人员的配偶子女,加5分。文职人员的来源更加丰富,并且就目的和功能来说也进一步扩大。

预计,尽管2020文职招录扩招,但仍然会有比较激烈的竞争,特别在一线二线城市。这是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恐怕是深远的,不但大量工作岗位的减少已经成为事实,而且体制内抵御风险能力的比较优势更令许多人有切身体会。虽然疫情期间体制内的人被封闭隔离,丧失了部分自由,但同时也获得了安全,特别是不用出去工作也能照样拿钱吃饭,在“降维生活”已经越来越现实的今天,还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呢?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先期进来的人不断逃离“围城”。百度“文职人员吧”里,经常见到毁约、甚至半年试用期不满就出来的人。

我们在《快两年过去了,社招文职你们过得还好吗》这篇文章之中,对他们之所以要逃离“围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实大家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工资待遇的调整和结构配比还缺乏科学的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也就是吃“大锅饭”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与社会上比较成熟的薪酬制度对人才的激励效益相差甚远,倒还真不是嫌文职给的钱太少了。

二是陈旧管理模式对个人私域的压榨和侵犯,一些领导以权力没有底线的、对个人行为进行管束,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没有界限,而且对他们缺乏应有的尊重。

三是成长渠道狭窄,缺乏科学的培养模式,目前仍处于一个先把人招进来、把坑补满好向上面交代的层次,至于将来怎么用好用出效益,对不起,很少有人顾得上考虑。

四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人治大于法治,朝令夕改的,国防生搞了20年没了,自主择业搞了20年变了,文职政策会不会也就坚持20年?特别是除了军科、国大几个委任的文职副校长,基本没有什么大点的领导主动转改文职,大家感觉心里不托底。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现役当中。只是他们不像社招文职一样可以“毁约”离开,而只能默默承受与等待。这也是许多现役羡慕社招文职的地方。“围城”就是这样。

不过,即使是存在这么多问题,有这么多进去又出来的“逃离者”,也不能否定文职政策所带来的进步,更要看到目前仍处于政策调整阶段的事实,矛盾问题客观存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否适应这一政策也因人而异。

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政策都会经历一个从不合理到合理的过程,因此“不吹不黑”、客观宣传和看待、坚持一切实事求是才是真正正确的做法。不夸大、不渲染、不回避,把意愿和选择交给招录对象,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
不吹不黑地说,军队文职人员仍然是许多现役军官、退役军人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社会人才、毕业大学生求职的较好选择。

工资待遇方面、医保住房方面的政策都是公开的、透明的,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这些福利固然不能说是“很高”,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绝对是“不低”的,特别是对于非985/211毕业生来说。分析一下近两年报考军队文职人员的院校、专业和性别特点,结果可能非常有意思,所以大家心照不宣,来了也不要有什么“明珠暗投”的矜持。更何况,还有“相当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光环,以及体制内的抗风险优势。

对于现役来说,转改文职最大的动因是稳定。比如那些身在大城市院校、机关、医院、科研所、后勤保障单位的现役,如果必须要脱下军装,而安置与自主又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那么换身文职衣服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选择,特别是军改期间实行的是转改委任制,又承诺在工资、住房、福利、伤亡保障、配偶子女待遇“五个方面不变”,并且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退休的,军队还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待遇仅次于退休,并高于现在自主择业的。

而对于基层一线的年轻军官来说,如果能够转改到城市单位当文职,则一次性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因而几次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不过,今后这样的指标应该会越来越少了。

至于军改结束之后还会不会有军转文,我们的判断是特殊情况、特殊岗位仍然会开放这个出口,转改文职人员与复员、逐月、退休一样成为军官退役安置方式之一,不过指标可能会压减下来,因为从设计上现役转改文职就不是文职人员主要来源。因此,当下如果还有机会可以选择,这可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了。而退改文,也就是退役军人通过考录进入文职人员队伍,将会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判断一个新鲜事物是否具有发展前景,首先应从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来分析。

建立文职制度的初衷,《文职人员条例》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把一些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的现役人员岗位改由文职人员担任,扩大文职人员编配范围,以达到优化军队人员构成,节约军队人力资源成本,延揽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的目的。

军队院校、医院、研究所、后勤保障等单位大量压减现役军官编制,转为以从社会招录文职人员,特别是还有“直接招录特殊人才”的优惠政策,其目的或者说好处无非有三:

一是降低军队用人成本,为国家节约军费,它不只表现在钱上,更表现在社招文职更容易与社会养老系统接轨而不用再像传统军转那样需要安置解决后路问题;

二是缓解一些单位因长期封闭、搞自我服务所导致的“近亲繁殖”现象,希望借助外来新鲜血液既带来生产力(战斗力)的提升,又打破既有利益藩篱;

三是从整个军队改革大局看更体现一定的公平性,因为军队院校、医院、研究院所、后勤保障这些单位既地理位置好,相对又比基层一线“舒服”,除去一些必要岗位保留军职,其他岗位再大量充斥现役军人无疑会导致“同兵不同命”的问题,这不利于基层一线的稳定。

另外有消息称,今年起研究生毕业之后,将不再被允许直接转改文职,而必须向基层一线分配或回原单位。这已经能够说明一种导向:军队院校、医院、科研所、后勤保障单位的一线岗位会有相当比例的文职编制,而院校培养的军官,主要流向是基层一线作战部队。

这样的布局和做法,其实完全是按照设计目标来走的,这足可以打消一部分人“文职政策仓促论”、“文职政策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错误想法。也足以证明,文职政策不但是坚决出台,也会坚定地一走到底。
至于“文职政策会不会像国防生和自主择业一样,也不过20年”,更是杞人忧天。因为军改大盘子里,已经把现有军队人员分为军官、士官(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四类,而转改文职也成为退役安置方式之一,怀疑文职政策只能坚持20年的,等于是怀疑军改20年后会不会再大改一次,这有点太荒诞。

而且文职政策与国防生和自主择业的最大不同,是它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使之更贴近于像是“国策”而非军队内部的试水性政策。有人说文职政策比自主择业更靠谱,是因为文职人员中有好几个文职副校长,自主的里面官最大的不过正师副师,还真不是这样谁官大谁有发言权,既然是委任来的如果将来有变当然还可以再委任走。而是因为大量社招人员的涌入使得这一政策牵一发而动全局,变成一个直接影响政治声誉与执政稳定性的问题。显然,这是马虎不得,当不了儿戏的。

对个人来说,文职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的。除了现役,文职人员是最应该被优待的,未来现役的待遇一定还会大幅度提升,文职人员在为军队工作期间的待遇自然不用怀疑。而文职比现役更大的优势是: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现在大家顾虑最多的,恐怕还不是变态的管理,以及人治大于法治与先进文化尚有一定距离,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最直接的,是将来文职人员干到退休之后,怎么办?现在刚刚起步,尚不涉及这个问题,将来一定会涉及,而也因为这颗“定心丸”迟迟没有上架,引发了大家的前景性顾虑。

其实我觉得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要抓紧完善的政策。总的判断是:未来这些军队相关人员的退休,大概率会采取统一的原则,早晚的事情。军退、文职、自主、逐月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养老金系数以及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的医疗和住房保障政策。但本质上,不会有大的质的区别,比如说一个全吃国家财政而另一个只能吃社保,应该是国家社会双向保障的。并且会从总体上优于退休的公务员。

因为《文职人员条例》写得很清楚:建立与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度相衔接、具有比较优势的文职人员管理和保障制度机制。它当然包括退休保障制度。

当时不杂,未来不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看前景要看大方向,我们的智慧与定力,“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喜欢新绿网,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今年试行转业“直通车式安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几乎一个建制连的基层军医复员,谁之过?

★谈谈我们这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

★逐月领取退役金,或将成为军官士官都享有的退役方式

★2020“关门”前最后一年,犹豫走留的你该何去何从?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出台后,院校会发生哪些变化?

★关于军衔主导的职业化建设,谈一点对趋势的个人预判

★"前慢"背景下,如何给基层年轻军官带来更多希望?

★2020如何解决军官队伍建设的思路道路出路后路?

★当两年义务兵退役是“性价比”最高的服役方式?

★职业发展路径才是军官职业化的主线,不只是待遇★合同+职业,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转业安置政策改革?

★如何把那么多优待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尊崇?

★改革收官背景下,你还在犹豫干不干文职吗?

★必须重视基层年轻军官想转业这件事,给他们以希望

★军队技术干部的春天在哪里?

★未来逐月的待遇不如现在自主的?谁说的?

★“辱军言论”频发背后,不只是军人几滴英雄泪!

★从系统工程(战斗力)角度谈军人退役后的组织
原创不易,觉得不错可点“喜欢作者”打赏,或点右下角“在看”!


    关注 新绿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