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HR高管:做了这件事,我成了业务专家

 

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者:GHR编辑部

HR如何提升自己在公司的价值或地位?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侧重点,而华为把这个重心放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上。

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一直在做公司内部的事情,它服务的客户应该是谁?

华为给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答案:

人力资源的客户不是员工、也不是老板,而是公司的商业客户。

如果站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把外部客户作为自己的客户,确实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但这要如何去做呢?

为此,我们采访了华为公司前人力资源高管冉涛,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冉涛先生是业务部门出身,带着业务经营的思维转到人力资源,做到华为全球招聘团队的负责人,也因此,他对HR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著有《华为灰度管理法》一书,在老板思维下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

以下是GHR编辑部Domi和华为前招聘总负责人冉涛的交流内容。
很多人对HR的定位都错了!


1、人力资源部门的客户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是外部的客户呢?

这个观点是2009年6月份提出的。

当时华为换了一任人力资源总裁,是销售体系的高管转过来的,他问人力资源部的专家和领导们:人力资源的客户到底是谁?

当时大家就讨论,说人力资源部就是服务好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内部环节中,服务好自己的“下游”就好了。

这位人力资源总裁就说:不对,人力资源最终的客户 ,一定是公司的商业客户。

如果人力资源的客户是员工,那我们的工作不就是让员工满意吗?

2、HR让员工满意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让员工满意有个大问题——人性是短视的。

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本能,追逐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是人性的本性。

你想让员工在严格和爱中成长,还是让他们舒舒服服、稀里糊涂,10年以后再也找不到工作?

很多员工喜欢拿不同公司的福利做对比,有的公司开车有补贴、班车全免费、一年有N个带薪休假……

2008年任正非曾说:“加拿大、北欧这些福利国家都遇到税收过高、福利过好、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困境。”

华为坚决不搞高福利,我们反过来帮助员工树立一个目标让他成长,不要让大家躺着挣钱。

躺着舒服久了,你就站不起来了。

所以在华为,吃饭要自己掏钱,班车也要自己掏钱,假期就那么一点,如果你要成为奋斗者,还要放弃带薪年假。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不取悦员工,如果你做的优秀,让你得到超过同龄人的价值回报。

人们为什么要工作?说到底就是升官发财,我们看谁给的钱多、哪里发展更好。

一个公司,带着员工苦一点累一点没事,但如果不能带着员工走向成功和挣到钱,这个公司就是耍流氓了。

要想有这么大的成长,一定是公司的最终客户成功了、公司成功了,员工才能得到最大的成长和收益,而不是让员工平时处于满意状态。

人力资源部门的成功,一定是公司业务首先成功;

人力资源部门要发展,一定是公司业务在发展。

所以,人力资源最终的客户就是公司外部的客户。
如果HR的客户是员工,
岂不是真做成了“利润中心”?
3、人力资源部门能做成利润中心吗?华为也有一个“责任经营制”,是类似利润中心吗?

华为的责任经营制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那是地区部、代表处要做经营单元,都是销售线,不是销售线的叫经营现金流。

华为没有利润中心这个说法,人力资源永远是个战略中心,解决公司生死存亡的问题,解决公司大发展的问题。

这么重要的一个定位,肯定是个花钱的部门,怎么可能赚钱?

做利润中心的说法,很容易让HR追逐部门利益,让公司掉坑里。

4、华为大学要高管自掏腰包、停发工资来学习,它请人来授课也会给钱,做法上不是自负盈亏的吗?

这个政策是2009年开始推出的,但不是为了华为大学盈利的,华为大学的员工拿的工资、奖金、股票、分红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一样,都是公司发的。

这个事情是逼着学习者要为自己的成果买单,是让他们认真学习的一个措施,而不是靠收那1万块钱来发财的。

因为以前给你安排免费的培训,你不好好学,我现在让你掏钱去学,你就心疼了,感觉不好好学就亏了,人性是这样的。

所以这是一个管理手段,而不是赚钱的机制。靠这能赚几个钱
 要做到以最终客户为中心,
HR要跨越2大鸿沟
5、HR部门要怎么做,才算是以客户为中心呢?

人力资源基本上能把招人、培训、绩效、发工资、劳动关系这些做得比较顺畅,但是要以客户为中心,这里面有两个惊险的“鸿沟”,需要HR跳过去。

1)HR能否从公司的视角,也就是从老板的视角和客户的视角,建立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连接?

为什么很多HR的高度不够?

因为HR没有这个机会,没去见过客户,每次被内部的业务高管PK的一塌糊涂,也没有底气反驳。

HR自己所谓的人力资源专业,其实你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所以也不敢坚持去做很多事情。

这样,人力资源越做越像小脚女人一样,业务说啥你跑腿就行了。

这种视野的调整,其实难度很大。

前面提到华为2009年那位人力资源总裁,为什么他能提出“人力资源的客户是公司的客户”?因为他之前就是做业务的,他见过客户,他本来就有公司战略上的视角。

所以,占位高度不够,是人力资源工作者难以跨越的第一个鸿沟。

2)第二个鸿沟是对人性的考量。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什么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做的不尽人意?

首先,很多公司的HR拿的工资很低。

有句话这样说,“没有专业,就去干人事”。

HR在公司的人才架构中本来是很末位的,因此HR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脆弱,你不是销售、不是技术,就强硬不起来,屁股决定脑袋,HR本身就有了心理上的弱势。

其次,有人说,人力资源是员工和老板之间的中立者。其实不是的,HR也是员工,置身其中很难跳到老板视角去。

HR不是裁判员,也是一个运动员。

所以HR在定任何制度的时候,也会看看自己的利益,就容易和公司形成冲突。

另外,HR是需要人生历练的。

任何一位创业者,特别是白手起家的,都在创业历程当中经历过人性的繁华与冷淡,看的多了,对人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就算你在学校里学了一个专业,掌握了一些工具,到公司里去工作,你对人了解吗?对人性了解吗?

所以在很多事情中,HR无法理解老板的想法,只能是个被动的执行者。

第一高度不够,第二深度不够。这也是HR与老板之间的两个鸿沟。

如果只希望通过一些工具和手段去改变,是改变不了的。

HR真的要改变,首先还是要从自己的思维上改变,要学的东西很多。
HR如何跨越这两大鸿沟?


6、当初华为 HRD提出这个话题之后,人力资源的机制上有没有做出什么调整,比如考核导向?

这不需要调整,它取决于业务单元一把手的导向。

就像火车的轨道,领导是扳道岔的,这列车往哪开,就看你扳到哪个方向,不用去改变任何人。

HR要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而是融入在公司的大流程框架里面。

华为在全球有约7000位人力资源工作者,分为3层。

华为最高层的公司级HR,叫CHR,是决定人力资源战略方向的,是出政策的地方。

政策层面要研究什么呢?

比如招聘,我招1万人还是招2万人更合理?用什么工具去衡量测算?招聘的质量怎么保证?

比如怎么分薪酬包,挣回来的钱怎么合理的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分配?解决的是分配的公式问题,但没权利决定分1个亿还是分8个亿,能给的只是一套规则。

政策层研究的是重要的、全局性的问题。

第二层面的HR是华为的BG(业务群)层面,这一层面是把公司的政策和自己的业务落实。

比如公司管控产品研发的总量和大结构,那么我们需要的研发人才是什么样的?HR要在公司的标准上细化,所以叫客户化的定制阶段,或者叫政策的再定制。

第三层HR就是执行的,公司要求怎么做你做就行了。

我在这三层都工作过, 所以我很清楚,第三层要有全面的执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中间要学会连接政策和具体化执行,最高层要有政策领导能力。

很多HR的困扰是什么呢?

这三个层级的角色都想有,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可能只是底层大执行者。

这些人总想拿一个确定的模版照搬一下,但是不知道制定政策背后的逻辑和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一家公司能靠照搬成功的。

你得先“跳起来”,思维上的对齐是最难的。

7、普通的HR要如何做,能不能举一个小例子?

比如华为在校园招聘里面引入集体面试,这件事情从执行层面来看,就是在面试流程中加了一个环节。

但你有没有从设计角度来看,加这个环节的原因是什么?

华为每年招几千学生,高层的诉求是,我要招未来的领军人才,10年以后得有一批领军人才,能够做百亿美金级业务的负责人。

这样的人从哪来?从招聘开始,集体面试就是在考察领军人才的5项素质。

我之前是集体面试的第二版第三版的开发组组长,要开发一套素质模型,度量我的领军人才是什么样的,然后要开发一套面试方法,对领军人才进行评价。

再比如,我们引入了一套考评方法,我应该知道,别人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别人是怎么设计这个东西的?我们公司的情况是什么?而不是拷贝一个模版直接套用。

只盯着工具方法,是没有职业前途的。

一定要往上看,要跨越模板,理解模版背后的“为什么”。要跟老板对齐、跟战略对齐,要抓住人性。

如果这一点跨越不了,终其一生也就是个人力资源专员。

还不一定能胜任,可能就是个熟手。

通常HR写JD(职位描述)是在网上抄一个,可能一个字都不改,都喜欢copy、借用模板;

我在华为时团队里有一位人才获取经理,他要写一个JD,一定要去访谈用人部门:你为什么要招这个职位?要满足公司什么需求?你看中什么特质?……

问了一堆,然后自己写出一份JD,非常准确。

这就是HR的差距。

其实很多复杂的问题,如果认知的高度到位了,已经成功一半了。

HR理解业务、与老板沟通的有效方式
8、您觉得华为的人力资源,还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吗?

我觉得能借鉴的东西太多了。

1)比如 HR要学业务,怎么学呢?怎么理解业务呢?

HRBP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面试,真正参与公司的人才引入。

如果能老老实实做一年招聘,认真去做面试的筛选和面试的过程,你一定会成为半个业务专家。

我2006年进华为开始做人力资源,我对所有业务的理解就是靠面试,与高端候选人交流得来的。

交流到一定程度,你就成为公司业务领域的专家了,因为没有人比你见的更多、聊的更多。

但很多HR巴不得不管这件事,想着让业务部门自己去面试就好了,你就失去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招聘面试这件事情,不是基础性工作,而是战略性任务。

刚才说余承东还要去做校招宣讲,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办法是做培训。

你能不能去讲课?能不能自己开发一门课程去讲?

如果每次都是统计报名、打个满意度,自己上不了讲台,那这个HR就永远不胜任。

2)HR怎么与老板建立沟通

老板凭什么听你的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主动听你的。

老板说我要招个优秀的人,你告诉我怎么招,你去给老板讲面试方法,这叫对牛弹琴,他当然不听你的。

老板判断好坏,不就是以公司经营结果为好坏和客户商业成功为标准吗?

你说我们通过这些努力能帮最终的客户成功,那老板能不感兴趣吗?能不听你讲的吗?

问题是,你做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客户成功,还是因为你自己会做这个?这差距就大了。

因此,在学习东西中不要老去琢磨工具,要从以结果为导向形成解决方案,要系统地帮客户解决问题。

比如老板经常问HR,公司没人可用,怎么办?

招人是一个办法,但是:

招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标准?

多少钱去招?招来放到哪个位置上才发挥价值?

做出价值来你给他多少钱?

招人解决当下的问题,三五年以后的人在哪里?这就是长远发展的人的问题,晋升、激励、能力持续提升的问题,综合起来才能解决。

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就需要HRBP、COE、SSC这些。

我是华为第一批 HRBP,第一批COE,招聘第一批SSC人员的面试方法是我设计的,亲自做的面试指导。

但老板不是看你的角色,首先你得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综合能力。

不能简单地拿一套模板,想着到公司一复制就能成功,干几天就干不下去了。

根据客户需求去定位问题,去构建解决方案,打造组织能力,可能要用3年、5年、10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才是优秀的HR。

解决问题才有价值,老板才会愿意跟你沟通,有“为”才有“位”。
- End -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好文
| 「i背调」获数千万人民币B1轮融资,明势资本独家投资

| “我,HRM,新来的领导比我小3岁”

| 重磅!社保减免政策变了!

| 千万不要跟HR谈恋爱,会哭

|人社部通知!2020年社保基数大调整、公积金必须同时缴纳、医保账户取消…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商务合作/转载/投稿请联系
微信ID:
lnmjkyy

i背调-让职业信用环境更美好
我知道你在看


    关注 HR互助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