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被动,不爱思考的孩子,都陷入这样一个误区

 

这个图表提问法,你和孩子还不知道。...

教育专题
打造优等生

学习力+内驱力+创造力
父母堂


Jane说:

提问的力量很强大,经常提问的孩子,学习会更专心,对学习更有责任感,质量也更高。可有些小时候非常喜欢提问的孩子,却变得不爱提问、不会提问了,他可能正在失去主动思考的意愿,进入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不会积极解决问题的人。
读《学习的格局》有感
1

问题也分

"厚薄"和"高低"


欧美教育比较认同知识的输入和内化,并不单纯靠孩子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而提问恰恰是他们用来深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工具。孩子在低龄学习阶段,老师和家长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理解问题的属性。比如,他们会把问题分成"薄与厚"(thin and thick)。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薄问题"是指那些上网一搜就可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而"厚问题"是指那些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琢磨、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这两种问题都有其作用,"薄问题"是基础问题,用来带领孩子学习并养成提问的习惯;"厚问题"则可以引领孩子往"高阶问题"迈进。

高阶问题是相对于低阶问题而言的。低阶问题可以被总结为4个"W",也就是"what"、"who"、"when"、"where"。高阶问题往往是开放式的,是更有趣、更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你怎么想"等等。

让孩子凭空提出高阶问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方的课程教学中,会融入三种思维模式,鼓励学生练习三种高阶问题:
提问模式一:

用"为什么"、"怎么做"


这是一种"聚合性思维"(Convengent Thinking)的提问模式,也就是围绕着两个关键词"为什么"(Why)和"怎么做"(How),来引导孩子问自己、问别人,或去资料阅读中找答案。比如:

为什么雨、冰、雾都是水?

为什么它们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

它们是怎么互相转化的?

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孩子从多种形态里找出事物的某种内在规律和联系,然后聚合成一个标准答案。而这样的练习,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从不同的线索和方向聚合,然后找出一个让自己觉得满意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模式二:

用"如果……那么……"


这是从成长性思维模式(Devergent Thinking)出发的一种假设性问题,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讲的"如果这样,又会怎么样……?"这与刚才提到的聚合性思维正好相反,是从一个原点出发,开放式地去畅想答案,然后让孩子把自己的假设说出来。

让我们继续探讨前面关于水怎么变成水蒸气的问题,孩子可以换个方向提问:"如果妈妈给我倒的热水会冒水蒸汽,那么我猜太阳也可以把海水晒热,然后海水也会冒水蒸汽,对吗?"

你看,从一个水蒸气的原点,孩子把学习到的一个知识(水遇热蒸发)扩展到了另一个问题(大海里的水是如何遇热蒸发,产生循环的)。这就是在引导孩子练习成长性思维,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提问,帮助孩子找到更灵活、更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死记书本上的知识。
提问模式三:

用"你怎么想?"


这是一种带有判断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提问方式,也是我们当前教育中最缺乏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补充意见"。如果孩子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和他人,那就是在用批判性思维来考虑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中,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提问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创意。因此,这也是老师会给出高分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其实都是有方法和工具的。我推荐一个美国学校的老师就经常使用的"K-W-L图表",巧妙提升孩子的提问力。
▲ "K-W-L"提问工具


"K"就是英文里的"know",代表"我知道的内容";"W"就是"want",代表"我想知道的内容";"L"就是"learned",代表"我学到的内容"。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K-W-L"有三个竖的栏目,分别代表了孩子学习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家长和孩子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要开始讨论学习关于小兔子的话题。

K栏目

讨论前让孩子先想一想"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在第一竖栏里列出自己已知的内容。不用担心你写下的是否正确。比如,关于小兔子是什么动物?长得什么样?引导孩子从低阶的4"W"提问模式入手,把关于小兔子的已知知识点全部写出来。

W栏目

孩子在预习过程中问自己"我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在第二竖栏里记录下自己想知道的关于小兔子的内容。比如,小兔子爱吃什么?平时喜欢做什么?会咬人吗?

L栏目

孩子学习完毕后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然后在第三竖栏里总结出自己新学习到的知识点和新的内容。
▲  巧用"K-W-L"提问工具


当图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主题的学习有了一定进展。这时就可以做以下三件事了:

1. 把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一个K栏目里的内容做比对,看看自己原来了解的内容有多少是对的,有多少是错误的,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 把第二个W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做比较,看看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是否都已经有了答案。

3. 如果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就可以再加第四个S栏目,代表Still,也就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再作为问题,继续提问下去。

家长还可以组织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让孩子们互相传阅各自完成的"K-W-L图表",这相当于让孩子借助图表小工具,互相回答各自列在图表上问题。最后,当然别忘了问一句:"请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样的小组学习真的比让孩子一个人独自学习来得有趣而有效多了,还可以鼓励孩子思考更多、互相提问,这个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会让孩子把知识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

所以,训练孩子提出有质量的高阶问题,就是在开阔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大脑展开更深层的思考活动,同时也是在练习表达和聆听的能力。

亲测贴士

鼓励孩子多提问

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阶和低阶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提出低阶问题,你不能评判他"笨"、"无聊"、"没用"等等;相反,你可以采用三种高阶提问模式,慢慢把它们融合到你的问题中去。只要听多了高阶的问题,孩子也会跟上你的节奏,逐步提升提问的质量的。我虽然不建议批评孩子的低阶问题,但是当孩子提出高阶问题时,你要马上报以正面而热烈的反馈,让他产生愉悦和自豪感,这样他才会努力去想下一个问题。
查阅更多家庭教育技巧

长按二维码抢鲜读↓


↓↓↓ 点“阅读原文”抢鲜读


    关注 父母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