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週刊》登文|橘井泉香

 

「這次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是痰栓堵塞導致缺氧憋悶而死,及早使用相關化痰排痰的中藥,能夠輓救不少的生命......」...

風 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上中學的的時候學過吳鈞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六朝駢文,音韻優美,短短140多字,也就是一篇微博的字數,山停水動,聲色動靜,光影交織,意境悠遠。不由得心生歡喜,也就背了下來。1996年秋,我在母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辦工作,陪同校長龍致賢教授赴杭州參加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長工作會議。主辦方浙江中醫學院在會議期間組織各位校長參觀遊覽,驅車從杭州西行,先到富陽,然後到桐廬,走的就是吳鈞的這條線路。一路上我默誦著《與朱元思書》,時移世易,登上桐君山,看到分水江與富春江在此匯合,不免生出一種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豪情。

桐廬縣和桐君山皆因桐君而得名,相傳,黃帝時有老者結廬煉丹於此,懸壺濟世,分文不收。鄉人感念,問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為名,鄉人遂稱之為「桐君老人」。《隋書》、《舊唐書》、《本草序》、《本草綱目》及《中國人名大辭典》中都有對桐君的記載。說他,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桐君採藥錄》,其所定處方格律君、臣、佐、使,沿用至今,是神農氏傳人,也是中醫中藥的一代宗師。

在桐君山上建有桐君祠,我們幾個年輕人先行一步跑進了祠堂,只見祠內端坐著桐君老人塑像,白髯飄飄,笑容可掬。柱子上鐫刻著我國著名書法家孟慶甲寫的一副對聯:「大藥幾時成?漫撥爐中丹火。先生何處去?試問松下仙童。」還仿照陝西銅陵孫思邈的藥王廟,同時供奉歷代名醫,有一組彩色歷代名醫群體全身塑像,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東漢張仲景、三國華陀、東晉葛洪、唐代孫思邈、宋代王維一、明代李時珍、清代王清任等歷代先賢醫聖濟濟一堂。

我抬頭看到祠堂內左側的房梁上懸掛著一幅深黑色的木匾,上面從右向左書寫著桔井泉香四個金字。眼瞅著字體熟悉,再看落款是北京中醫學院龍致賢。我驚喜尖叫著衝出祠堂,迎向走在後面的校長們,找到龍校長說:「校長!您的字掛在裡面。」龍校長滿臉疑惑,其他校長們也半信半疑。等到大家走了進去抬頭觀看,方信其然。據龍校長回憶,當年是有浙江的人來求過字,沒想到出現在這裡。龍校長的書法水平很高,10年後我的第一本著作《字裡藏醫》就是請他老人家給我題寫的書名。
 


「橘井泉香」典出自西漢劉向所撰的《列仙傳》。相傳西漢文帝時,湖南郴州人蘇耽,篤好養生之術,修仙得道,人稱蘇仙。某日,蘇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對他的母親說:「明年天下會發生一場大的瘟疫,患者如果出現惡寒發熱,胸膈痞滿者,給他一升井水,一片橘葉,煎湯飲服,立可痊癒。」後來的情況果然如蘇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葉者,遠至千里;飲井水橘葉者,也即刻痊癒。此後人們便以「橘井泉香」來歌頌醫家救人的功績,醫家也將書寫在匾上以明志。「橘井泉香」一詞與「杏林春暖」、「懸壺濟世」一樣,在中醫學界膾炙人口。
中華民族繁衍延續至今,戰勝過各種天災人禍,在與瘟疫的鬥爭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中中醫中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歷次大小的瘟疫中,都湧現出一批著名的醫家和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吳又可的《溫疫論》都是其中優秀的代表。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中醫中藥又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在預防發病,治癒輕症搶救危重症的過程中,療效卓著,花費低廉,成為一道可靠的保障和亮麗的風景。

橘葉、橘皮、橘核都是常用的中藥,善於化痰散結,宣肺止咳。這次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是痰栓堵塞導致缺氧憋悶而死,及早使用相關化痰排痰的中藥,能夠輓救不少的生命。橘井泉香,綿延至今,永不過時。

謹以此文,悼念致敬龍致賢校長。

徐文兵

2020年5月3日星期日


    关注 徐文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