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深山孩子的故事,我不敢看。

 

我看哭了。...



提到“金三角”,你会想到什么?

是电影里的神秘毒枭?还是害人不浅的毒品?

深入泰国的金三角腹地,我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谁能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一股炎黄血脉。

那就是几十年前的一队孤军,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被“遗忘”在泰缅边境。

然而他们却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中华血——他们决定为孩子在这里开设中文学校。

01
即使自己的孩子们出生在异国,即使没有回到过祖国的怀抱,即使对祖国感觉很陌生,也要好好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没有钱,那就想尽各种办法去凑;

没有老师,他们就几个人凑在一起亲自执教。

有困难就克服困难,克服不了就硬着头皮顶着天,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甚至,当时在泰国政府明令禁止教授中文的一段时间内,他们“转战地下”,悄悄教孩子们中文,也不忍就此断了这条“中华根”。

“身为华夏的子孙,怎能不会说中国话?怎能不会写中国字?”



就是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这群人日复一日的坚持教学,创建了泰北华文教育。并不断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物力,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记住。
02
罗校长,就是当年被“遗忘”的20万老兵后裔中的一员。也是这个学校的重要人物。

他有着儒雅的外表和不凡的气质,看起来和这个破破烂烂的学校一点也不相配。



但没想到的是,一个出生在泰国深山老林里的人,竟然会有这么高深的国学功底。

谈到华文教育和故乡,他忍不住想起了父亲的遗嘱:

“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从小就教导我们要爱祖国。临终时他对我说,孩子,等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别忘了在我坟上烧一炷香。”



03
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大部分来自于这家孤儿院——泰北美祈孤儿院
正在照顾这家孤儿院的,正是接近年迈的刘牧师夫妇。


因为山里条件太艰苦,孩子们所住的就是最简陋的茅草屋。

常年炎热多虫,我们去了一天也呆不了。但为了让孩子们住的舒服,刘牧师夫妇想办法弄来了粉色蚊帐和一些小玩偶。

破旧的环境里,总算是增添了一丝丝童趣。



刘牧师夫妇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尤其是先生还有严重的肝病,很多时候,他们不想再接收孩子了。

但每当看着无处可去的孤儿们,她们又心软下来。不仅如此,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而每个孩子的背后,也都有着令人感伤的故事和经历。



有两位小朋友,妈妈因爸爸有外遇而想不开自杀。

爸爸深感惭愧,不久也上吊身亡。

年仅七岁的孩子,亲手砍断吊绳,却没能救回爸爸……

来到孤儿院后,他忘不了爸爸死去的模样,就这样整整哭了两年,至今还时常做噩梦……



最多的时候, 刘牧师夫妇抚养了超过100个孤儿。

现在一对夫妻照顾一个孩子都很累了,我无法相信同时照顾100多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是怎样的劳累。

04
柯保合先生, 马来西亚华人。

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贫苦儿童的助学,几乎已经倾你所有。



当他知道泰北华文教育需要资金援助的时候,他坦言道自己真的没有财力了。但没过多久,他还是悄悄出现在这里。

当坐在漏雨的教室里,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很难受:“翻修学校需要多少钱?”他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虽然他自己已经没有这样的财力,可后来他还是拼尽全力找到了新的投资人,也收集到了翻修学校需要的资金。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来泰北?我只能回答,是命带我来的……”


然而,如今在清莱 66所华校中,其中仅 3 所学校具备泰国合法办学资质,且办学条件艰苦。截至目前清莱地区华校学生的学费少则几百泰铢,多则上千泰铢。

教师每月薪资约为 4500泰铢(折合人民币 900 元)左右。当地村民收入单一,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平均一年只有 30000 泰铢的收入,约合人民币 6000 元。而当地的教师普遍水平低。

正因为当地的教师普遍水平低,且师资匮乏。 灵山慈善基金会与泰北结缘,预算筹集资金,用于资助当地华校教师工资。



于是,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发布的“泰北华文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2017年的时候,灵山慈善基金会就带领志愿者在泰北展开初步的调研,了解当地华文学校的具体情况。

志愿者在和学生聊天中,慢慢了解到他们日常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境。
我们少吃一顿饭,少买几件衣服、少喝几杯咖啡的钱,就能为这些孩子们多找几个好老师,多添几件新衣服、买几张新课桌、买几个新玩偶又或者能多吃点营养的食物......

我们少这一点钱没关系,但他们真的很缺这些钱。


赶快和小视一起

点击阅读原文或下方图片

为孩子们和老师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注 视觉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