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上大学,她是父亲的“试验品”

 





上学时学到《伤仲永》的故事,读过的人无一不为他感到扼腕叹息。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父亲的急功近利被当成造钱工具,最终泯然众人矣。

而在现代,也有位父亲因为他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他就是10岁就考上了大学的女孩张易文的父亲张民弢(tao)。

河南商丘的张民弢有一家自己的培训机构——英贤双语培训学校,13年拿到了教育局的办学许可证。

(图源于:梨视频)


在学校里,他拿10岁就考上了大学的女儿作为活招牌,主张普通的孩子都能在十三四岁时考上大学。
在这里,孩子不上正统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是用张民弢开发的一套独有体系教学,4岁的孩子能识上千字,10岁的孩子已经学习初一的课程了。
女儿张易文常常来这里,父亲会以她的口吻告诉一脸稚嫩的学生说“文文姐姐希望你们明年就能考上工学院和她做同学”。
孩子们欢呼着叫好,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懂什么是考大学,这么快的考入大学意味着什么。
压缩了本应该正常在学校的时光,早早上了大学,这一切,张易文都切身的经历了一遍。

2016年,9岁的张易文只在父亲的私塾粗略的学习了一些知识,就被父亲送上了高考的考场,最后成绩当然不尽如人意,只有172分。

张民弢没有放弃让女儿继续高考,第二年,张易文再次踏进高考的考场,这一次,她考出了对一个10岁女孩来说不错的分数,352分。

但是对于高考来说,这却是个没有办法上本科的分数,最终,张易文被商丘工学院(一所大专院校)录取。


在张民弢看来,上大专院校和清华北大没什么不同,只要最终考上博士就行了。

进了大学的张易文和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
她融入不进去同学们的话题,同学也不敢在她面前聊恋爱等话题,怕影响了她。

开学那天,张易文的父母和老师、宿管、舍友都热情的打了招呼,希望他们能多照顾一下张易文。

舍友小圆调侃自己“当妈”了,因为张易文走到哪都要跟着她,自己不想去食堂,但又怕张易文饿,最后还是带着她去了食堂。
张易文在大学最担心的就是没人和她一起去吃饭、去图书馆、去教室...

她很依赖小圆,有次小圆表现出想要谈恋爱,张易文就嘟嘴表示那她怎么办。

而且在她刚考上大学的那年,总是有很多记者守在校门外,想要挖掘出这个“神童”非同寻常的秘密。
因为张民弢的过度宣传,有段时间外界对商丘工学院的态度特别差,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

不过虽然在大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张易文表示自己还是挺喜欢大学生活的,因为“自由”。

在家里,妈妈会管她睡觉的时间,爸爸不让她看小说,但到了大学就没人念叨了。
(图源于:红星新闻)


在哪上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是张民弢给女儿选的,在他看来让孩子自己选择这句话是很不负责任的,家长比孩子的经验丰富,当然家长的选择更靠谱。

对于父亲给选的信息技术专业,张易文没什么想法,虽然很多课程跟不上,但她也不是很在意,“学不会就学不会呗。”

张民弢说如果女儿实在跟不上大学课程,就直接回家上网课,只要能拿到大专文凭就行。

有记者问他觉不觉得自己是在拔苗助长,张民弢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拔“石”助长,把阻碍孩子成长的石头拔开,让孩子更好的生长。
对于女儿在大学里所处的困境,张民弢也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学生的爱好都是比较低俗的,和他们交流只会学到低俗,代沟反而是件好事。
张民弢对女儿的规划就是希望她将来到美国读个博士。

他说自己的女儿算是个试验品吧,他希望能批量的成千上万的培养少年大学生。

同样的教育手法也被用到了张民弢的儿子身上,7岁的儿子已经在学习初中的课程了。
对于外界说他炒作的问题,张民弢表示不能说自己炒,其实自己只是做了件新奇的事情。

他希望通过这种新奇的事情,让观众看到我们的教育有另外一种方法和途径。
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只有一种思路。要搞教育多元化,是他的出发点。

神童不神,低龄大学生少的原因,是因为家长观念不认同,从众心理太强。

他说自己从小学到博士都读过,从小学到中专都教过。

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认识很深刻,在当老师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人类灵魂的刽子手。

当然,他改变不了大家,所以就从改变自己的子女做起。

他们的课程有自己编的教材和教法,还编了识字软件。
现在女儿马上要从大专毕业,张民弢希望她能考取研究生,然后再考博士,如果专科不能考研的话,那就先专升本读两年,这样15岁本科毕业就可以考研究生了,18岁,研究生就能毕业。

对于自己的这种做法,张民弢很有自信,他觉得孩子会很感恩,因为避免了高中的“摧残”,又在大学里度过了轻松愉快的生活,比别人更早的进入了专业领域,对自己来说,又省了8年的钱,孩子应该会感激他们。

虽然张民弢对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是满意。但是外界却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声。

自作主张的打破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规律,让小小年纪的孩子进到大学、成人世界里生活,孤独、无助无人诉说,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被看见和解决,对本该有着无限童真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想要挑战传统教育确实很有勇气,但擅自把孩子的人生拿来试验,真的是负责的表现吗?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成长规律,强行的催熟、揠苗助长,最后收获的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当然,在这起教育试验里,孩子是无辜的,既然事已至此,只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往好的方向发展,真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END - 
作者:震惊叔 |
图片、信息来源:红星新闻、澎湃新闻、梨视频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加波关注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 当时我就震惊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