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朱安:灵魂不匹配的婚姻,是仰望者的悲剧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作者:张风莉,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知乎上有...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张风莉,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最受欢迎的回答是:嫁给一个在灵魂上门当户对的人最幸福。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旧式女子,她不识字,还裹着小脚。在28岁那年,她嫁给了绍兴周家的大公子周树人。

在名义上,她是鲁迅的妻子,实际上她只是周家的保姆。他和鲁迅的婚姻,灵魂既不匹配,也不对等。

她以无比的深情与坚韧,笨拙而心酸地爱着鲁迅。她亲切的称丈夫为“大先生”,但鲁迅却说:“她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供养的义务,对于爱情我是一点儿也不知道的。”

她就像一只蜗牛,毕生向着鲁迅的方向,一直努力地爬啊爬,但最终她也没有到达她心中的彼岸。

她,就是鲁迅的原配朱安。
01
家有一女,即是安


1878年6月,朱安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商户之家。父母为她取一个单名“安”字,就是希望她的一生,平平安安,幸福圆满。

四岁的那年,朱安被妈妈和几个女佣按住,强行裹脚。朱安疼得尖叫,但是母亲告诉她:所有好人家的女孩子,都得缠足,朱安很懂事,也就不哭了。

朱家不主张女孩子去学堂里读书识字,他们认为脾气温和,擅长烹饪和女红,才是一个女人的本分,所以朱安被他们塑造成了这方面的完美楷模。

1896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因病去世,周家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独自抚育三个孩子的鲁瑞,希望她的长子鲁迅能尽早自立,于是开始为他的婚事操心。

1899年,通过亲戚的斡旋,绍兴的周家与朱家联姻,并很快为鲁迅和朱安订婚。朱安比鲁迅大三岁,但按当地的传统,这是最匹配最相宜的岁数。

这桩婚事唯一的遗憾是,周家的经济比较拮据,而对“老姑娘”朱安来说,能嫁进周家已经很幸运了。

鲁迅母亲与朱安
1901年看起来似乎是鲁迅和朱安成亲的好年份,因为绍兴的婚礼,多半在冬季举行,而朱安的未婚夫鲁迅又将在同年年底毕业,在这时成婚可谓双喜临门。

就在双方的家长,盼望着鲁迅和朱安能尽快喜结良缘之时,鲁迅却拿到了赴日留学的奖学金,朱家嫁女的希望便落空了。但他们随即又想,未来的女婿出洋留学,也是朱安的光荣,于是又十分支持了。

1902年的三月,鲁迅从南京乘船经上海东渡日本留学。朱安和鲁迅的家人将他送到渡口,鲁迅对朱安说:“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看着鲁迅清朗坚定的眼神,朱安狠狠地点了点头,从那时起,朱安就决定照顾好鲁迅的大后方,让他一生安心。
02
拒绝读书,拒绝改变


鲁母当初做主为儿子订婚的时候,鲁迅虽然并不乐意,但是鲁迅是一个孝子,他理解母亲的难处,所以对于这桩包办婚姻,年轻的鲁迅并没有特别反对。

鲁迅对朱安甚至还曾抱有一丝希望,他希望朱安能为他改变,从旧式妇女的天地中走出来,学习和接收新的东西。于是鲁迅从日本写信回来,让朱安放脚,并进学堂读书。

可是思想保守落后的朱家父母一听,大惊失色,“放脚,这怎么可以?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进学堂读书?我们的朱安只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又不想做学问,读书干什么?”于是他们粗暴地拒绝了鲁迅的要求。

1906年的七月,鲁母谎称自己病重,催促远在日本的鲁迅回国。鲁迅到家之后,才知母亲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他和朱安完婚。

五年之中,朱安一点都没变,依然是矮小瘦弱的身子,依然是怯怯的躲闪的眼神。更重要的是,她听从父母的话,固执地做原来的自己,她既没有放脚,更没有进学堂读书。

再次看见朱安的时候,鲁迅意识到,他和朱安之间今生横亘着的鸿沟,是永远不可能被填平了。

鲁迅的心,从此碎了,也彻底凉了。

虽然内心无比悲哀,但是鲁迅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愿,他同意与朱安举行婚礼。在那一刻,鲁母的眼睛里,竟然泛着一丝泪光。

朱安和她的娘家人,右一为朱安

03
绝望透顶,伤心离去


在人们紧张的期待中,新娘朱安的轿子终于来了。

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了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子稍高,一时没有踩稳,那只脚上的绣花鞋掉了,一只裹得很小的三寸金莲露了出来。

原来,朱安不想让新郎看见自己的小脚,她穿了一双大鞋,在鞋里塞了很多棉花,却在下轿之时败露了。人们说这是一个凶兆,似乎预示了新娘一生坎坷凄凉的命运。

那天,在自己的婚礼上,鲁迅完全没有当事人的感觉,他就像一只木偶,被人机械地牵着,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繁琐的结婚仪式。

那一夜,新娘的盖头久久没被掀开,灯花已经瘦了,鲁迅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一言不发。

静默的朱安,眼泪不停地流着,她不知她做错了什么,让夫君对她如此冷淡。

在迷离的泪眼中,朱安看见墙角有一只蜗牛,在一点一点向上爬,它爬得很慢很慢,就像那停滞的时间。

朱安没有想到,从此她也要开始一只蜗牛的人生。

新婚的第二天早上,鲁迅起来以后,人们发现他的脸被印花被子的靛青染青了,人们于是不免联想到,鲁迅昨夜很有可能,把头埋在被子里也哭了。

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离家重新去了日本。

年轻时的鲁迅

04
卑微地活着,卑微地追随


1909年,鲁迅结束了他在日本的学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同年8月,在好友徐寿棠的推荐下,鲁迅做了杭州师范学院的博物科和日语教师。

1912年五月,鲁迅抵达北京,在当时的教育部任职。为了安顿一大家子人,鲁迅在八道湾购置了一处庞大的房产。

在去处理故乡的老屋,接鲁母北上的时候,鲁迅问朱安,是跟他一起去北京,还是要回娘家。朱安当然不愿意回娘家,因为那意味着被夫家休掉了,是会丢死人的。

就这样,朱安以周家大儿媳的身份,跟着他的丈夫和婆婆,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以后,朱安的心欢喜多了,脸上也明媚多了。因为她终于可以常常看见鲁迅,她以为看见了,或许就能走近,就能慢慢焐热鲁迅的心,让他总有一天接纳自己。

于是朱安细心地照料她的大先生,为他洗衣,为他烹饪。鲁迅犯肺病时,毫无胃口,朱安便托娘家小弟为鲁迅买来他念念不忘的盐煮笋和茴香豆;听鲁迅想吃“稻香村”的糕点,朱安又立即迈着小脚,走了很多路为他买回来。

鲁迅每次在家写文章时,朱安就在屋外拦邻居的小孩。她的理由是,先生需要安静,声音太吵会影响他。

尽管朱安为那个家付出了很多,鲁迅对朱安始终很冷漠。他几乎不同她讲话,也尽量避免跟她见面。他将换下来的脏衣服装在篮子里,放在门口,朱安悄悄拿走洗干净再放回原地。

朱安在北京西三条院内全身相片

后来,鲁迅因为和兄弟周作人反目,八道湾是无法再住下去了,鲁迅便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又买了一所房子。

在搬离八道湾时,鲁迅再次询问朱安,是愿意待在这里还是回绍兴?如果她愿意回到绍兴,他将按月给她寄钱。

鲁迅这样问,并不是要赶她走,他不忍心耽误她,他想让朱安重新考虑一下她以后的生活,但朱安一生恪守三从四德,她受“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太深了。

朱安想都没想,便对鲁迅说:“八道湾我不能住,因为你搬出去,娘娘(婆婆)迟早也要跟你去,我独自一个人跟着叔婶侄子过,算什么呢?绍兴娘家我也不想去,你搬砖塔胡同,横竖总要人替你烧饭、缝补的,这些事我都可以做,我想和你一起搬过去。”

于是,朱安再次选择卑微地追随鲁迅。

05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


1927年,鲁迅与他的学生许广平经过自由甜蜜的恋爱,在上海正式同居。得知夫君有了另外一个女人,并且这个女人又怀孕的消息,朱安也曾失落过,痛苦过,但她很快就高兴起来了,她对婆婆说:“我也要有后了,不会做孤魂野鬼了。”

鲁迅与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
自从鲁迅的生活中有了许广平,朱安连照顾鲁迅的机会都没有了,此后她在周家存在的唯一的价值,就是陪伴她的婆婆度过余生。

1936年,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因病逝世,享年55岁。

鲁迅去世以后,朱安和婆婆的生活,主要由许广平和周作人负责。后来,婆婆也去世了,朱安的日子,才真正变得难熬起来。

朱安贫困得实在过不下去时,有人怂恿她卖掉鲁迅在北平的藏书,没想到,这一消息惊动了社会各界。

有一天,朱安门可罗雀的家中,突然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对朱安说:“我们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今日听闻您欲出售先生藏书,特来叮嘱您万万不可,鲁迅的遗物无价,须妥善保存,请您三思!”

学生们慷慨激昂,朱安听他们说完,推开面前那似乎永远也吃不完的酱萝卜和稀米汤,哀怨地对他们讲:“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来保存保存我啊!

著名的作家杨绛曾说,朱安最后这一声凄惨的呼号,实在使人怜悯,“一双小脚三升泪”,她因为嫁给了鲁迅,却为此成了一件无人珍惜的“弃物”。

此时的许广平,孤身一人带着海婴,她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知道朱安的情况已经非常困窘以后,许广平答应每月想办法为朱安寄钱,朱安便取消了出售鲁迅藏书的计划。

后来,朱安听说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还曾经被捕,她一下了感觉到了自己的自私。她不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当有人想以鲁迅的名义,接济艰难度日的朱安,朱安一一拒绝了,她表示“宁自苦,不愿苟取”。

1947年,朱安在鲁迅去世后又苦熬了十一年,便孤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终前,朱安泪流满面地说,她希望死后能葬在大先生旁边,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

朱安的这个心愿最终没有实现,她的墓地被设在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处,连墓碑都没有,现在也早已没有踪迹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安对鲁迅没有半句微词,只有深深的理解和感激。“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这是朱安去世前的一天,对前来探望的记者说的话。
06
好的婚姻,是灵魂匹配,共同成长
作为一个女人,朱安的一生无疑是失败而可悲的。虽然嫁做人妇,但她无爱无后,最终以无比苍凉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孤独地谢幕。

她和大先生的婚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空壳,他们两人从这个空壳里什么都没有获得。如果说朱安还从中有所受益的话,那就是她被大先生收留,保全了妻子的名分,做了鲁迅和他母亲多年的保姆。

鲁迅和朱安的婚姻,之所以成为悲剧,是因为他们的灵魂根本不匹配,也不对等。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他们犹如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领域里无限延伸,却永远也找不到交集。

而没有语言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婚姻,自然是万般的死寂。

当代卓越的心理治疗师、顶尖畅销书作家托马斯.摩尔说:“一个灵魂伴侣,就是一个我们感受自身与之深深联系在一起的人,好像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出于凡人的刻意努力,而是凭借神的引导。”

是啊,一个好的婚姻,就是灵魂的彼此呼应;一个好的婚姻,就是精神上的真正对等;一个好的婚姻,自然有对对方温暖的呵护和尊重。

著名媒体人杨澜的婚姻非常幸福,她说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夫妻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彼此守望。

鲁迅和朱安的婚姻,一开始两人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受所处时代和家庭的影响,朱安一直故步自封,从未想过在精神上改变自己,向大先生的灵魂不断靠近,所以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他们两人也只能渐行渐远。

对朱安来说,鲁迅一直是一个光芒万丈的背影,她从来都没有够着过他,她一直悲哀地站在原地,对着这个背影凄凉地仰望。

而仰望者,大多以悲剧收场。

这是朱安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公众号《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
后台
输入
加群
(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b]“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b]


    关注 唐诗宋词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