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之后,变了味的武林江湖!

 

人来人往,逐来逐去,为的只是名和利,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一、1980年,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17岁的李连杰终于从手术室回到了病房。

虽然手术十分成功,但医生告诉他,十字韧带断裂恐怕要让他告别武术界了。

此时的李连杰正是中国武术界冉冉升起的超级新星,就在前一年的全运会,他一人包揽了五枚金牌。



养伤两个月后,李连杰得到了一张三级残疾证,有了这个证,以后还能每个月领点补贴,但是再也不能参加武术比赛了。

李连杰想哭也想笑,正在拍摄《少林寺》的他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作为男一号,他的片酬是在基础工资上每天加一块钱的补助,但合作的香港演员,哪怕是装死尸跑龙套的,一天也能拿五十块。

身在体制的他心里非常不平衡,开始萌生去香港影视圈发展的想法。而这次重伤,给了他走进新天地的机会。

1982年,《少林寺》先后在内地和香港上映,迅速取得了1600万港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最火的电影。



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李连杰就此离开武术队南下,挥别了从小长大的北京,和带领自己走上武术之路的什刹海体育学校。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国家体育总局的新政策正在什刹海体育学校生根发芽。在这里走出的门人子弟,将上演新的武林故事。

二、就在李连杰手术的前一年,徐晓冬出生在北京。

在同一时间,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散打运动。在改革之后,走出国门的武术表演赢得了很多国家的掌声。

国家体委趁热打铁,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开始了试点散手运动(即后来的散打),希望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适合现代搏击的打法。

什刹海体校的摔跤教练梅惠志和李宝如,以及拳击教练王守信,成为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此时的中国国门渐开,在几乎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局面下,博大精深的本土武术成为人们寄以希望的遮羞布。



政策一出,众多民间高手纷纷前往什刹海体校,打算一展身手,为国术扬名。

但结果却一言难尽。

在两年的时间里,上百位民间武术家打着太极、八卦、大成的旗子上台,但纷纷被淘汰出局。到了半决赛,已经成了体校散打选手的“内战”,所有比赛的冠军全部被散打选手拿下。

民间拳手面对散打基本没有任何对抗性,一位八卦掌选手,上台之后就照着套路转圈子,结果两脚被踢出了场。



1987年,梅惠志带队到武当山参加全国武术擂台赛。

民间方士齐聚,有的人打扮成武松的模样,有的人一身和尚道士的装扮,还有人在比赛前“表演才艺”,一掌将木板中的铁钉拍了出来。

尽管架势唬人,但传统武术的战绩仍然糟糕,将铁钉拍出来那位仅挨了一脚就认输告退。

为此,梅惠志多次叮嘱学生不能踢头,因为很多传武练习者缺乏对抗,容易被踢成休克。

如果说80年代的传统武术还尝试与现代搏击分庭抗礼,并在实战中占得一席之地的话,90年代的传统武术已经放下了实战的雄心,重新走回表演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17岁的徐晓冬来到了什刹海体校,成为了李连杰的师弟,不过他选择的方向是业余散打。



求学时的徐晓冬给梅惠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倒不是因为赛场上的表现,而是他飞扬跋扈的性格。

根据回忆,年纪轻轻的徐晓冬为人非常张狂,每次打赢别人之后,都手舞足蹈,特别喜欢出风头。但他成绩不错,每次比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是棵练武的好苗子。

三、1998年,临近毕业的徐晓冬因为年龄偏大的缘故已经不可能走上职业道路,于是体校给了他一个职高肄业的文凭,让他到社会上自谋出路。

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因为有散打的底子,开始在各个拳馆教拳。

两年之后,李连杰出演了《致命罗密欧》,第一次在好莱坞电影里担纲主演。而在北京教拳的徐晓冬则收到了一张朋友在国外寄过来的VCD,里面是美国MMA比赛。

同强调“点到为止”的中国武术和有诸多规则限制的拳击散打不一样,MMA是综合格斗,简单说,选手可以用任何搏击方式参加比赛,拳打脚踹甚至柔术都没问题。



而裁判主要就是围观,除非有一方主动认输或者出现重伤,否则就不会叫停比赛。

在MMA还没有引入国内的情况下,这种开放式的比赛一下吸引住了热血方刚的徐晓冬。

如获至宝的他找来打拳的朋友一起研究,一群人围着电视,把每个动作一帧一帧地琢磨,直到研究明白,才进入下一个动作。

也是在这一年,14岁的刘星君来到德州体校,圆了自己的功夫梦。

四、出生于德州农村的刘星君打小看着电视上的黄飞鸿和方世玉长大,加上父亲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所以他从小就有一个“侠客梦”。

父亲常常摸着他的头,告诉他:等你长大了,就遍寻深山古刹,找到世外高人,把你送去当徒弟,学得一身武艺。

本来这只是哄哄孩子的玩笑,但小小年纪的刘星君却当了真。

他的姐姐是德州体校柔道队的队员,每次放假回家,刘星君就找姐姐练习。在自家院子里一次次被摔倒的过程中,刘星君完成了自己的武术“启蒙”。

14岁这年,父母经不住刘星君的软磨硬泡,将他送到了德州体校。

但在体校没待多久,刘星君就感觉自己不适应体校的训练模式。在他的世界里,这种中规中矩的方式不够“武侠”,他想要的是游历四方,寻得高人和秘籍,练出一身好武艺。

也是在这一年,刚刚夺得德州市柔道冠军的姐姐就托人将刘星君推荐到了少林寺,做了俗家弟子。



天下武功出少林,虽然距离李连杰的《少林寺》已经过去了20年,但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香火从来没断,执天下武林牛耳的形象更是吸引了大批武术爱好者。

刘星君不怕吃苦,在练了三年硬功之后,师父就让他下山开阔视野。

此后的他一边打工,一边学功夫。在河北沧州,因为没钱住店,只能睡网吧,甚至露宿街头。在工地搬砖的时候还因为几天水米没打牙晕倒,而被送到医院。

在一次打工中,一位声称精通玄学的工友告诉刘星君,他的名字会阻碍他在武术道路上扬名立万。根据刘星君的生辰八字,他给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刘一龙。

也许是名字的作用,当刘一龙再一次因为没钱吃饭晕倒在火车站时,一群街头卖艺的和尚救醒了他,并带着他一起走街串巷。

五、在刘一龙满世界游荡的时候,徐晓冬已经迈向了MMA。

在精心研究了VCD三年之后,在2003年,通过朋友的联系,24岁的徐晓冬进行了人生中第一场MMA的正式对决。

对手是在中国开了五年巴西柔术馆的美籍华人安帝,这场比赛后来还被央视体育频道进行了转播。

在比赛中,徐晓冬一脚踢断了安帝的肋骨,不过擅长巴西柔术的安帝最终力挽狂澜,用十字固逆转击败了徐晓冬。



此后的徐晓冬,开始宣称自己是中国MMA第一人,虽然不少人觉得他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但徐晓冬对MMA的狂热确实将这项运动拉进了国人的视野。

比赛后不久,徐晓冬又联系上了一档新的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武林风》,他想登上“百姓擂台”,代表MMA迎战传统武术练习者,口无遮拦的他声称要30秒内击败对手。

据他的对手李紫鸣透露,本来节目组安排徐晓冬取胜。但在比赛开始之后,徐晓冬举手不留情,招招下死手。被激怒的李紫鸣于是不顾节目组的安排,全力反击,最终赢得了比赛。



灰头土脸的徐晓冬拿着节目组报销的差旅费和几百块报酬,离开了《武林风》。

这款格斗类节目伤了徐晓冬的心,却成了刘一龙的福地。

2006年,在广州漂泊的刘一龙在武馆目睹一位以色列人暴打中国拳手,现场有人开出八百块的高价,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教训一下这个以色列人。

看着这半个月的工资,刘一龙应声而上,只几个回合就靠着一记鞭腿,踢翻了以色列拳手,技惊四座。

在此后武馆举行的几场比赛里,刘一龙连战连捷,逐渐引起了黄念怡的注意。

作为广州咏春拳两支之一的掌门人,黄念怡将天赋不俗的刘一龙招致麾下,担任助教。



在这里,刘一龙开始将咏春与少林武术结合,并运用到实战当中。不久,在佛山举办的国际咏春拳粘手擂台赛,他连胜五场,最终夺得了75公斤级比赛的冠军。

在一年后,天高任鸟飞的刘一龙来到了《武林风》。

六、此时中国电视刚刚经历了选秀节目的爆红,《武林风》也借着这股东风在全国进行海选。节目组开出了诱人的奖励:比赛胜一场三千元,输了也有一千元,如果打进年终总决赛,还会获得三万块的奖金。

在刘一龙报名后,节目组对他少林寺俗家弟子的身份很感兴趣,于是干脆在介绍中拿掉了他的姓,只称“一龙”。

出身少林,光头冷峻,一龙“少林武僧”的名号一跃而出。

在这里,拳馆教练刘一龙迅速翻篇,武僧一龙正式出道。



2010年5月,23岁的一龙对阵美国MMA选手大卫-海耶斯,在不久前海耶斯刚刚击败另一位知名选手王知亮。

比赛未打先火,海耶斯在采访时表示:“我会像打王知亮那样打得一龙抱头鼠窜。”

不仅如此,他还送给一龙一条拐杖,意思很明显:老子要打断你的一条腿。



一龙也不甘示弱,送给他一本《本草纲目》,让他照着书养伤。

不过比赛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灵活迅捷的一龙频频用高鞭腿攻击对手,而笨拙的海耶斯则就像主持人说的“变成了一个靶子”。

比赛的第三回合刚刚进行到一半,海耶斯宣布认输。一龙将拐杖扔给了他,主持人大声疾呼“只有一龙的比赛能让我们有这样的情绪”。

但很快就有人质疑这场比赛的真实性,按照常理来说,格斗比赛的体重差距会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肉山一样的海耶斯是一龙的2.5倍重。即使一龙再能打,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节目视频的评论区,不少人调侃这是一场“表演赛”,不过这种质疑很快就被淹没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声音里了。



就如90年代中国足球“工体不败”的神话一样,此后的一龙在比赛中几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日本的空手道大师、泰国拳王、俄罗斯大力士、原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这些唬人的名头都败给了一龙。

一龙成了中国武术的代言人。

名声来了,钱自然也不在话下。在2010年,一龙的出场费已经到达了十万,饮料、化肥、防盗门这些产品代言更是源源不断。

不过就在年底,一龙在美国对阵凤凰城特警队队长,前海军陆战队队员格罗特时意外失利,这成了他成名后的第一个重大打击。

据说在赛后,一龙将自己反锁在宾馆里整整一天,滴水未进。

此后的一龙失踪了几个月,重返擂台的他比以前更猛,挫败各路高手。

在四年之后,一龙在《武林风》全球功夫盛典上终于击败了格罗特,一雪前耻。



苦练—成名—受挫—发奋—雪耻,加上外国拳手,一龙的比赛好像按着《叶问》的剧本拍了一遍又一遍。

七、就在一龙拳打欧罗巴,脚踢美利坚的时候,徐晓冬依然只是圈内的一只小白。

2013年,34岁的徐晓冬以高于市场价的200万元买下了北京的必图拳馆,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但买下拳馆没多久,性格张扬的徐晓冬就气走了不少教练。

爱出风头的他看见有电视拍摄和广告的机会,就揽到自己身上,其他教练想露个脸都难。

作为中国MMA的“第一人”,眼看着这项小众运动即将走入日常,瞅准机会的他想通过线下比赛的方式分一杯羹,而提高知名度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入网络这片蓝海。

在2015年,徐晓冬进军网络直播,个性张扬的他办起了“冬哥辣评”这档节目。从一开始的个人脱口秀,到后来的嘉宾对谈,劲爆出位、满嘴脏话的风格使他很快火了起来。

在他的节目里,提问嘉宾从来不回避敏感问题,比赛是不是节目组安排?裁判是不是黑哨?猛料迭出。

按赵本山小品的话说,这是往祖坟上刨。
这种自带戏剧冲突的性格成就了“冬哥辣评”,但口无遮拦的他很快和雷公太极的掌门人雷雷结怨。

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孰强孰弱始终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徐晓冬曾经的老师梅惠志就因为质疑传武的实战能力而被爱好者围攻,以至于后来对此讳莫如深,言辞十分谨慎。

而徐晓冬与雷雷的比武号称“要为传统武术打假”,确实是故意往枪口上撞。

在比武之前,提供比赛场地的马郁惟提醒徐晓冬要注意三点:不能把矛头对准整个传统武术;见好就收;不能否认传武的合理之处。

但显然,忘乎所以的徐晓冬早就把这三点抛之脑后。

2017年4月27日,徐晓冬在不到20秒的时间里暴打太极雷雷,一时间霸占微博热搜。
意气风发的他在接受采访时咧开大嘴,一点也不谦虚:“传统武术都是假的”“见一个打一个”,俨然一副打假斗士的面貌

搂不住火的徐晓冬把矛头也指向了一龙,声称一龙击败的各国高手,根本就不是搏击从业者,所谓的拳王只不过是在华留学生而已。
八、但扬言要踏平中原武林的徐晓冬只得意了一个礼拜,中国武协发很快便发布声明,表示徐晓冬与雷雷的比武属于“约架”,而且“有违武德”。

紧接着,什刹海体校将徐晓冬除名;师兄李连杰和“国民爸爸”马云也公开声援太极拳。

一下从“打假英雄”变成“江湖弃儿”的徐晓冬在直播中忍不住失声痛哭:“我师父是练八卦掌的,我也是传统武术的孩子,我提了一点意见你们就要杀了我吗?”

但元气大伤的不只有他,中国传统武术的面纱也开始被慢慢揭开。

雷雷地面太滑和为顾及徐晓冬性命而没使内功的说法更像是“此地无银”,很快成了互联网的笑柄。

而尝到了甜头的搏击选手们,开始向各大山门下战帖,打着咏春、太极名号的传人们在约战中纷纷惨败而回。

有人戏言:传统武术大师的比武现场变成了大型挨揍现场。
而被徐晓冬挑衅过的一龙则始终沉默,继续在《武林风》上大杀四方。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秒,层层涌出的热点很快盖过了这帮习武之人的恩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徐晓冬开始在社交网络上隐身,而走在康庄大道上的一龙也在光环和质疑中前行。

直到今年5月份,直播中的一龙突然点名要会斗徐晓冬,并强调“有本事就来郑州,别装孙子”。

不怕事的徐晓冬松了松筋骨,应声赴约,并在一龙的楼下全景直播。但两个小时后,一龙没来,警察来了。

至于谁报的警,双方各执一词,现在也成了掰扯不清的罗生门。

时间拨回到1994年,在香港已经闯出一片天的李连杰刚刚上映了《精武英雄》这部电影,里面的配角船越文夫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练武的目标是要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
这一年,徐晓冬刚刚15岁,而一龙不过7岁。

看完电影热血沸腾的他们也许想不到,自己在日后也会成为江湖中人。

但武林是什么呢?是争胜还是游侠,是张三丰还是扫地僧,是真还是假?

当局者迷,局外人疑,热闹过后只有一地鸡毛。

人来人往,逐来逐去,为的只是名和利,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看完右下角点个在看,谢谢。

本文来源 :守捉使(ID:dtszs2020)欢迎关注。

关注万小刀公众号,后台回复爆文,获取100多篇10w+爆文。


    关注 万小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