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左手诗歌,右手功课

 




作者:阿建 | 主播:张婉祎

来源:《品读》2020年第6期



许多同学都在紧张地备战高考,读高二的项妍却突然迷上了诗歌。

她课下一有时间就读诗、写诗,甚至在妈妈为她报名的英语课外辅导班上走神,任思绪飘逸于诗的意境之中,被老师告了状。

项妍妈妈拿着一大本子诗,焦虑地向我求助:

“这些都是她上高中以后写的,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游,如果能在文化课上多用功一些,准能考上名校。可现在她痴迷诗歌,成绩虽说没下降,可也没提高啊。”

我翻看着项妍的诗,安慰这位妈妈:“喜欢诗歌并不可怕,引导好了,会有助于文化课学习呢。”

“可她现在总是写这些没用的诗,会影响功课的。” 当妈妈的真的是为女儿着急。

“这是属于她青春岁月里的一份喜欢,不应该强行阻止。至于功课,得跟她好好地进行有效沟通。”我提醒道。

“道理讲了一堆,她一点儿也听不进去,班主任的苦口婆心也不管用,真是愁死人了。”项妍妈妈急得手足无措。

“说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得见招拆招,一点点来。”我决定试一试。

见到项妍,我先夸赞她的诗写得不错,并随口背诵出她写的几个漂亮的诗句。项妍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知音,不无骄傲地望着妈妈:“作家老师都夸奖我的诗了。”

我问她:“想成为一名诗人吗?”

项妍使劲点头:“当然,我真后悔当初没选择文科。”

“你有想成为诗人的梦想,特别棒。”我继续夸赞她。“你学理科,也丝毫不会影响你成为诗人。”

“那么,早一些放飞梦想,朝梦想的方向努力,会有错吗?”项妍急着为自己找肯定答案。

“方向没有错,但把握好为梦想奋斗的时机很重要。”
接下来,我给她讲了我的高中同学林超的故事。

林超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头脑聪明,动手能力也特别强。

高一那年,他的一项小发明获得中学生创新大赛二等奖,一下子激发了他搞发明的热情。

他着魔似地寻找有关创造发明类书籍,还从紧巴巴的生活费省钱,购置一些廉价的材料,整天琢磨着要搞出一项有影响的大发明。

于是他上课经常走神,课下也时常恍惚,同学们见他神魂颠倒的样子,都劝他不要那么着迷发明的事情,但他根本听不进去。

无奈之下,老师把林超的父亲叫到学校。看到他明显下滑的成绩,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狠狠地打了他两巴掌,训斥他再不好好学习,就滚回家去干农活。

挨了打的林超并没有气馁,消停几天后他又一头扎进“发明创造”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像一个输不起的疯子,甚至逃课去鼓捣那些新玩意。

然而,他一心幻想的发明没有搞出来,各门功课却亮起了红灯,老师和好友的劝告,他统统听不进去。结果,林超高考落榜。父亲除了狠狠地数落他,也拿不出钱让他复读再考。
回到农村老家后,林超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儿,一边还痴迷着发明,虽说也鼓捣出几件小玩意,但都没多大用处。时间一久,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些怀疑了。

再后来,他外出打工,没有学历和多少知识储备,他只能赚些辛苦钱维持温饱。成家后欠了外债,他心情不好,常借酒浇愁,日子过得很潦倒。

高中同学的聚会他都没有参加。同学们唏嘘说可惜了他的聪明,如果他当初踏实学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把基础打牢,或许能推出不少创新成果呢。

已退休的班主任老师也痛心道:“年轻时,有些梦想不能急着绽开,成长的顺序是不能乱的。”

项妍听了林超的经历,立刻声明:“我不会轻易地放下诗歌,但也不会走他的路,我要考大学。”

“想考上理想的大学,需要全力以赴,将主要精力投到功课上。”我趁热打铁。

“难道写诗和考大学不能兼得吗?”项妍仍有疑惑。

“可以兼得,但不能率性而为,这需要你拥有足够的自律。”我进一步点拨道。“有奋斗的方向固然重要,但懂得如何发力抵达目标更重要。”我郑重地提醒她。
过了一些日子,项妍妈妈给我打电话,掩不住兴奋道:“项妍这段时间上课专注多了。”

我再次来到项妍的家,赠送她一本中英文对照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诗选》,告诉她,学习累的时候,可以读一读这本诗集,愿意的话,也可以把阅读的感受和我聊聊。

项妍很惊讶我还鼓励她读诗:“我还以为你是我妈搬来的救兵劝阻我读诗呢。”

我笑了:“其实,你、你妈妈和我的愿望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你青春岁月这一段路能够走得更稳健。”

“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可是,她非此即彼的观点,我不接受。”项妍坦言。

“很多时候,鱼和熊掌确实不可同时兼得,但可以先后兼得;关键是你要清楚先得什么,后得什么;哪些是可以慢慢来的,哪些是当下必须先做好的。这样,人生的路,才能走得更顺畅。”我开导她。

“老师,那天听了林超的故事,我仿佛被人猛击了一掌,意识到我之前的确有些任性,以为可以一边写诗一边备考,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事实上是有些顾此失彼的。”项妍学会了自我反思。

“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应该找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能节省出时间用来读诗和写诗。”

“对,你很聪明。”我鼓励她:“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盲目刷题,可以左手是诗歌,右手是功课,二者相互促进,皆有可喜的收获。”

“左手诗歌,右手功课。”项妍脸上绽放着自信、可爱的笑容:“真好啊!谢谢老师,我一定努力做到这样。”
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后,项妍妈妈欣喜地告诉我,项妍各科成绩均有显著提升,班主任老师还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她。

我把另一个好消息告诉了项妍妈妈:我把她女儿写的一组诗歌推荐给一家青春杂志,下个月就会刊出。

“她还在写诗呀?”电话那一端的项妍妈妈惊讶地叫出来。

“是啊,其实读诗、写诗,会大大地激发她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她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对数理化的学习也大有益处呢。鱼和熊掌,有时也是可以兼得的。”我也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项妍妈妈感慨:“当初我只知道生硬地阻拦,没想到您一番引导,孩子的爱好没受到压抑,功课也没耽误。看来,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啊。”

是的,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不仅需要爱心,更要懂得教育的艺术。







作者:阿建,本名崔修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文学博士,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高考语文热点作家, 《读者》签约作家;著有畅销书籍《只管向前奔跑》《做最完美的自己》《不负流年,不失美好》等30余部,并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500万字。

主播:张婉祎

来源:《品读》2020年第6期

责编:张初 | 校对:秦黛新(实习生)



点击  在看  让我知道你在


    关注 半月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