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和宋代画家告诉你,除了诗和远方,世上还有散射现象

 

这事主要看气质啊!...



别动!快速回答我,现在你的眼前有什么?

你可能会说:手机、电脑、书桌、小蛋糕......好像还有点儿什么一时想不起来。

这被你忽略的空气,就曾是令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乐此不疲的研究对象。

我们先来仔细观察达·芬奇这两幅画里的山水景,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风景中远处的山的轮廓越来越模糊,且颜色越来越接近天色呢?

上:《圣母、圣子与圣安妮》,1510-1513年;下:《纺车边的圣母》 ,1501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图片来源:上见水印,下维基百科)
达·芬奇在探索大自然时,敏锐地观察到肉眼与景物之间的介质——空气并非是透明的,其效果是使离视点远的物体的形体轮廓变模糊,明暗对比和色彩冷暖对比变弱,所谓近强远弱,近暖远冷,近浓远淡。而且,远的物体会渐变成背景的颜色。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是:
(图片来源:自制)
气质:组成地球大气的物质
首先,我们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保护地球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如以体积比表示,干燥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N2)78%、氧(O2)21%、氩(Ar)0.94%、二氧化碳(CO2)略高于万分之四其他气体极少,有氦(He)、甲烷(CH4)、臭氧(O3)等。

除了这些,弥漫在大气中与空气共存的还有水蒸气和悬浮颗粒物(SPM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包括尘土、烟灰和烟尘)。后者在自然界中由火山爆发、风和沙尘暴等产生;此外,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大量污染气体和尘粒的释放,比如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以体积比表示干燥空气的成分。强调:不包括水蒸气,水蒸气的含量根据空气蒸发量和温度的不同,也就是说因地区和气候而异。(图片来源:自制)
当阳光遇见大气:同学你挡了我的路~
其次,我们知道太阳光看似白色,其实是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组成的,辐射99.9%的能量集中在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其中可见光区尤为显著,波长在400~770纳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比如770~620纳米,感觉为红色;490~460纳米,为蓝靛色。
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人眼能感知的只有一小部分,我们称之为“可见光”,电磁波谱图比蒙娜丽莎肖像还有名,你肯定见过(图片来源:http://snowyying.site)


大家都知道,1纳米(nm)非常小,是1米(m)的十亿分之一。直观点说,我们细细的头发的直径约60000~90000纳米。

当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不同的物理现象,如吸收、反射、散射等。一个均匀不透明的物体被照射时,一部分特定波长的光会被它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则会被反射出去,反射出的光和人眼的生理机制决定了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一个均匀不透明的物体,如红苹果,被阳光照射时,其它波长的光被它吸收,反射出的颜色和人眼的生理机制决定了苹果的红色(图片来源:Quora,图有改动)


散射,是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发生的光传播方向改变,扩散至四面八方的现象。散射和入射光的波长,介质的大小、形状、折射率有关。为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均匀球状粒子的介质,如它的半径为r,入射光波长为λ,那么我们定尺度数χ为:
当χ


    关注 科学大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