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军揭秘导弹核武9大发展趋势 提出5项应对手段

 

未来“伊斯坎德尔”导弹很可能将成为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主要载具。巡航导弹和弹道式导弹武器都在1944年二战后期...

未来“伊斯坎德尔”导弹很可能将成为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主要载具。


巡航导弹和弹道式导弹武器都在1944年二战后期问世,是德国法西斯研制的V1和V2型;核武器于1945年6月12日由美国试验。导弹及核武器诞生七十多年来,以其射程远、威力大、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从海湾战争以后,导弹武器更是得到快速发展。虽然联合国限制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导弹出口销售,也禁止除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外的国家发展核武器,但目前世界事实有核国家已经达到10个(除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外,还有南非、以色列、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导弹武器目前虽然只有三十多个国家能够制造,但拥有导弹武器的国家已经突破百个,已经成为世界军备竞赛的重要领域。

导弹与核武器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导弹不一定是核武器,而核武器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导弹的一部分,称为导弹的战斗部或有效载荷。二者结合才能构成导弹核武器系统。

世界导弹及核武器的九个发展趋势

我认为,导弹及核武器的发展趋势当前体现在九个方面:

1、发展小当量核武器为了直接达成作战目标、减少附带毁伤,减轻国际社会的反弹,发达国家通过减少核材料用量、研发爆炸威力在百吨TNT当量左右的战术核武器,使其直接摧毁点目标和实施“斩首行动”的手段。

2、发展低核污染核武器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发展中子弹、贫铀弹等所谓低污染和号称零污染的核武器。但要做到零污染并非易事。通过对以往核泄漏地域的不间断测量,这些地域的核放射性看似浓度低了,但衰变持续的时间更长了。

3、杀伤破坏效能不断拓展。除了大量消灭有生力量和城市等面目标外,近年来核大国还在努力提高武器的高动能和冲击力,特别是能够对地下坚固工事和厚钢板下的敌首脑所在地、指挥机构、交通枢纽、战机库等实施打击。

4、反应缩短时间不断缩短。通过提高戒备程度、优化测试项目、提高检测自动化、智能化及武器待机水平;通过提高情报侦察、判断决策、传输命令、操作发射效率等,目前战略核武器的反应时间已缩短至1--3分钟。

5、提高武器系统机动性能。通过缩小武器的几何尺寸,使用轻型材料,使导弹核武器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提高装备车辆的越野性能、爬坡能力并减小转弯半径,使新型导弹具有良好的公路和铁路机动能力及发射能力。

6、提高突防能力。通过采用多弹头技术、改变弹体形状、释放电子干扰、增强抗干扰能力、使用高能隐形涂料、实行变轨滑翔等技术,提高导弹规避敌侦察、跟踪和拦截的能力。

7、提高命中精度。导弹飞行中会遇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电子干扰、诸元参数装定的误差、大风和气流的影响等,通过努力减小各种技术误差和采取防范措施,目前远程和洲际导弹误差可控制在百米左右,中程和中近程导弹可控制在十米左右。

8、扩大部署范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其防长曾表示“希望尽快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但其盟国澳大利亚、韩国和菲律宾当即就表示不会在本国部署。另据媒体最近报道,美国将在波兰部署导弹核武器;俄罗斯也正在论证在委内瑞拉及其他拉美国家部署巡航导弹的可能性。

9、增加发射平台。相关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陆基、空基、潜基甚至在太空的核作战平台,以提高核打击的隐蔽性、突然性和有效性。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导弹发射平台,英国只有海基核力量,法国拥有海空平台,以色列当前正在由陆基向海基和潜基的方向发展。

应对战略的五点思考

随着美国不断退出多个涉及战略武器发展的条约和协议,随着有的国家可能重启核试验、随着国际核军备竞赛的无序发展,我们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核形势,当前必须以高度的忧患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务实确保国家核安全,亟需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规划计划。针对未来可能的核作战对象及潜在对手,调整和优化国家核力量建设的规划计划。

二是提高侦察和决策能力。增强国家全方位、全时域进行战略侦察的手段,提高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是做好针对性准备。搞好新的目标整编,优化部署,做好主要方向和重要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

四是抓好训练。设置逼真的战场环境,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组织相关力量的训练和演习,切实提高指挥、机动、反击、协同和保障能力;注重提高全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是抓好协同创新。适时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导弹及核武器系统,不断提升维护国家核安全的实力和能力。

(作者系导弹技术、核战略、核军控专家)

2020年6月13日

杨承军,火箭军司令部军研部退休研究员。教授,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家城市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全军军事学学科评议专家、装备理论专家,核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略卷终审专家;导弹技术专家、核战略专家、核军控专家、首席军事理论专家、军史专家。


    关注 凤凰网军事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导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