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校跳楼身亡,成年人却在她伤口上撒盐

 

有孩子死掉了,还要为老师点赞?...

第381原创
文 | 明玥
微博热搜榜消失了好几天,追时事变得很不方便。

但我还是无法不注意,常州小学生妙妙(化名)的死。

一个读五年级的聪明孩子,突然在下午三点多钟,在学校的教学楼里翻下栏杆自杀身亡。
是什么让她走得这么决绝?

当然有声音在讲,这孩子的心理是不是不够强大,家庭情况是不是不好,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
首先,小孩子的心理本来就是脆弱的,是不健全的,需要引导的,这是正常的。

8岁跟12岁不同,12岁跟16岁不同,连高一届都能被看出成熟许多,这就是小孩。

很多人已经长大了太多年,恐怕早已忘记,在当年那个小小的世界里,周围任何一个人的一句话,都会给我们造成的巨大影响。

而这个孩子本身的状态,和她的家庭,几乎无可挑剔。

孩子长得很可爱,性格也足够开朗。

疫情期间常在家里跟妈妈唱唱跳跳。
成绩很好,奖状挂满整面墙。
语文是全班第一,尤其爱写作文。

出事当天,还穿着妈妈给她六一儿童节买的新裙子。

妈妈每天六点起来给她做早饭,再由奶奶到家里,骑着电瓶车送去学校。

全家人视若珍宝,因为喜欢女儿,连二胎都没要。
妙妙像其他当代中产家庭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pad,自己的微信,表达能力出众,说话写作文超有梗。

说明她的心智发育很正常,甚至超越同龄孩子。
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甚至不愿意等到放学,几乎没有犹豫地翻过栏杆,跳了下去。

家人记录的时间线显示,当时老师就在教室里,但直到半个小时后,她才通知家长。
跟家长说得也很简单,只打了20秒的语音,让去人民医院,没告知具体情况。

后面孩子妈妈再发消息过去,对方就不说话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再回应。
而妙妙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当下。

看做母亲的表述,路上跟医院的朋友通电话,“你现在坐车还是开车”,“做好心理准备”,“坠地五分钟时已经救不回来”、“颅骨那儿扁下去了”……
实在令人揪心。

好好出门去上学的孩子,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那么伤心?

做父母的不得不怀疑,那位半小时后才通知家长的老师。

孩子的作文本上,满是红色叉叉和大段的划改,还被撕走了两页。
在一篇写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的文章上,老师的批语,叫她要“传递正能量”。
后来被挖出来,说孩子的作文疑似是“抄袭”的。

其实也就是从网上拿来了短短一段话而已。

怎么,成年人写工作总结,就不上网借鉴了?

这不是要求完美受害者的时候啊。

去纠结作文好不好,是不是她自己写的,老师的修改有没有水平,这根本没有意义。

孩子已经死了。

这位语文老师后来也被叫去谈话,说红笔划改是孩子自己批的,她当天说话语气都很平和,对孩子没有打骂。
姑且先相信这点。

可妙妙其实早就提过想转学的事,起因是去年十月,她被这位班主任老师扇了一耳光。
可转学毕竟是大事,做父母的有诸多顾虑。

一来需要学校同意,但妙妙成绩好,学校不大愿意放人。

话说这点我一直觉得很奇怪,我小学的时候也一度考虑转学,是要去一个更好的学校。

爸妈帮我把下家都联系好了,可我原来的学校却不放人。

理由也是我读书很好,有机会在小升初的考试上,为学校长一把脸。

后来我们觉得太麻烦,再加上我在原学校确实被万千宠爱,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这事儿为啥要原学校同意呢。

难道去哪里读书,不是应该以当事人的意见为转移的吗?我到你这儿读书了,我还不能走人了?

二来,她已经五年级了,父母担心她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

但也告诉了她,“你是妈妈生的孩子,如果你受委屈了,妈妈就去找袁老师。”

这父母做的,已经无可指摘,是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
甚至还给了老师500块红包——这是后来调查出来的,不是她妈妈自述的。

事情越来越多地指向这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不光收红包,还办了作文辅导班。

而语文成绩很好的妙妙,则是由妈妈在校外报了班,没去上这位老师的班。
辅导班老师也说,妙妙肯定受了委屈。

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在班级家长群里,居然有人发起,“认为老师没错就点个赞”。

一群人忙不迭地点起了赞。
虽然调查结果还没出,老师有多少问题还不确定,但是这个时候一群成年人就上赶着舔老师,作明显的偏向,当着人家家长的面点赞。

这不是在伤口上撒盐是什么?

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事,被为难,所以争先恐后地站老师。

同时心里又觉得,这种倒霉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别人的死了,轻如鸿毛,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一点波澜也不会引起。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成年人世界,不配天使一样的孩子的到来。

就在孩子跳楼的当晚,她就被移除了几个好朋友的小群,“未来的少女”——又是急着地划清界限。
是孩子做的,还是她的父母做的?

调查组走访了全班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没一个人对这位老师提出异议。
可在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往届生,却实名发言举报该老师,不惜晒出他们在这所学校读书的证件。
撇开妙妙的事不看,光看这些发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工作了将近30年的老教师,还是“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能给那么多人留下阴影?
老师肯定是有错的,恐怕,有错的还不止老师——毕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收红包开辅导班算小错,其他的根本没什么问题,还值得点赞呢。

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结构上的问题。

第一,   对学生,尤其是小孩子,太严苛,有些要求是非人道且毫无必要的。

总是幻想“棍棒底下出人才”。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路过新宿舍楼下,听见两个老师在聊天。

一个说,今年夏天热死了,虽然学校有这笔预算,但是应该也不会给宿舍楼安空调吧。

另一个附和道:是啊,这钱扔水里也不会的。现在的学生太舒服了,学生就是要吃苦的,不然怎么能成材。我们那个时候啥也没有……

我当时就惊呆了——吃苦和成材之间的因果关系,当代教育工作者居然仍然完全信奉推崇。

结果呢,因为宿舍实在太热,好多同学都不回学校住了,有条件的出去租房子,没那么多钱的就整晚整晚在网吧过夜。

留在学校的,我也实在不明白,吃了这个苦长了一身痱子,对我的未来有什么帮助。

恐怕类似的思维,在小学老师脑中就是:这些孩子在家里太受宠了,不打压打压,让他们吃点苦头,都不好好听话了。

做孩子的,因为他们的委屈总不被当成一回事,也没有为自己选择的自由。

其实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

成年人还能让自己跳槽,孩子想转个学,学校爸妈不同意,她怎么转得了?

在旁观的大人看来,老师批评几下,这点小事情的确不算什么,怎么能跟社会的毒打比,现在不受着点,以后还怎么茁壮成长出社会——这又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逻辑。
请注意,人不见得是被打得越多,就越皮实,越能挨打的。

不是被骂得越多,就越受得住屈辱的。

有可能就直接崩坏了。

现在,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已经成为常识。

那为什么,老师还可以肆无忌惮打人骂人。

就因为他们是老师?

还真的是。

第二个点,老师的人性和地位,被过于信任与推崇了。

这个孩子出事了,还有很多人用一种理中客的态度在发言:挨批评是正常的,适度的惩罚是可以的……打手心在接受范围之内,打耳光不行……
这么听起来,好像也很有道理。

但是,别忘了,人不是精准的机器人。

你说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他脑子里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界限清晰的。

只要潜意识里,觉得身体和精神惩罚可以,那发起火来,迟早越过“不可接受”的那条线。

美国那个跪在黑人脖子上的警察,难道就是一个混进警察队伍的实打实的大恶人?

恐怕他也就是一个普通傲慢的警察,他也不是第一天上岗,就能够那么淡定地跪在人家脖子上8分钟的。

当小警察看到前辈这么做了,无数次都没有出事,自己也就慢慢地这么干了。

再跪得用力点,时间长点……到后来完全没有了知觉。

一点不觉得,这是一件不可以的事情,是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

这位老师,也不是第一天上岗就敢这么欺压、打骂孩子的吧。

她看了很多其他人这么做,有的家长还主动支持她这么做,把打骂等同于教育权,完全地交给她。

从不高兴就撕作业,到气急了就打耳光,反正从没出事。

于是越来越熟练了,更不觉得那是一回事。

这就是人性,会形成惯性动作,滑向深渊。
我因为还没做家长,又离开学校很多年了,很长时间之内,根本不知道在现在的微信生态下,大家对老师是什么个态度。

直到我开始读研究生,我的妈呀,老师布置个作业,大家刷屏“老师辛苦了”,老师说句今天就到这里为止,又开始刷“谢谢老师”。

老师发个链接叫大家投票,一个个跟抢红包似的,争先恐后讲“已投,老师太棒了”。

万一老师晒出得了个什么奖,完了,到了花式比拼文采的环节,都想说点让老师印象深刻的好话。

老师在微信群里,就是众星捧月的存在。

大群小群皆如此,有老师在的地方,大家永远不嫌肉麻,脸皮也突然变厚了。

每次你想看点有用的信息,得往上刷个十几屏,全是这些无效话语。

真的,我从没有在其他群里看过这种皇帝出巡般的盛景。

职场上有大领导在的群,大家也是很冷漠的,生怕对领导多说一句好话,就被人讲“拍马屁”。

研究生群里尚如此,小学生家长群呢?

有孩子死掉了,还要为老师点赞。

人被这样极端地奉承和宽容着,又掌握着批改和批评的权力,想想都很可怕——大家是不是对一个职业从业者的人性,信任度太高了。

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普通师范毕业的,有的比不过学生家长,有的未必是自愿选择了这条路。

虽然说如果调查出师德问题,一定会有相应处罚。

但若撇除收红包和开辅导班的违规不说,那些打和骂,是不是根本不算师德问题?

在整个社会群体的认知中,依然是不算的。

大家始终觉得那是正常的,是做学生应该承受的。

可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打和骂,才是对他们伤害最大的,最容易形成“精神虐待”的,是成为终身阴影的。

三毛写过一篇《蝴蝶的翅膀》,讲她学生时期如何被老师嫌弃,欺负。
她数学不好,有次在硬背了所有数学例题后,考了满分。

老师不相信,非要叫她重考。

重考时给了她一份全新的考卷,都是没讲过的题,她考不出来。

老师就冷笑着在全班面前宣布,你肯定是作弊的,你就喜欢鸭蛋,我给你个鸭蛋。

她气得跑去洗手间里大哭,只想消失,还好有一个同学悄悄过来,拿毛巾给她擦脸……

回家对着父母哭,妈妈只是无奈地安慰说,别怕,妈妈会去给老师送衣料,不会再为难你的。

她本来就不适应高压教育体制,又被这件事留下了对校园对数学的阴影,后来虽然考上了重点中学,却说什么都不肯去读书了。

还好三毛的父母开明,没有硬逼,只请了家庭教师来教,再大一点就支持她出国读书。

所谓“蝴蝶的颜色”,是三毛用来形容那个状态,蝴蝶是朝生暮死的脆弱动物,发出短暂而绚烂的光,就像小孩。

好在,熬过那个昏天黑地的青少年阶段,长大了,人就重生了,又能翩翩起舞了。
妙妙没有三毛幸运,她没有熬过去。

在妙妙的这件事里,如果老师被认定当天没有对她打骂,恐怕也就形成不了老师言行与学生跳楼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但实际上,从这么那些往届生的发言,从妙妙被打过耳光来说,这就是长期处于一种精神被虐待,被踩踏的环境里。

日积月累,终究压坏了一个孩子。

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科目上,冷不防地要被“德高望重”的老师刺激一下,打压一下,说你传播负能量的大帽子扣一下。

又是一个高自尊人格的孩子,如果生活中还有其他不开心,就是很容易触发短期情绪障碍的。

哪怕最后这位老师被调查出没问题,我也觉得这样的环境是有问题的,是不利于老师和其他成年人成长的。
【the end】
 微信规则已改。要点“在看”啊,否则我们会失联
上一篇:
“中华男性魅力”到底是什么?
写给未来白富美的人生解决方案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 


    关注 Talense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