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霸王杀姬”,你信么?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

⬆️点我 ⬆️
汉高祖刘邦
力尽重瞳霸气消,楚歌声里恨迢迢。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
——明·朱静庵·《虞姬》
01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素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称的西楚霸王项羽,遇上了致命敌手。

这是一个由超级牛人组成的群殴团。

领头的是刘邦;

出主意的是张良、陈平;

抱团参与的有韩信、彭越、樊哙、周勃、刘贾、灌婴…

总兵力高达60万。

强敌环伺,屡遭袭扰,更令项羽焦心愁闷的,是军中断粮了。

人是铁,饭是钢,吃不饱肚子扛不动枪。

项羽被迫退守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

此时,楚军尚有10万之众。

10万对60万,在你扎我一枪我捅你一刀的冷兵时代,差距虽大,但并不代表项羽必输无疑。

焉料,合围之中,张良等谋士连出幺蛾子,十面埋伏加四面楚歌,闹腾得项羽彻底慌了神。

而本文所要叙及的这个令后世莫衷一是的千古谜团,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项羽
02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羽平生有两桩最爱,一曰美人虞姬,一曰名驹乌骓。

至于“美人”一词,是释义为容颜美丽、相貌出挑养眼的女子,还是妃嫔称号,至今史家各执一词。

作为嫔妃称号的“美人”,起于秦朝,止于明朝,排位于“皇后”、“夫人”之后。

《后汉书·皇后纪序》称:“(光武中兴)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以此可见,“美人”的地位一般般,不咋高。

也基本断定,连行军打仗都要随行的虞姬,其身份只是项羽的宠妾,并非正妻。

就跟现在的大款暴发户,或成功人士出国旅游一般,带老婆多没劲。

扯远了。

但说是夜,听闻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莫非汉军已把楚国地盘全给占了?不然,咋来那么多楚人?”

这时虞姬走上前来,白:“兵家胜负,乃是常情,何足挂虑?备得有酒,与大王对饮几杯,以消烦闷。”

这段念白,出自京剧重要戏码《霸王别姬》,原名《楚汉争》。

听虞姬这么一劝,项羽遂回营帐,你一句我一句地唱上了:

(虞)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

(项)怎奈他十面敌难以取胜:

(虞):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

(项)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
03


唱着唱着,项羽突然嗓门陡沉,换路子改作诗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便是项羽流传后世的力作《垓下歌》。

意思是说:我西楚霸王的力量能拔得起山,气势能吞得下天。怎料时乖命蹇,天要亡我,纵然有乌骓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不前进了,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说怎么办?你快点说啊该咋办?

事已至此,还能咋办?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如是记载: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紧接着,绝没有半字省略: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究竟在“仰视”和“于是”之间发生了什么,虞姬下场如何,司马迁再没提一字。

但于后世的戏本、典故以及民间传说,多称虞姬拔剑自刎,就此香消玉殒。

是夜,一代美人虞姬真的死了吗?如果死了,那到底又是为何而死?
04
据西汉陆贾所著杂史《楚汉春秋》(西汉末年散佚,清人有辑本)记载:

霸王别姬夜,歌数阕,美人所和之诗,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大王都心灰意冷了,我一介女子,又何必苟且偷生?

话是说了,可做没做,不得而知。

另一个事实是,对虞姬此诗此举,司马迁的《史记》,及后来班固的正统史书《汉书》,谁都没提。

这不应该啊。

按说,虞姬这般刚烈坚贞,感天动地,两位就算不大书特书,也该给个一句半句交代,是不?

但,真没有,不信你去翻。

对于《史记》所采证料,班固称:

“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而“霸王别姬”这一历史兼爱情事件,最早见于《楚汉春秋》。

司马迁写《史记》,曾采撷此书,之所以没给虞姬一个交代,要么是《楚汉春秋》没写;要么是写了,司马迁觉得不可信。

及至明朝,苏州府出了个文学家叫冯梦龙,选录历代男女之情事,编纂而成《情史》一书,又名《情天宝鉴》,其中有载:

“(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这倒是写到了虞姬自刎,可这本妥妥的才子佳人爱情读物,能当正史来看么?
 
05
虞姬的第二种死法——项羽逼杀说。

四面楚歌,叽叽哇哇,项羽听得心神大乱,以为大势已去,于是“歌数阕”,就那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问啊问:“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细听,细咂摸,这声声追问,是不是项羽给美人虞姬下的一道逼杀令?

事实也是,身陷重围,想杀出去自是千难万难。

若再带上一个柔弱女子,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再者,刘邦是谁?

泗水泼皮,好色之徒,自古成王败寇抢老婆,若落入他手,他怎会饶过你,怜惜你?

想我霸王南征北战,何等牛掰,可不想被人戴帽子。

虞姬貌美且聪颖,焉能听不懂看不破项羽的心思?

面对曾被自己看做神一般的男人,虞姬心道,那便遂了他的心愿吧。

于是,和完《垓下歌》,凄然一笑,拔剑自刎。

而依项羽的能耐,咫尺之距,若不想虞姬自戕,伸手即可拦阻。

但虞姬“如愿自刎”。

虞姬已死,心病已了,这回可以轻装上路了。

也许你会反驳,项羽乃楚汉人杰,怎会有这般不堪心思?

且看当夜,“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要知道此时项羽尚有近10万兵力,结果全被他当做了扰乱汉军视线、掩护自己逃生的弃子,试图断尾求生。

最终《史记·高祖本纪》载: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八万楚军将士,就这样被生生绞杀,人头落地。

一个女子,又算得了什么?
06
而对于虞姬之死,坊间还有第三种说法:

既未自刎,也没遭逼杀,而是与好男人项羽同骑乌骓,一起参与了暗夜突围。

在今安徽宿州灵璧县,有一村庄名曰霸离村,古称霸离铺,距垓下之战的主战区约30公里。

据当地传说,项羽带虞姬突围至此,人困马乏,而骁勇剽悍的灌婴正率追兵,快速迫近。

情知再拖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虞姬一咬牙,冷不丁拔出了项羽的宝剑。

一横,一抹,仆落马下。

虞姬身死,项羽悲恸大哭,却也只能将其草草掩埋后继续跑路。

后来,当地人修筑虞姬墓,建起虞姬文化公园,设立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得游人络绎不绝。

可是,滁州定远县不干了。

喂,你们跑错片场了,虞姬墓在我们这儿呢。

光说不行,得有证据。

定远人民也真不含糊,马上搬出了唐代中国地理专著《括地志》。

书中写得清清楚楚,在定远县南六十里有“嗟虞墩”,世称“项羽美人冢”。

而两方一争,几番考证,居然引出一桩令人瞠目的无头公案来——

虞姬自刎,项羽难舍,遂割取美人头,藏于甲胄之内,就地掩埋的只有尸身。一路逃至定远地界,眼见无法甩脱追兵,项羽便以剑掘坑,以袍相裹,埋葬了虞姬头颅。

也便有了“彼葬姬首,此葬姬身”的两墓之谈。

这说法,够传奇,也够重口。
07


每每说及霸王别姬,其情其景可谓悲壮凄恻,荡气回肠,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成为爱情与价值观的典范。

所以很多人,包括史家学者,也选择性忽视了《太平寰宇记》里的记述。

《太平寰宇记》编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年~983年)年间,是一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古代中国地理志史。

在该书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

“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

项羽战败,忌惮虞姬落入刘邦之手,杀心遂起。

那副镌刻于虞姬庙门前、注目岁月风雨的对联,似在默默诉说着这桩悲情过往: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参考史料:

01.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02.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03. 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在线四库全书查询

04.京剧唱本《霸王别姬》,近现代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版本




    关注 历史教师王汉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