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点到优势,距离到底有多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



导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

一、优势的新定义

优势,即泛指在某些方面超过同类个体的一种趋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优势一词的用途非常广泛,大到超越他人的趋势,小到超越自己的小进步,都统称为优势。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一点进步,就有了一点优势。

从优势视角理论来看,人们对优势的认识更为宽泛。“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管理过程中的关注焦点。优势视角理论主要基于这样一种信念: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优势视角理论相信人可以改变,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难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未曾知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优势视角理论着重挖掘员工自身优点,帮助员工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员工潜在问题,推动员工进步的目的。

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是一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管理好员工的优势,是企业或团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基石。

二、优势的分类

1.从优势的性质可分为潜在优势、显在优势和新优势

潜在优势:指一个人具有成长性的某种潜质,这种潜质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和外力持续作用,逐渐成长为一种独特的竞争能力或素质。优势导向管理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某种潜在优势,它之所以能转化为某种独特竞争能力或素质,关键在于自身内在驱动和外力推动。

企业管理的要义就在于:

一是要有效激励员工自身不断努力;

二是要善于利用外在动力对员工优势进行良性引导。

潜在优势有两个特征:

一是不容易被发现。所谓潜在,就是深藏在员工内心深处,或隐蔽于员工某个特征中,有时甚至寄生在员工某个缺点里,不易为管理者所把握;

二是需要有较好的“气候”或“土壤”,促进其生长与成熟,以便成为员工真正的优势。

面对员工的潜在优势,管理者往往不大愿意予以关注和重视,更不愿意去培育和激励。他们常常只顾及员工的显在优势,致使许多员工的潜在优势得不到有效培育和发挥,由此丧失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这却是导致企业发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显在优势:指在员工身上已经表现出来的某种素质和能力,能够帮助其完成工作,赢得竞争。同样地,每个人也具备某种显在优势。比如甲长于沟通,乙善于分析,丙工于策划,等等。这些都是员工身上表现出来的显在优势,是员工出色表现的重要基础。

显在优势的有效发挥,使员工得以成长为优秀员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这要求管理者:

首先要明确目标,知道员工的优势在哪,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优势;

其次要主动培育,以主动的心态去发现和培育员工的优势;

另外,还要及时激励,抓住时机,乐于并善于激励员工的优势。

若等到“黄花菜都凉了”的时候再去激励,恐怕优势早已消失殆尽。

显在优势有三个特征:

一是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所谓显在,即它是人们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一种现象或表现。

二是变化性较大。显在优势不太稳定,一旦激励或关注不及时,很容易随境而变。

三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把甲的优势放到其他人那里就不一定属于优势,当下的优势换个时辰就可能不是优势。

管理者如何把握这种特征,是员工优势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

面对员工的显在优势,管理者往往在心态和认识上陷入一种不确定性情境,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常常拿不同人的优势作比较,甚至拿员工的优势与自己的要求相比较,其结果是管理者无法客观评价员工的优势,从而导致员工显在优势的削弱甚至流失。

培育和发挥员工的显在优势,需要企业管理者有一双善于发现优势的慧眼,有一种理性认知的冷静心态,以及积极主动育人的行为。

新优势:指当员工、团队或企业的某个目标达成后,再上一个新台阶时需要员工具有新的素质和能力。新优势的形成,需要员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成长动力,更需要管理者根据员工、团队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目标及竞争形势的要求进行培育和引导。新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员工、团队及企业的不断成长和管理者的不断推动而形成。

新优势的形成,需具备三个关键因素:富有魅力的新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如果没有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很多员工不可能形成新优势,并且还会遏制其显在优势的发挥,更不用谈潜在优势。

面对新优势,管理者很容易出现“色盲”现象,即看不见或看不清。因为他们对新优势认识不清晰。他们往往误以为只要发挥好员工的显在优势就足够了,因而对于员工新优势的培育,总是予以忽略,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由于管理者对新优势缺乏明确认知,致使员工出现成长瓶颈,企业发展也随之陷入阶段性困局。
培育和发挥员工的显在优势,需要企业管理者有一双善于发现优势的慧眼,有一种理性认知的冷静心态,以及积极主动育人的行为

2.从优势的范围可分为点优势、群优势和面优势

点优势:指员工在某个点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个优势虽然很小,但管理者将其运用得好,便能使员工步入优势轨道,但如果这个点优势被忽略,也会使员工停下成长脚步。点优势,是每个员工都具备的一种优势,只不过这个点的优势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而已。

员工优势的成长,从点优势起步,尽管这个点优势可能很小,但却是优势导向管理法的起点,或者说是基础。没有点优势,就没有优势基础,管理者应该十分珍视员工的点优势。

点优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非常细小、单一;

二是点优势常常表现为一种优势雏形,是一种“小荷才露尖尖角”,不易为管理者所识别,甚至连员工自己也不会感知到。

正因其弱小,故而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群优势:

一是指员工个体具有两个以上的优势;

二是指群体内两个以上成员具有同一种优势。

不管属于其中哪一种,都有利于促进员工进步和成长。

面对群优势,管理者又不得不慎重应对。优势无疑是一种正向的能量,因为它是员工完成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但某一员工如果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优势时,就容易主次模糊,或者滋生骄傲情绪,而团队内两个以上员工具有相同优势时,也容易造成内部竞争,结果很可能错失人才。

在群优势的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员工的优势。首先要保护好员工的优势;其次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发挥其优势。对于具有两个以上优势的员工,一定要择其更优者或者更适合企业需求者予以发挥;而对于团队内两个以上员工所具有的相同优势,则应该分而用之。

面优势:指某一员工自身具有较为全面的优势,或团队内所有成员都具有全面的优势。一般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是很高,通常属于个例。

三、从优点到优势

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优点和优势之间的区别,他们常常把优点看成优势,也常常把优势理解成优点。从表面看,优点和优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本质来看,优点和优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1.优点与优势的区别

优点,指长处、好的地方。它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更优秀、更好。而优势是泛指某些集中凸显的趋势。更优秀、更好,是线性的,优势则是面的呈现。线和面显然有质的区别。其次,优点相对弱小且不够稳定,而优势则相对强大且稳定。

区别一:线具有单一性,是优势在某一点的表现,即使这个点非常优秀,但与整体优势相比,它的影响度也只表现在这一局部的点上。

区别二:单一线性的优势,其成长和发展是优秀、更优秀,而面的优势可以通过聚集大量优质资源,合成更具质量的新优势。

区别三:在量变上,点优势单一,面优势众多。量变越大,就越容易形成面的优势。

很显然,管理者在关注员工的优势时,不但要关注其点优势,更要关注其群优势和面优势。正确做法是,以优点为支点,发现和培育员工的优势。

2.以优点为圆心,形成优势

优势是一种趋势。从优点到优势,是优势导向管理法的一个基本要求。优势导向管理法认为,员工从拥有优点到拥有优势,是一个质的变化,标志着员工从拥有弱小与不稳定的优点到拥有强大和稳定的优势的一种变化,是员工成长的明显标志。

从优点到优势,是以优点为圆心来聚集的。也就是说,以优点为中心,围绕中心形成一种优势生态,使各优点之间产生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作用,从而不断壮大优势并使之持续发展。

在员工成长过程中,优点是基础,优势是发展。优点代表员工具有某种素质与能力,优势则代表员工的这种素质与能力已经升级为一种优势生态系统。因此,构建员工良好的优势生态系统,是优势导向管理法的核心课题。

四、发现优势需具备的素质

1.发展的眼光和主动的态度

员工的优势并不总是光芒耀眼,最初往往表现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一点离经叛道。管理者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欣赏员工的优势。

首先,要不断地用心发现,挖掘员工身上的优势宝库;

其次,要动态分析员工的优势,只要员工比过去有一点进步,就应对其进行优势导向管理,及时激励,不断强化员工的优势。

此外,发现员工的优势不但要有好的心态和认知,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员工的优势为管理出发点,结合日常工作安排,有效引导、培育以尽早形成优势生态体系。

2.包容的心态和平等的胸怀

包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包容的核心是,既要能包容员工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原则,避免无所不容。这样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关注员工的优势。

另外还需有平等的胸怀,要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来看待,将员工视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以帮助员工成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助力,树立员工成功就是企业成功的认知。管理企业,实际上就是管理员工的优势,从而创造企业的优势。

本文作者系瞭望新时代学习社(智库)执行社长

微信制作:奔奔
END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 击 “ 在 看 ”     推 荐 到 “ 看 一 看 ”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