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遇事低头还是不低头,关键动机对,还要情商高

 





记得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当外交官,要出国去,一定要我写一张字给他。我说几十年没有拿笔,我那两个字难看到极点,他说反正非写一张不可,结果我就写了两句元代人的诗:“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世间上的事情靠你有远见,就是“高着眼”。

 

有一天这位外交官请客,有二十多个人,就研究我写给他的这第二句话,“宦情不厌少低头”。做官的人究竟应该多向人家低头拍马屁呢,还是说不必要太拍马屁你?这个”少“字原意究竟是哪个意思?我说我只晓得照抄,至于原意,你问那个元朝作诗的人吧。不过我也认为这个”少“字太妙了,是双关语,必要的时候你多低一点头也可以,要做文天祥就不必低头了。其实岂止宦情做官呢,你们大家在做生意也可以换一个字,“商情不厌少低头”,该赚的钱就赚,狠起心来你也赚,不该赚的钱就不要,就不低头了嘛!教书的人,教情嘛,也不厌少低头,是一样的。

禅宗有一个术语“见地”,所谓见地,“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有头脑、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被现实所困。因为透过现实看到未来,透过一点而看到整体。这就是人世间应有的“见地”--“世事正须高着眼”。

下一句诗“宦情不厌少低头”,对于正在求学的青年人来说,暂时没有必要;如果将来到社会上做事,尤其是做官,则不妨参考参考。不过,做事、做官太讲骨气的话、甚至桀骜不驯,那就不太好了,有时候需要稍稍低头时,不妨稍稍低头,只要不是做坏事,没有关系,自然可以受益。

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故事。清朝统治中国,有他一套办法。当时各省的行政首长称为巡抚,只能管行政,不得管军事;管理军事的,则是军门提督。而这文武两位首长,也一定一个是汉人,另一个是满人。如果要调动部队用兵时,必须要两个人会同签署盖印,以收到相互制衡的效果;同时也牵制地方将领,不能造反。

在距今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为国家招兵、练兵、作战,处处要钱,但是筹饷、调兵在当时那种制度之下,处处受牵制,弄得非常为难。后来曾国藩他们终于成功了,其中关键所在就是一个年轻的胡林翼,器量大、有见地,发挥了作用,克服了困难。

当时湖广的总督是一个满人,姓官名文。有一次,官文的一个姨太太做寿。在清朝的官场中,姨太太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位,但这一个做生日的姨太太是官文所宠爱的。这一天大家只知道总督府中有个姨太太做寿,可不知道是第几位姨太太的生日。但总督以下的大小官员,都坐轿子到总督府拜寿了。

据说,曾国藩觉得大家都去了,自己不去也不好,于是也坐轿子去了。到了总督府一问,乃是排名第五的一个年轻小姑娘生日,曾国藩心想,何必去献这个媚,于是上轿走了。在他正要离开的时候,刚好胡林翼也来了。在当时,胡林翼的地位高于曾国藩、左宗棠,他们都还要靠胡林翼栽培。

于是胡林翼问,前面那顶轿子到了门口又不进去,到底是谁?下面的人告诉他,是曾国藩。胡林翼听了以后,连声赞好,说这是读书人,有气节,不低头。

可是胡林翼自己问到是官文的五姨太做生日,仍然递上名片,要进去拜寿。那时的阶级观念非常重,这一来,那位五姨太太听说胡林翼如此大官要来向自己拜寿,当然高兴得很,简直是受宠若惊;但顾于礼法,一再恳辞,不敢承当,而胡林翼更是要当面行礼。拜寿之后,官文的五姨太太万分感谢,问胡林翼可不可以第二天去回拜,见见胡林翼的老太太。胡也就爽快地答应,说:“好好!夫人请明天移莲驾来舍下”,请她明天去看胡太夫人。他也不管她是第几姨太太,干脆就称起夫人来了。

胡林翼回去后,就对母亲说明,请老太太帮一个忙。胡老太太也很高明,第二天官文这位五姨太来回拜时,老太太对她表现得十分体恤、疼爱。这位小女人就对胡老太太说:“我出身很苦啊!不知道您老人家肯不肯认我做干女儿。”老太太当然立刻认下了这个干女儿。

从此以后好了,胡林翼要调兵就调兵;甚至请调兵的公文还没有到达总督府,五姨太太就已经在催促官文:“胡大哥要你出兵,你还拖拖拉拉不出兵啊”。要钱当然就给钱,这就叫做“宦情不厌少低头”。做官有时候是要低头的,像曾国藩那样翘头翘脑,事情可就难办了,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只好找胡林翼。胡要他去找那位干妹妹五姨太,红包一送,就行了。但是胡林翼的目的并不是为私,而是为国家天下。如果为私就糟了,为国家天下则无话可说。这就是“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

《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

------------

“疏通知远,书教也。”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

这个“远大”的道理,我讲个最近的故事来说明,有一位做外交官的朋友出国就任,我送他一副对联,是抄袭古人的句子:“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一般人应当如此,外交官更要善于运用它。对于世局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要有眼光,要看得远大。“宦情”是做官的情态,要有人格,尤其外交官,代表了国格,代表全民的人格,要有骨头,站得起来,少低头,并不讨厌“少低头”。不能将就人家,要怎样才做得到呢?就是懂得历史——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

胡林翼的故事。当时湖北的巡抚官文,是一个满洲人。清代的制度,因为始终有种族的观念,巡抚(相当现在的省主席)如果是满人,而军门(相当现代的保安司令)则是汉人。反正在省的一文一武两大首长,一定是一个汉人,一个满人。在巡兵的时候,巡抚和军门提督,两人都要签名,光是一个人签名,则调不动兵,如此以为互相牵制。所以当时打太平天国,也很麻烦的。当时湖北的官文是一个糊涂虫。有一天官文的第五姨太太作寿,胡林翼听说是抚台的夫人作寿,胡林翼身为军门提督,分嘱部下,不得不去。他本人虽然也可以不到,不过胡林翼还是去了。在巡抚衙门前,刚一下轿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身穿朝服,从里面出来,一脸怒容,上轿走了。胡林翼打听是怎么回事,人家报告,这位官员很有骨气,因为听见巡抚夫人生日,前来作寿,到了以后,知道只不过是五姨太的生日,(当时多妻制,一人可以取几个太太,但元配以外的姨太太,是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的。)所以没有进去拜寿,上轿就走了。大家称赞这位官员了不起,到底是读书人,有品格,有骨气!

可是胡林翼把“马蹄袖”一抹,投了一张名卡,还是进去拜寿了。以胡林翼当时的声望名气,他亲自前往拜寿,官文和他这位最得宠的最小姨太太,都高兴得很。官文吩咐这个姨太太,第二天就去回拜胡林翼的老太太,拜胡林翼的母亲为干妈。从此以后,胡林翼打太平天国,就可随便调兵。像胡林翼这种人,绝对是正派的人,但是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权术,没有办法不如此做,要想事业成功,有时候也不能呆板地拘小节,问题在动机如何?他的动机绝不为私。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敌人打到门口了,还调不动兵,怎么去打仗?所以在这种小事上马虎一点,反正母亲收了一个干女儿,总不吃亏。所以上面这句话:“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这句话,也不是呆板的,要看实际的情形,如何运用,动机何在而定。

《历史的经验》(东方出版社)

------------

到达了清净觉性遍满一世界,所有众生只要动一个念头,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举一个故事,对这件事稍作说明。清朝中兴名将胡林翼,虽是儒家,也一样静坐,只是没有盘腿罢了。中国的儒家也一样讲求静定的工夫。有一次夜里扎营,大家都休息了,他在营里静坐。到了半夜,突然下令部队紧急集合,有敌人偷袭,部队马上开往西北方十里外沟渠。到了目的地,果然发现一批敌人,结果打了胜仗。全军官兵欢欣鼓舞,不在话下。当然,有将领就问胡林翼:“大帅!你怎么知道有敌人来偷袭?”他说:“我夜里静坐,静到了极点,方圆十里外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敌人经过水沟,惊动了芦苇下的野鸭与雁子,这些声音我都听到了。”在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佛菩萨的境界当然更大,不只声音听得见,心念只要一动就知道了。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新书包邮)未曾公开——繁体版《怀师的四十三封信》台湾南怀瑾文化出版(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关注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