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荣光,再见!强国征程,你好!

 

让本色永恒,让奋斗继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一度的干部退役仪式在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仪式;这是一个令军人为之动容的激动时刻;这也是退役干部向军旅人生的最后告别。








他们曾经胸怀梦想保家卫国,青春热血洒满摸爬滚打的训练场;他们曾经身体力行践行忠诚,铿锵足迹踏遍执勤维稳的第一线;他们曾经抱定立德树人坚定信念,谆谆教诲仍飘荡在为战育人的讲武台。





回顾军旅,他们有过凤凰涅槃的磨砺,有过心灰意冷的挫折,有过站岗执勤的威严,有过执笔讲台的自豪,有过挂满奖章的荣光……一路走来,他们无怨无悔。





曾几何时,他们已在基地默默奉献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部队,摸爬滚打的画面如在昨天,奋战在三尺讲台的日夜历历在目,他们既是基地的创业者,也是基地的建设者,基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印迹。今天,我们向他们致敬!





脱下昔日军装,开启崭新征程。退役仪式上,退役干部满含泪水,那是对军装的不舍、对基地的留恋。最后一次向军旗告别,他们都特别珍惜;最后一个军礼,他们都特别沉重;最后一次发言,他们都特别深情。因为不舍所以值得,因为留恋所以珍视。他们将最珍贵的军旅情怀埋藏心底、融入血脉。





展望未来,他们仍壮志满怀,有希望、有祝愿、也有擘画。他们将始终弘扬军旅所锻造的勇敢、执着、坚强,一路披荆斩棘开辟新道路;他们也将始终传承部队培育的踏实、求真、务实,用最敬业的精神迎接新岗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他们在新的事业中开启新的高光时刻。
《退役干部离别感言》



肖鹏:若有战,召必回
那一年,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军人的崇拜,更是带着父母望子成龙的现实期盼和亲人的嘱托,我从乡村走进了火热的军营,完成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蜕变,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时光荏苒,转眼间,穿上军装已25载

记得新兵连的五公里总是那么漫长,终点仿佛一直在延伸,但奔跑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歇;烈日下的训练场,汗水冲刷着稚嫩的脸庞,任凭阳光刺眼依旧岿然不动,那挺拔的军姿分明是在向青春宣战;寂静的夜空下,老排长教我们唱《想家的时候》,歌声未起,泪已满面。

记得那一年抗洪抢险,我们光着膀子在大堤上与洪水抢时间,肩上的沙袋磨破了皮肤也浑然不觉,雨水泥水混合着汗水湿透了迷彩服,却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在堤在。

记得那一年冰雪灾害,学院官兵坚守在广州火车站,近10万滞留旅客,把火车站围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就是那最后的一道钢铁防线,即便24小时不能合眼,我们依然未曾退缩半步。还有迎澳门回归、九运会、大运会安保,野营综合演练、武警部队院校会议、三校合并重组等等,军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个个任务历练了我,也让我的军旅多彩而荣光。

时光是支精湛的笔,横竖撇捺写就了光阴的故事;军营是座炼钢的炉,千锤百炼造就了军人的辉煌。从1999年来到学院,在这片热土上我洒下了20余年的汗水。从学员到教员,从基层干部到领导岗位,是严谨治学的教员教给了我知识,是知人善用的领导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是组织培养了我给了我施展的平台。走过一季又一季,每一季都写满了生命的赞歌;迎来一年又一年,每一年都交织着热血与激情。如今,即将离去的我,是多么的不舍,梦里常回吹角连营,禁不住泪洒衣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人生中最美的青春时光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20年,我见证着这个集体的发展与辉煌,20年,我与这个单位在改革与转型中共同成长。如今,基地已组建3年,3年来,基地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基地官兵栉风沐雨、负重前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切都在走入正轨,步入快车道,巨大的发展前景有如喷薄欲出的朝日,让人感到振奋与自豪。我深信也衷心地祝愿,在一代代基地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下,基地的明天必将变得越来越好。

潇潇人生,轻泛涟漪。朵朵浪花,终归波平。终究是要到了分别的时候。舍不得的,是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割不断的,是那渗入心髓融入血脉的战友情。气干云天的豪言壮语无需多说,脱下军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信仰;步入社会,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军魂。基地人,走到哪里都会昂首挺胸,闪耀光芒。

亲爱的战友们,人生是一个不停选择的过程,无论是转业,还是坚守,想要过成什么样子,终究是要靠自己来主宰。美酒苦水,彩虹阴云,是选择,不是注定。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上天安排的每一步都有意义,你只管砥砺前行,相信结局从不会亏待认真生活的人。

再望一眼军旗,再擦一遍军徽,再听一次嘹亮的军号,再敬一个庄严的敬礼,让我们以军人的名义庄重承诺:若有战,召必回!

1



蒋丽君:永远做一个培育者、创造者
上个周末,我的一个战友来广州,于是我们集训队的小伙伴们聚了一次,聊天中让我们有些惊讶的是距离我们一起集训的日子已经过去有22年了。

1998年7月,我们从地方大学入伍,一起在桂林陆军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集训。当时的队长是一个30出头的年轻军官。虽然这半年当中他扔掉了我很多防晒霜,但我对他依然心存敬意。因为我注意到,他每次队前讲话都是一次精彩的演讲,不仅言之有物,结构精巧,而且有一种蓬勃的激情,相当富于感染力。有一次,我到队长办公室出公差,发现他的桌上有一篇还没有完成的发言稿,旁边放着一堆杂志、报纸,有《读者》《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等,上面落满了队长的红笔标注,我意识到,原来队长几分钟的讲话背后下尽了功夫。队长是我来到部队后接触的第一个军官,说实话,我真没感受到电视上军人的帅气,但他的认真为我树立了一个群体的良好形象,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待。

半年后,我进入桂林陆军学院语言教研室。教研室是由中文和外语两门学科组成。在军事教员们看来,我们教研室的教员普遍缺乏军人气质,作风比较散漫,个性却很张扬。其中被人议论最多的是一个英语教授,他从小生活在没有外语环境的桂林,但是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八门外语,可能正因为如此,外人觉得他恃才傲物、特立独行。比如,他上课的时候哪怕有院首长来听课,也不会中途停下来去报告。他让学生跟他对话一定要用英语,发音不标准没关系,他三番五次跑到教务,强烈要求学院在四级考试后仍开设英语课。学生不理解,说:“我们不过是初级院校,没有必要。”他回答:“不会英语的军人算什么现代军人?”这句话也让初上讲台的我深受教益,作为教员,即便不需要穿越火线,但也应始终保持思想锐利和眼界广阔。

2004年4月,我从桂林来到广州,进入原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这一年,中国军队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刚来的时候,我漫步校园,发现这里没有参天大树,不到20分钟就可以穿越整个校园,身边也没有太多老教授。面对全新的环境,我自问,我能做什么呢?当时感觉自己两手空空,就像没有武器的战士。让我平静下来的是当时的主任,他常说:“我才不及众人,但总要做点事情。”他很喜欢抓教研室的年轻教员一起写文章,一起搞课题,一个学期所有的教案要提前给他过目,而他自己也笔耕不辍。一位其他教研室主任曾说,正是这位主任的到来,才让学院真正有了学术研究的意识和氛围。一年下来,当我的课开始得到学员肯定时,我领悟到:无论是教学还是人生,万事俱备的时候总是少而又少,可贵的是能够从无中生出有来。恰如做一个收割者容易,做一个播种者,一个创造者难。

我注意到身边不乏这样的播种者和创造者。他们或是认真做事,公正待人、即便晋级受挫也不失热情的博士;或是精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让学员真实感知理论魅力的学科组长;亦或是面对学员求教还是同事求助,总是满口应承,全力以赴的退休教授——这些人都不是站在树旁评论树冠太小不足以遮阴的路人,而是欣然接受树的稚嫩,停下来给它浇水、施肥,帮助它一起成长的培育者、创造者。

如果问,这22年当中我收获了什么,身边的这些人和他们身上闪耀的东西,就是生活给我的馈赠。所以,离开之际,我最感念的这些人。带着他们的馈赠,未来我始终记得,走到哪里,都要给所在之地浇一点水,施一点肥,永远做一个培育者、创造者。我也祝福我经过的两棵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军营是起点
但退伍不是终点
军旅这条路
没有终点
因为
有一种誓言,叫保家卫国
有一种期盼,叫强国强军
有一种兄弟,叫生死之交
有一种人生,叫无悔军旅




END
作者
张玉俊  严易程  徐晶晶






总      监:黄永利

副  总 监:陈   涛

主      编:王   超

责任编辑:林闻知

执行编辑:杨浩宇  乔宇航

本期编辑:陶治宇  钱成

本期校对:刘逸凡  李昶基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 武警警官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