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版四大名著,你看过没?

 

四大名著有了弹幕版,让传统文化多些打开方式...



澎湃特约评论员 与归

看剧无弹幕,无聊又孤独。近日,B站上线四大名著的经典影视剧弹幕版本,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情追捧。如《三国演义》播放量已经达到1200多万,连在电视上重播率一向不高的《红楼梦》,也已有400多万的播放量。

提起四大名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如数家珍。但是如果问有没有完整看过,无论是文字版还是影视版,估计很多人都会摇头。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名著过时了,而是传播形式的问题。

我注意到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他可能一辈子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却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那么,他们是怎么学来的呢?这背后,就有一种曾经风靡一时的传播形式——评书。

小时候,我有一家邻居,他们一家老小都对《水浒传》耳熟能详,为此我很纳闷。后来才知道,他们家是村里最后一户通电的,之前只有一部收音机,正是在娱乐产品匮乏的日子里,他们在单田芳沙哑的嗓音里,较为完整地学习了《水浒传》。

现在,年轻人有年轻人喜欢的学习或娱乐的形式,比如弹幕、鬼畜、二次元等等。当经典影视作品有了弹幕版,不再是一个人无聊地刷剧,“观友”之间相互可以讨论剧情,无疑会激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有过人之处。它们缺的不是生命力,而是需要被唤醒。弹幕,就好比是一剂醒魂汤,它以强互动的形式,又给那些有了年岁的作品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事实上,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李子柒的火爆,你能说传统文化没有吸引力吗?古朴的服装道具,田园式的山居生活,藏在民族角落里的美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当李子柒用精美的画面、精致的剪辑将它呈现出来,瞬间就把受众迷得神魂颠倒,这便是传统文化邂逅现代传播方式的美丽故事。

在某短视频平台,我也经常刷到一个穿汉服、抚古琴的小姑娘。不同的是,她是在欧洲一些景区的广场上、街道边弹琴,吸引了很多外国人驻足、聆听、拍照。这种线下打卡式传播,和李子柒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和办一个传统音乐交流会或者传统乐器展览相比,显然更接地气,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也更具传播效果。

以新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这不是“赶时髦”,而是传播方式的与时俱进。四大名著与B站的“相遇”,绝不是孤例,一定会在未来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直都在,只是打开方式有待发掘。多动动脑筋,我们便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本期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


    关注 澎湃新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