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开这个先例,不是大学认怂而是救赎

 

让受害者能面向未来,不是活在命运被偷走的痛苦过去...



摘要:山东理工开的这个“先例”,对大学是件好事,树立了一个“弥合命运顶替伤痕,避免伤害和仇恨延续”的示范。命运被人偷走的感觉那是天塌下来的感觉。仅仅严惩冒名者,对受害者并无多少帮助,留下的遗憾和伤痕可能是永远的。起诉,讨公道,要公平,要赔偿,伤痕将在这些情感撕裂性的维权中不断延续,心力交瘁。山东理工也许对弥合伤痕提供了一种建设性方案。让受害者可以面向未来,让伤痕愈合,而不是活在命运被偷走的痛苦过去中。


 吐槽青年出品

16年前考上山东理工的陈春秀被人顶替冒名上大学,如今维权表达了想“恢复学籍”的期待,本以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想到山东理工却回了一句“没有先例”,浪费了好好的一次纠错机会,激怒了舆论。本来顶替者是众矢之的,这下情绪都转移到山东理工身上。还好,虽是错上加错,却没有继续错下去,山东理工深夜回复,对于陈春秀的读书意愿,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
挺好啊,没有先例,那就创造一个先例呗,16年的青春不可逆了,尽可能给一个力所能及弥补性的公平,形成一个命运补偿的良善示范。山东理工这个回复,平息了很多的不满,让对陈春秀命运充满愤愤不平的人稍稍心安了一些。网友也真是善良啊,前一刻还在痛骂山东理工,校方积极回应后,立刻转成了点赞。是啊,这个女孩经历命运波折后继续选择山东理工,大学应该珍视这种信任,不辜负这种选择。一番阴差阳错的命运折腾,在继续追究顶替者及腐败之外,为最大的受害者补上16前的遗憾,这应该是最能抚慰和修复人心的善良安排。

有人担心这样会形成示范,其他那些受害者也向大学提这个要求怎么办?毕竟仅仅山东清查出来的就是242名,这些受害者都提“恢复学籍”的要求形成维权潮怎么办?说实话,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在逻辑上很猥琐,怎么办呢?就这样办啊,这些受害者提这样的要求有什么不合理呢,被人顶替上大学,承受了那么大的损失,这个合情合理合法的补偿性要求有什么不妥?大学只是恢复本属于被顶替者的学籍,而被顶替者已经被毁掉和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不要再让他们错过一生了。这个问题上,应该站在最不利者、最弱者的角度思考是非,而不是站在强者角度判断利弊。

即使会形成某种示范,不是像陈春秀这样要求恢复学籍者的错,这是大学的纠错,为当初的学籍信息审查不严付出代价。如果说提这样要求的人多,只能说明当年大学在这方面留下的漏洞、遗留的问题多,欠账还账,天经地义,这是大学要吸取的教训。

山东理工开的这个“先例”,对大学是件好事,树立了一个“弥合命运顶替伤痕,避免伤害和仇恨延续”的示范。每每有冒名顶替上大学这样的新闻曝出,总让人心愤难平,命运被人偷走的感觉那是天塌下来的感觉。仅仅严惩冒名者,对受害者并无多少帮助,留下的遗憾和伤痕可能是永远的。就像此前的王娜娜,虽然她后来努力考上了另一所大学,但她一直对原先的大学耿耿于怀,还在奔波于起诉的路上。起诉,讨公道,要公平,要赔偿,伤痕将在这些情感撕裂性的维权中不断延续,心力交瘁,伤害绵延。山东理工这个“先例”,也许对弥合伤痕提供了一种建设性方案。

命运不可重来,青春不可恢复,错发的通知书送不回16年前了,但起码可以重新寄出,亲手送到受害者手中。这是一种宽恕和救赎之路,虽然如今去读大学跟10多年前读大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物是人非风华不再,最好的年龄已被偷走,但起码表现出了一种补偿的诚意。重回大学,找回当年的自己,追赶错失的时光。一方面严惩冒名者,得到赔偿,一方面在上大学上获得“迟到的正义”,命运被偷的沉重伤痕,也许才会慢慢修复。这种平复,不仅是对陈春秀这样直接的受害者,还有无数你我这样的公正旁观者,才会继续葆有对公正和正义的信仰。

所以,其他那些清查出冒名上大学案例的学校,别等受害者“求恢复学籍”了,别像挤牙膏一样了,在注销冒名者学籍的同时主动去恢复应得者,才是正当的。

有人说,这是山东理工对舆论压力的认怂,我觉得这不是认怂,这是自我救赎。这种积极回应给大学解了围,把自己从“舆论靶子”中解救出来了——本来冒名顶替者是众矢之的,一句“没有先例”把自己顶上了风口浪尖成为靶心。这种回应,也把大学从当年在这件事上所犯之错上解脱出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恢复本属于她的学籍,才是正解。也从“欠别人一份通知书”的道德愧疚中解脱出来,让受害者可以面向未来,让伤痕愈合,而不是活在命运被偷走的痛苦过去中。

有人说,山东理工开始的公关做得太差了,错失主动纠错良机。我觉得这不是公关层面的事,而事关一所大学对学生的态度,对大学精神和公共责任的理解。一所大学,之所以被称为象牙塔,成为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地,不仅在于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于在公共事务上的道德示范,成为一个有错就改、主动担当、堂堂正正的道义存在。公关,带着短时段上应对和取悦之目标,大学需要应对的不是“很多人在骂你”这种短瞬的舆情,不是汹涌的舆论,而是大学精神的叩问,是不是对得起大学之大?是不是配得上人们对大学的期待?能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可以昂起头来去跟外人交流?可不可以在10年、20年之后经得起时间的省视。

当初在审查不严上犯了错,如今一句“没有先例”失了分,总算在“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上有了一点救赎,这不丢脸,这是加分的回应。大学最大限度承担了应有的责任,接下来焦点该回到顶替者身上了,必须穷追不舍,必须像查仝卓那样查出这根藤上的每一个瓜。
曹林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在近20年的评论写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在几大名校10年来的评论教学中,我把这些经验梳理和萃取出来,形成一些方法论层面的技巧,适合高考议论文、考研评论、申论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1 提高评论言值的十个独家技巧(已直播,可回放)
2 跳出评论写作的十大误区,以高言值迅速勾住读者(已直播,可回放)
3 发掘评论新角度的十种思维方法(已直播,可回放)
去年第一次评论公开课: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
去年第二次评论课:评论的论点和角度。
去年第三次评论课:评论的结构和论证。


《时评写作十六讲》是我评论从业近20年、评论教学近十年的一次全面和深入的梳理,每一讲都涉及评论写作的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对实践进行了萃取和提炼,总结出学习者可以把握的“抓手论”“身材论”“钩子论”“包袱呼应论”“网状案例论”“逻辑单链论”等实操技巧。本书得到了诸多北大学生、高中生家长、评论课教师、高中语文老师、新闻学院院长和资深评论员的推荐。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书。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