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刷屏的北斗三号,再看看“造出即落后”的国产客机……老外的几句话可以听听

 

只有自己的奋斗和成长,最让人安心。抓住机遇吧~...





前言:

今天早上,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一位读者给我们投来稿件,对比着谈了谈对北斗和国产客机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不少新意,我们特地刊出。

今天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枚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投入使用后,北斗三号系统将组建完成,跻身4大全球性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之列。



图:我们的太空



图: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 王鲁杰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研制的首个全球性综合性公益性高科技服务平台。它的竣工,让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国防、勘测、重大工程、救灾等项目在导航、定位和授时方面有了安全稳妥的基石,也为农业、工业、运输、互联网、生活服务等日常领域的性能拓展和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不难怪,从国家到社会,都对这次发射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斗导航系统介绍,图自人民日报







应用北斗系统后,高铁的停车精度可以控制在10厘米以内;大田农药喷洒可以节省40%;就连共享单车不按区域停放的问题,都可以管起来了……图自新华社、哈罗单车等,后者为庆祝今天发射,特地将自行车的图标改成了卫星图案。

就在火箭从大凉山拔地而起的同时,涛声阵阵的东海之滨,几架飞机身披新装,静悄悄在做交付前的最后准备。6月28号,它们将进行一次重要交付。



资料图:待交付的国产ARJ21客机。28日重要交付的客户详情将在当天揭晓。

对于这款飞机的技术水平,国内外一些行业权威提出了一些可能不大友好的看法:发动机还是上一代的,机身布局是已经不流行的发动机尾吊设计,总体还带有浓重的几十年前的麦道风格,总体性能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国际著名行业杂志美国《航空周刊》的作者Richard Aboulafia更是在最近指出:“这是种设计超重,技术过时的飞机……它的出口市场没有任何希望。”

这样的评价,与备受赞誉的北斗放在一起,不能不给人“踩一捧一”的感觉。

可北斗也是这样从“一无是处”走过来的呀。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决定研制导航系统的时候,由于资金缺乏,连专用卫星都造不起,还是从其它项目剩余的备份卫星中匀出两颗,组成了最早的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

说起双星定位系统,我们是首个将这一理论变为现实的国家。与GPS等当时和现在主流系统的4星定位技术相比,前者好处是大大减少了所需卫星数量,以及可以附带100多个汉字的短报文功能,但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很多缺点:定位精度和用时比GPS差了一位小数点,定位须双向通信会暴露用户位置、接收机笨重等等 - “要不是家底薄,谁愿意‘创造性’地使用双星定位技术哟。”

当北斗一号于世纪之交发射入轨时,妥妥的“交付即落后”。与今天的ARJ21客机相比,有点类似吧?



北斗一号示意图。图自航空知识

但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先是2005年前后,中国和欧洲联合研制下一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愿望由于欧洲政治氛围变化而告吹;再到了汶川抗震和南海维权,北斗可靠的定位和独特的短报文收发功能为在困难和偏远环境下确定位置、保持联系、抢救生命和财产立下汗马功劳。在关键领域,关键时刻只有“自己的”才靠得住,必须推动国产导航定位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基于位置的互联网应用异军突起,在商业上为北斗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一推一拉,外加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国家的巨大投入,在短短10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完成了从北斗一号“初代目”到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再到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跃迁。



央视截图。北斗三号“收官星”展开太阳能电池板

而现在,“一推一拉”同样摆在了ARJ21等国产客机面前。

近几年贸易冲突和美国朝野两党的种种作为已经表明,未来中美甚至是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隔阂很可能会加深,对抗有可能代替合作成为主流。对于民航客机这种社会必需品,我们需要自己的替代方案以备万一。

从拉动角度看,随着疫情发展,无论国内外,前几年火热的高密度大容量客运很可能会逐渐转化为低客流、低成本、更灵活的运输方式。而我们国家现有的新舟600、ARJ21和C919都是几十到一百多座的中小型客机,反而可能更符合新常态下的需求。

当然,飞机与卫星不一样,前者对国际供应商的依赖、对产品可靠性认证的严格程度、对经济性的要求远非后者可比,二者不能直接类比。但机遇是相通的。

还是《航空周刊》的作者Richard Aboulafia,他还说了两段话:

多年来,当被问及中国商飞是否会在全球喷气式客机市场挑战空客和波音时,像我这样的分析人士一直持怀疑态度。我们大多数(但不是全部)都指出了任何新兴的喷气式飞机制造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中国在漫长的道路上缺乏进展。多年来,我在《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和其他杂志上发表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空客和波音真的不需要为中国商飞担心。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在错误地解读中国商飞和中国呢?如果全球航空竞争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呢?如果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在双方都放弃稳固的贸易关系后,为西方设备创造可接受的替代品呢?更糟的是,如果那个时刻已经到来了呢?

看看北斗三号,再看看上面两段话,是不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研制和支持国产客机”这个问题有了些新答案?

只有自己的奋斗和成长,最让人安心。抓住机遇吧~


    关注 航空物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