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特约·宗崇茂专栏】“西土”系列之二:柴达木三日

 

宗崇茂:曾写作《云在天边》《烛光草原》《风雪中的眼睛》《走读》等专栏。著有散文集《我曾高高地爱过你》(黄河出版社)《裂纹暗响》(南京大学出版社);《流浪途中的玫瑰》(金城出版社)近期即将面世。...











作者简介:

宗崇茂 :曾写作《云在天边》《烛光草原》《风雪中的眼睛》《走读》等专栏。著有散文集《我曾高高地爱过你》(黄河出版社)《裂纹暗响》(南京大学出版社);《流浪途中的玫瑰》(金城出版社)近期即将面世。

“西土”系列之二

柴达木三日
文/宗崇茂
上装货,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多。眼皮沾了胶,两腿发软,想睡上一天再走。不行,老板说,那么多民工等着一起走,卡车也是租来的,耽搁一天得多少钱?

出发两小时后,我们的五辆卡车抵达“高原第一镇”倒淌河镇。当年文成公主由此入藏,乃唐蕃分界、农牧划野之处。我不止一次来过这里。倒淌河像不能连贯的句子千百年来由东向西一路跌爬。过倒淌河镇,就可见成片的草原牧场。正值六月,草色初绿,蓝色的格桑花点缀其间。青海湖到了。从前看过的青海湖在阳光下像一块寒澈的碧玉,今天天气半阴,湖也蒙了一层淡淡的银灰。油菜花尚未盛开,成片的金色油菜花,是青海湖畔著名一景,但最浓的花事要等到七八月间。 中午十二点,到大水桥,停车吃饭。强迫自己多吃了一碗米饭。往后很长一段日子,我将没有米。

过大水桥,便从海南州进入海西州,这里的土地与海南州区别明显。戈壁滩上生长着芨芨草和叫不出名的沙漠植物。芨芨草,又名骆驼草,瘦而高,状似骆驼,耐旱又耐寒,也许是西部高寒地带生长得最为顽强的一种草本植物。白色的贝壳,光滑的鹅卵石,在戈壁滩上俯拾皆是。令人想像这里曾经的海水汤汤的情景。每一枚贝壳,每一块石头,都比人来得更早,活得更久,都有着卓越不凡的经历。远远地,看见一片银白的天幕从空中垂落。司机说,那就是著名的茶卡盐湖。这块贫瘠的土地,以其星星般分布着的盐湖,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

车过香日德,开始真正进入柴达木盆地。举目,戈壁茫无际涯。稀稀落落的沙漠植物,使戈壁更显得像个癞子的头。四围的山影隐约可见,可是再怎么跑,那些山影还是跳跃在天边。无法抵达它,又无法冲出它。辽阔的贫瘠,有时会让人心生绝望。一直向西,我们的车轮总是追着太阳。已经晚上九点,太阳仍悬于西天。突然瞥见太阳变得硕大无比,光线却柔和了许多,其底部正渐渐坠入遥远的山牙中。正在讶异时,却见太阳以加速度向下沉落。一小半,一半,一大半……最终像一个溺水者,沉于万劫不复之中。夜色伴着寒风刹时从盆地四围潮水般涌入。此时的柴达木盆地像一只巨大的容器,盛满了浓稠的黑色汁液。
木洪,看起来更像一个远古的驿站:冷落、荒寂。司机说,住下吧,再也跑不动了,再往前走,今夜就找不到地住宿了。疲乏,缓缓从卡车上爬下,踢腿伸腰,舒解蜷曲太久的躯体。夜风砭骨,禁不住哆嗦。一排低矮的粘土房,烛光像飘摇的落叶。进门,一股腥膻味冲鼻而来。是一家回民餐馆,除了羊肉就只有面片。

想好好洗一把脸。问那披了黑纱巾的回民女子,是否有水?她忙不迭地说,有的有的,你们先坐下吃饭吧,吃完了再打水给你们洗。

要了一盘花生米、一瓶青稞酒。没有可口饭菜,就多喝了点酒充饥。吃完,喝完,已近午夜。随那女子来到房间。她点起一支蜡烛。

请她打些水来。她好像没听见。重复一遍,她仍然无声无息。抬头,她黝黑的脸上难掩歉疚之色,嗫嚅着说,老板,跟你商量个事……能不能……不洗啊?

我打量着她,似乎猜测到她的几分意思。她又说,我们这里的水,太稀罕了……明天你们就到格尔木了,到那儿再洗好吗?我无言,并且劝阻了其他几位的坚持。回女高兴得连连道谢。

写好日记,钻进被窝。感觉床单上尽是沙粒。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于一个极度困乏的人,被窝就是天堂。我像是钻入沙窝的小老鼠,很快入眠,一夜无梦。
大早起床。爬上大卡车,往格尔木赶。一路仍是看不见的荒凉,灰黄皴裂。一个人看久了此景,他的眼睛一定会枯涩,因为他的目光会被眼前的景致耗干。两小时后,看见一群白色的建筑在远处浮现,海市蜃楼一般。司机说,是格尔木。格尔木到了?我想起,诗人海子曾来过这里。是否像他诗中所描述过的是那“梦中的一滴”?

格尔木在蒙古语中是河流交汇的意思。它南望昆仑山,像是从沙漠围剿中逃生出来的一个奇迹。我们找到了一家超市,开始购买食品。我们疯狂的采购让老板措手不及又大喜过望。矿泉水、方便面、面包、压缩饼干……货架上有些品类的食品已被我们“洗劫”一空。不能不这样。格尔木,此行停留的最后一座城市。此后很长一段日子,我们将看不到任何市场文明的痕迹。

找到合作方在格尔木的办事处,请他们画了前往目的地的线路图。下午二时十分,我们再次出发,向西,向西,仍是向西……

格尔木一出,所有的柏油路就再也不肯向西迈出半步。坦途不再,坎坷降临。上帝之手正渐渐松开。我们被推向世界之外。剧烈的颠簸跳跃,那帮民工兄弟的脸色开始慢慢收紧, 昨日的轻松已经荡然无存。路,根本就不能称其为路;也从来没有人在这里刻意修筑过什么路,至多只是一道又一道车轮留下的印痕。屁股一下子被抛离原位,头撞击车顶,瞬间又被重重掷落下来。持续的上窜下跳。司机抱怨不已,大呼上当。我则不停地赔着笑脸,递上香烟。此前与他讨价还价时,对可能在路上遇到的困难我曾尽力轻描淡写。司机打开一盒磁带以解烦闷。磁头太旧,那嗓音夹了浓浓的痰意,竟是一首红烂了的歌:亲爱的,来跳个舞……有民工抱怨说:老板怎么把生意做到这个鬼地方来啊?我不言,心想:只要有利可图,即便月球上有一笔生意,老板同样会让我们前往的。

偶尔会看到一方水洼,几棵沙柳,同时,也必定会看到一群牛羊,几户人家。喘息而孱弱的绿洲。过于贫瘠的土地上,生命总会追踪哪怕是一丝丝水迹而至,并繁衍生息下来。几个孩子赤条条嬉戏于一处极浅极脏的泥塘,强烈的紫外线晒着他们的快乐,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快乐的紫孩子。

五个小时后,到达一个叫乌图美仁的小镇。说是镇,也不过四五户土房。没有公用电话。谢天谢地——好在镇政府有一部电话。向公司汇报了情况,公司让我们耐心等待救援。
行共五辆卡车,两辆小卡,三辆大卡。我要求所有的车一路同行,不要离得过远,好相互照应,但心急的大卡车司机还是渐渐超出小车很多。迟迟不见小卡车跟上来,我心急火燎。手机早没有了信号,无法相互联系。我请司机停下来等一会儿。我爬上大卡车货物的最顶端,张望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小卡的影子。只好让不愿再等的司机先走,我自己站在路边,想等一辆过路车能把我带回去找那小卡。不能不回,因为小卡上装载了大部分的民工和全部食物。不能让他们“坐以待毙”,况且我是他们的“最高指挥官”。终于看到一辆卡车摇摇晃晃醉汉一般驶来。当道拦下,告知实情。驾驶室没有座位,我爬上后车厢,双手紧紧抓住卡车挡板以防摔倒,一路战战兢兢。几十公里后,终于看到我们的那两辆小卡。胎爆了,司机可怜巴巴地说,备用胎也爆了,得赶快补。补!补!这个破地方哪有补的!情急之下我早忘了斯文。他的车肯定进不去了,幸亏另一辆无碍。我说,你在这守着,另一辆车跟我先走;前面有一个小镇,那里可能有固定电话,我打电话向公司求救,请他们派两辆车过来,一辆拉人与物到工地,一辆把他的坏车拖回格尔木。给他留了棉被、大衣和食物。其他人挤上另一辆车离开。民工们像羔羊一样无语。

五个小时后,到达一个叫乌图美仁的小镇。说是镇,也不过四五户土房。没有公用电话。谢天谢地——好在镇政府有一部电话。向公司汇报了情况,公司让我们耐心等待救援。

天慢慢黑了下来。要命的是,我们开始遭遇大批蚊虫的袭击。早就听说过柴达木盆地的蚊子大名鼎鼎。个不大,但须尖长。有经验的司机,过往此地时都会带一副网罩般的面具以备不时之需。好在我穿了长衣长裤,头戴太阳帽,加上近视眼镜,脸上的“空地”所剩无几。但帽檐下面很快便起了一溜红疙瘩,奇痒无比!脖子、胳膊直至腿脚,都遭受到无孔不入的入侵。实在纳闷,它们是如何钻进我的衣裤?用手乱抓,小疙瘩已变多变红变大。像是蚊虫部队投放的一个一个降落伞,每个伞下面都系了一个叫做“痒”的奇兵。人的肉体变成它攻击的乐园。我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却无法驱赶它们。一位胖乎乎的当地妇女,只穿一件短袖衬衣,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的狼狈相,一边在等她的丈夫归来。对于她,那些蚊虫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习惯了?还是这里的蚊虫欺生?

几个人挤坐在小卡车里,手脚根本无法伸开,酸得抽筋。整夜,我都听到另一位的呻吟之声。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上午仍在焦急等待中度过。脖子和目光都因盼望而变得僵直。下午,救援的两辆车终于来到。驳载了小卡车上的人与货,继续赶路。晚上八点多,到甘森。见不着一家饭店。小镇枯寂得像一个空巢。拿出自备的食品。平生第一回吃压缩饼干。自此才明白,这种在我少年时代曾被赋予了无限战斗色彩和幻想的食品,竟是如此难以下咽。伴着一瓶矿泉水,我咽了下去,胃又胀得难受。

从甘森向西南,我们开始穿越那陵格勒大沙漠,往目的地肯德可克方向。
起来舒缓柔和的大漠,对于行车却充满了陷阱。只能循着其它车辆所遗留的辙印或前人抛掷于沙地上的垃圾碎片摸索前行。突然瞥见一具横卧着的马的尸骨。皮毛依稀可辨,一定是死于不久以前。它一定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或爱、或恨、或苦。它是在迷路时饥渴而死?还是再也不能负载任何重物而被主人所弃?

已是晚上九点多,太阳仍悬在离地平线不远处。突然间,天空乌云翻涌,远远望去,天地合。乌云弥涌于大漠之上,让人毫不怀疑那里就是天的尽头,再往前半步就是万丈深渊!狂风吹着流沙,一阵又一阵扑打着车窗。车上所有人都一言不发,似乎任何一丝多余的声音都会极大增加车的危险。我们的车不能停下,一点一点朝前挪动,停止不动就有被流沙湮没的可能。脆弱的生命被逼到了悬崖边缘,一切都已回天无力。狂风过处,沙地上突窜起一小股一小股白雾般的细沙,犹如千军万马,更像是鬼魅之气,疾速奔跑,从车的前方无所顾忌地横穿而过。此时,它们全然是一个个活的生命,但又根本不惧怕车轮的碾压,反倒让车轮胆战心惊。那些流动的沙,会在某处聚积成丘,或大或小。即便那些体形巨大的沙丘,也绝不是固定不移,而是会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风暴,经常挪动自己的位置。

凌晨一点,终于脱离那陵格勒沙暴,进入祁漫塔格山中。凭判断,肯德可克应该就在附近。可是在山中绕行了几个小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目的地:一场沙暴完全消除了所有可辨识的标记。我们迷路了,不敢再前行半步。此时感到饥寒交迫。从西宁出发到现在,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端抵达最西缘,已是三天三夜。彼此相望,张张脸庞,炭灰憔悴,都瘦削了大大的一圈。

我决定原地停留,坐在车上,等待黎明的降临。

本文点评:

崇茂远离东土,西上高原,漂泊在几无人烟的荒漠草原,一个生活的失败者边缘人,踏上国土地理的边缘,这二者都为他成为“他者”提供了可能,作了背书。而宗崇茂的文字,也在实现这种可能。西部,在他的笔下,有了新的开展。他的散文作品中,有传统的西部叙事,有西部自然形态的描写,大漠风沙高原荒凉。在《柴达木三日》等篇什中,飞沙走石,冰天雪地,氧气稀薄,饥寒交迫,“狂风过处,沙地上突窜起一小股一小股白雾般的细沙,犹如千军万马,更像是鬼魅之气,疾速奔跑,从车的前方无所顾忌地横穿而过。此时,它们全然是一个个活的生命,但又根本不惧怕车轮的碾压,反倒让车轮胆战心惊。”读来令人惊心动魄,仿佛一同置身其中。

——孙曙(作家、评论家、教授)

崇茂的文字在激情奔涌如岩浆溅流里面始终有一种苍凉执拗的美丽。天热时,它吹在心坎上的是一股风雪过滤后的徐徐凉风。天冷时,它吹来的是一股让你麻木冷却的心灵里烫得透不过气来的热风,像侠士们大漠飞马挥刀旋起来的狼烟——所有这些文字,更深更准确地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庸俗与堕落。崇茂的散文不应该是盐城散文的主流,但作为支流非常强势,在江苏散文里,也应该有一席之地。他以异音的方式将作为盐城散文的一个符号而存在。

——吴茂华(作家、诗人)

醉里文学  浪拍千古
醉里挑灯文学网站创办于2006年10月,系非盈利性纯文学网站,汇聚了全国各地众多的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目前网站注册会员已逾十万人。

醉里挑灯微信公众号主推醉里挑灯文学网站原创精华文章,同时从邮箱投稿中择优选用。其他公众号推送过的文章本公众号概不推送,本公众号推送的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注明出处。

醉里文学,浪拍千古。真正的文学在民间,让纯文学走进百姓生活是我们始终如一的方向。让我们携手醉里,一路同行。

醉里挑灯文学网站网址:www.9000xp.com

投稿邮箱:327470068@qq.com



本期微信编辑:林慧妮   曹艳春


    关注 醉里挑灯文学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