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背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



有没有发现,原本很听话的宝宝,只要一见到妈妈就不乖了。

很多妈妈向我们吐槽:

“奶奶带的时候,宝宝可以坐在椅上自己吃饭,如果是我带,又要抱又要喂。”

“我哄睡的时候跟打仗似的,拖延犯浑,可把他送回老家以后,听奶奶说每天9点半就乖乖睡觉了,特别听话,”

“婆婆说,我上班的时候宝宝好好的,我一回来就开始闹腾,各种不舒服。还说都是我惯的。”

俗话说,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为什么妈妈在和妈妈不在,宝宝的表现天差地别,难道真的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吗?

其实,宝宝粘妈妈、在妈妈面前作,都是因为把妈妈看作世界上最依赖的人。《美国育儿百科》里提到: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保姆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千万不要急着高兴,这只是因为孩子对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但是在妈妈面前,孩子很想尝试各种事情,哪怕危险或者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他知道,如果遇到麻烦,妈妈会帮他解决;即使他吵闹,妈妈永远也不会离开他。他们舍不得妈妈离开,在等待妈妈的时间里,在妈妈看不见的时候,都在爱妈妈:

一位妈妈,在生完宝宝后,在家做了两年全职妈妈。为了减轻老公的养家负担,她离开孩子,重新回到职场工作。一天中午,妈妈突然收到家人发过来的这张照片,心酸得泪如雨下。



在地铁上,妈妈因为太过劳累睡着了,孩子便背起妈妈的背包。在旁边一直护着妈妈,直到下车。
四岁的小男孩诺兰曾经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但在他2岁时,不幸查出癌症。

不停的呕吐和胸痛让他痛不欲生,最终他的妈妈决定放弃治疗。

生命的最后一天,当妈妈进浴室洗澡的时候,诺兰一直趴在浴室门口守着,等待妈妈出来。

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对妈妈说出了那句“妈妈我爱你”。



3岁前的孩子爱粘人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出生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在妈妈或监护人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他们的依赖,这一时期的孩子粘人,是正常的心理发展。孩子和看护人之间保持温暖、亲密、适度的依恋关系,会使孩子既得到满足,又心情愉快。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粘人,就觉得孩子是不是太依赖家人,担心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性格不好,甚至想办法强制破除孩子的依赖感,故意和孩子疏离,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

用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分离

我们可以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游戏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减少孩子的粘人频率。

比如,可以先陪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当发现孩子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欢的游戏上时,我们就可以对他说:“妈妈要去做饭,就在你旁边,不离开你,你自己先玩一儿吧。”
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哪里,不可以看到孩子正玩得开心就突然不见,这样孩子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我们离开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且征得他的同意。

可以这样说:“妈妈暂时离开一会儿,马上会回来,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同意的。

把自己要去忙的事告诉孩子

可以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我们正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可以告诉他:“妈妈出去买菜,你先和爸爸玩,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约定了时间,就一定要准时回到孩子身边,坦诚和信守承诺,才能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

和娃分离前,找到靠谱的看护者

在离开前,选择一个宝宝熟悉并且愿意亲近的人带,比如爸爸、奶奶等。

替身队友的主要任务就是「陪玩」。陪着宝宝玩喜欢的游戏、念喜欢的绘本、做户外活动等,总之,宝宝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切记:替身队友一定要靠谱!

否则就可能变成了……

稳定情绪,轻快离别

有些妈妈上班前,面对孩子的不舍,自己也表露出为难的情绪,往往对着娃亲亲抱抱15分钟,两人深情告白几十个回合才能含泪说拜拜。但妈妈的担心和不舍并不会减少孩子的焦虑,反而会增加孩子分离的痛苦。

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提前就和孩子说好出门的事情,当跟他告别的时候轻松愉快并且果断,让他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宝妈们请继续往下看: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


有的成人和宝宝吃药了会出现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的吃药或者打针后耳聋了,

为什么救命药会变成毒药?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会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失,致癌致畸,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通过提取受检者口腔拭子样本中的DNA,对儿童73种药物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阅读原文,获取你家宝宝安全用药指导。


    关注 华大基因医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