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走了……

 

天使的声音回到天堂...

今天(6月25日)凌晨,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刘广宁的儿子潘争在朋友圈报信:刘广宁于北京时间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在上海逝世。因疫情原因丧事从简,以后再安排追思会。
刘广宁,
无数人记忆中
那独一无二的银铃般的
少女之声、公主之声
从此去了天堂。


刘广宁1939年出生于香港,后移居上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参与配音的中外影视片(剧)约千部(集)。
《生死恋》
《望乡》
《叶塞尼亚》
《冷酷的心》
《尼罗河上的惨案》
《大篷车》
《苔丝》

▲ 刘广宁配音艺术精选 刘盛制作
刘广宁的嗓音优美甜润,语言纯正流畅,有独到之处。她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声音形象,成为一名很有造诣、并有着自己表演特色的配音演员。曾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其参与配音的影片(剧)及录制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白玉兰奖。录制各类有声读物音带、光碟数十套。著有《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
2018年西湖之声《我们都是朗读者》晚会上,刘广宁老师曾作为邀请嘉宾,为我们带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刘广宁老师还与梁波罗老师
共读朱自清的作品《春》(节选)

“大小姐”,爱文艺


1939年,刘广宁在香港出生,四岁时又随全家移居上海。祖父刘崇杰是当时外交界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国驻德意志兼奥地利全权公使,但上译厂老艺术家苏秀在《我的配音生涯》一书中回忆说:“大家就知道她祖父很不一般。但是她不张扬,不挑剔,一点也没有官宦人家娇小姐的习气,只有一种端庄气质。”
在刘广宁的记忆里,小时候,梅兰芳、胡蝶等文艺界名人都曾到她家做客,“我五岁学琴,但我祖父不赞成我搞艺术。后来我喜欢听广播,参加了上海电台的业余广播组,跑跑龙套,只有星期天可以去。”因为奶奶是北京人,她就跟奶奶学会了北京话,也跟妈妈学会了苏州话。“读到好的文字,我就有欲望、有冲动,觉得我应该念,念得好很过瘾,念不好便很难过。”
弃大学,考上译


1960年刘广宁高中毕业后,出于对艺术的强烈爱好,她主动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冒险给上海电影译制厂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

在一次采访中,刘广宁回忆起少女时代的梦想:“我的文科很好,老师说你干嘛不考大学?可我就是想要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如果上大学,毕业后全国统一分配,便很少有机会进文艺团体了。所以我想放弃,冒这个险。”不过上译厂招考的消息她也不知道,“我就自己给上译厂写信,然后又闯到厂里去毛遂自荐。巧了,本来我们这一期的考试前几天就应该考,但不知什么原因推迟了,我正好挤进来。一起考的有七八个人,筛选了大半年,最后留下我一个。”
网络图
每一个,都不同
刘广宁的音色甜美动听,特别适合配少女型的角色,当年被观众奉为“银幕后的公主”。一位观众在网上撰文:“从小我们看童话,直到看了童自荣和刘广宁配音的动画片《天鹅湖》,才知道,王子和公主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

对此,刘广宁坦言:“当时观众喜欢,是观众对我的赞美,也是因为配了几次公主的戏。但其实很多角色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观众能一下子听出我的声音,但我要做的努力就是在声音里融入剧中人物的气质和性格,要是没有差别,一直是公主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失败了。”

1982年,她配音的《苔丝》获文化部最佳译制片奖。1987年,她凭借《天使的愤怒》中詹尼弗的成功配音,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
网友们太难过了
大家纷纷怀念:
因为她,记住了每一个角色;
世上少了一朵温润纯粹的声音之花;
她就是我心中永远的公主;
也有人说:
从小到大,她的声音
为我们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有网友悲伤感叹:
天使的声音回到天堂!


来源:中国配音网(peiyincom),新民晚报

值班编辑:来来


    关注 西湖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