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出现社区传播?疾控专家回应了

 





23日,北京再增7例本土确诊病例。自新发地市场疫情发生以来,北京累计报告256例本土确诊病例,防控依然不能松劲。

24日,央视新闻新媒体专访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吴浩、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解读最新北京疫情。

对低风险地区混检可快速提高检测能力

吴浩表示,高风险地区出现病例可能性大。每个人一个个检查采样,每个试剂单独检测,机器出结果的速度比较慢。低风险地区可加大混检力度。因为低风险地区出现病例的可能性小得多,进行混检可以快速进行大批检测,及时获得结果。

如果在混检过程中发现了阳性检测结果,则对产生混检结果的几个样本主体再做一次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检测能力,也是精准防控的策略。

不能判定北京出现社区传播
个别病例与新发地关联不大需警惕

在北京市近日通报的确诊病例中,个别病例既没有新发地接触史,也没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有媒体称,北京可能出现了社区传播。对此,吴浩回应称,目前不能判定北京出现社区传播



吴浩说,首先要抓紧尽快对这几例散在的、目前看好像是关联不大的病例进行溯源调查,看看到底和新发地是不是有密切关系,这有待流调工作进一步研判。

吴浩认为,目前不能下定义说北京出现社区传播。因为社区传播的概念是一个地区持续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者出现了感染原因不明聚集性的暴发病例。

就目前情况来说,第一病例出现时间短,没有持续不断在一个地区出现。第二是没有出现聚集性暴发,仅出现了散在病例。不过,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个别病例与新发地的关联不大,要高度警惕,还要进行病毒测序。

北京精准“点穴式”防控能积累新经验

吴浩表示,这次防控更加精准,进行风险级别划定,不是把所有小区封控管理。早期的控制更加强调大数据、核酸检测,根据可能确诊病例,划定封控范围,兼顾生活生产,做到严密扎实、措施到位,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多,希望有一天,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以小区或街区划分风险等级。北京不是完全的“开卷考试”,是“半封闭、半开卷”考试,有武汉经验,但是不同于既往经验,与疾病斗争是永远在探索的过程。

对此,方来英认为,常态化防控应该怎么做?对北京来讲,在社会不停摆的情况下,如何防控、精准点穴,北京一定能够创造一套经验,应该创造一整套经验,这也是首都能力所在。

外卖员感染提醒人们使用无接触配送

在北京市22日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一例为外卖配送员。该配送员连续半个月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这引起大众高度关注。

吴浩表示,针对外卖员确诊的情况,有关部门及早发现病例,很快把他的行动轨迹找出来,迅速对风险人群进行管控。这个病例提醒大家,在接收快递的过程中更多提倡无接触的配送、收取方式,打开外包装后赶快洗手。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



【本期编辑:和风】

来源:新闻联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持续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


    关注 CCTV4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