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丨大湿大热的“九毒日”来了!百毒不侵的方法是……

 

民谚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民谚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民间自古就认为农历五月百病易生,因此有“毒五月”之说,其中更有9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所谓的“九毒日”。今天端午,正是“九毒日”的第一天!



01
毒五月,九毒日,身体易得病
何为毒?《奉天通志》里提到:“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农历五月是阳气最旺的月份,生命万物的生长成长最快,但阳极会伤人,需要避毒。《礼记·月令》说:“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说的就是要全面开启节欲的生活方式,避免损气耗精。

对人体来说,此时阳气往表走,导致内部阳气不足,如果再进行喝冷饮、流大汗、房事、熬夜等泄耗的活动,会进一步造成正气亏虚。

另外,仲夏日,湿热温毒之气郁蒸,阻滞人体气血经络,会出现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情况;又值汛期,多雨潮湿,百虫和细菌繁殖快,容易传播疾病。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外邪湿瘴厉害,人体内里虚寒,就容易萌发各种疾病和不适症状。

九毒日具体日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这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农历五月十四日为“天地交泰日”。
(注:红框内的日期为“天地交泰九毒日”,黄框内的日期为“天地交泰日”)


02
端午至,要“排毒”,记住三个“一”
人们常说:端午排毒,健康是福。毒,指的就是潜藏在我们体内,影响健康的一切因素,它常常化身为寒、湿、瘀在身体中乱窜。

想要身体好,就得把它们“赶”出去!怎么做?记住三个“一”:

一种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提到“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古代的端午节,也是“卫生防疫日”,在这天,人们会用艾避邪气,除病毒。
此时正值艾草的生长旺期,所以端午采的艾最合时令,采艾之后,人们会“悬艾人,饮艾酒,食艾糕,泡艾浴,熏艾叶”,以除秽、防病、强身健体。

民间有种说法:“家中有艾,百毒不侵。”艾草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特殊的芳香,可驱虫、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可制成艾绒,灸穴,调理身体,使人健康。

端午艾灸,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排毒、驱邪、养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排寒:经常感到肩颈腰背冷痛、容易腹泻、手脚冰凉、怕冷的阳虚之人,选择艾灸大椎、命门、至阳等穴位,以温阳排寒;
(大椎穴)
(命门穴)

(至阳穴)


排湿:痰多、嘴里粘腻、容易发胖、水肿、身体沉重、嗜睡的人,建议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等穴位,祛除体内过多的痰湿。
(阴陵泉穴)

(丰隆穴)

(三阴交穴)

(复溜穴)


排瘀:经常痛经、经血有血块、身体长肿块增生等女性,可艾灸血海、委中、膈俞,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血海穴)

(委中穴)

(膈俞穴)


寒、湿、瘀都是偏阴属性的,艾灸为纯阳之性,不仅能扶阳补气,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具有显著的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作用,集扶正祛邪于一体。

一杯茶

俗话说:“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端午天气闷热潮湿,很多人常感身重、疲倦,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其实也是体内湿气作祟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多喝几杯养胃茶正合适,可以改善脾虚湿盛,还能祛暑解暑。
做法:用石斛5克、红参片5克、茯苓5克,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开,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

虽然这款养胃茶就三味料,却集合了中医养阴、温补、补土(补脾胃)三派之长:石斛微寒养阴,久服厚肠胃;红参性温养阳,疗胃肠中冷;茯苓性平健脾,祛脾胃之湿。

一动作

用背部在地面上反复滚动,能有效地刺激到两条重要经络:

一是督脉,其位于背部正中线上,也就是脊柱上。督脉总督一身阳气,刺激它有助于阳气升发;另一条是膀胱经,这条经络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同时还分布着各脏腑的背俞穴,刺激它有调和气血、疏通经气的作用。
 


方法:躺在床上,屈膝,两手环抱住小腿,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反复滚上3到5分钟,会感到背部微微发热,这表明气血疏通了。

注意:滚背动作可以起到自我按摩和调整的作用,但患有严重颈椎病、骨质疏松,以及腰椎间盘突出严重、骨折驼背、脊髓有损伤等人不适合做滚背动作,以免引起意外损伤。

最后,艾艾君再次温馨提示,毒五月,尤其是毒五月中的九毒日,请一定做好艾灸养生保健哦!
端午节,祝大家:阖家安康!

END

中国网、中国中医药报
点个“在看”,把“艾”分享给更多的人


    关注 艾艾贴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