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科大获奖情况一览

 

一、校友李术才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5月10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表彰了...





一、校友李术才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5月10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表彰了山东省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山东科技大学矿建83级校友、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凭借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100万元。

李术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

李术才及其团队密切结合国家工程建设灾害防控的重大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突破了隧道前方水体和水量预报的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解决了隧道水害源预报中“探不到、探不准、不定量”的重大难题。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突涌水灾害治理难题,突破了高压突涌水封堵新型材料和配套工艺,建立了全寿命周期动态设计方法,实现了隧道突水突泥动力灾害的有效预防与主动调控。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地铁、沪蓉西高速公路、江西吉莲高速公路、黄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南京地铁、吉林引松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100余条隧道建设中,避免了大量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为山东和国家的交通基础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讯员:薛力 责编:颜凤)
二、山东科技大学3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5月10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科技大学3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其中,蒋宇静教授负责的科技成果“复杂条件下非完整岩体变形破坏分析方法与控制关键技术”和田原宇教授负责的科技成果“农林废弃物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及其产品高值化梯级利用”均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周满山教授负责的科技成果“大型带式输送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处供稿 责编:许浩)
三、梁敏获全国高校物理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赛区第一名
5月7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省初赛在青岛大学举行,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梁敏和李照鑫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梁敏以第一名成绩获一等奖,李照鑫获二等奖。

此次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联合举办,分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共有来自青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师范大学等全省17所高校推荐的22名优秀青年教师参赛。比赛旨在激发和鼓励青年教师投身物理基础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的新举措。(电子学院供稿 责编:颜凤)
四、沈宝堂继周东华之后又获批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公布我校矿业安全与环境防治团队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沈宝堂为团队领军人才。依托于该团队,我校分别从日本和澳大利亚引进了李秉芮、谢军两位专家。这是继我校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入选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团队成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周东华成为团队领军人才之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截至目前,我校已有2个学科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入选学科,2个团队成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2人为团队领军人才,在全省评选产生的11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中占有2席。

为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于2013年启动了“泰山学者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我省高校从海外、省外全职引进并稳定支持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团队,带动我省高校在学术科技创新方面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该计划的模式是“学科+领军人才+团队”。2014年1月,我校矿业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根据“对于急需紧缺的,可以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规定,我校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支持计划”,2015年3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015年4月,山东省正式下发通知,公布周东华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人才团队领军人才,依托于周东华教授,我校先后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短期)王子栋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主任钟麦英教授。

周东华,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第六届“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任,《自动化学报》副主编,

J. Process Control

等3个国际刊物编委。曾担任第六届IFAC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国际会议NOC主席。已培养出工学博士27人,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均被SCI收录,SCI引用16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6部。已主持国家973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氏”博士后奖;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研究类)青年教师奖;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08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2014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6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

沈宝堂,现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采矿安全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地质技术调查”标准委员会委员。其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等发表论文88篇,SCI影响因子合计超过150,在SCI上被他人引用997次,其中他引次数超过60次的6篇,单篇SCI他引最高171次,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987(Journal

of Australian

Geomechanics)。近5年在RMRE、IJG等本学科国际顶级杂志中发表SCI文章28篇。应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特邀出版专著一部。已主持了8项重大国际研究项目,同时作为项目主要人员参与了3项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经费总额超过了800万澳元。发起并领导的国际合作项目,自2007年至今已经有包括澳大利亚、德国、瑞士、芬兰及韩国等10个公司和著名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并支持,在岩石断裂力学模拟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在这个领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主持的“老矿区治理技术”自2009年以来一直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老矿区治理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新技术。在国际岩石力学及岩石工程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在采矿及新能源等工业界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目前,周东华、沈宝堂两个团队正为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记者:秦晓钟 责编:颜凤)


    关注 山海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