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 干啥啥不行?这才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每晚8:30x0a陪你青听...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六日



·

今日配乐《回到夏天》
欢迎到网易云音乐
关注@共青团中央
收听更多团团推荐的歌儿


1

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呢?

传统的方法可能会告诉你:你首先要有一个目标,目标要明确,可量化,要遵循 SMART 原则;然后再把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再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这样拾级往上……

比如:我想读书。那么,先设立一个目标,一年读50本书,再对它进行拆解,大约就是每周读一本书。接下来,就是每周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就可以了。

这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是,你真的觉得有用吗?

很多时候,这种做法其实没有什么用:它并没有真正帮你解决问题,而只是把问题简单粗暴地“降维”了,给你一种“我能解决问题”的错觉而已。

什么意思呢?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成“读了多少本书”的成就吗?不是的,读书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凑数量。

但是这种方法,就会告诉你:数量等于目的。“求知”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不好定义,我们把它量化,你只要读50本书,就行了。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你很可能只是囫囵吞枣,把一本书翻完,但却并没有真正地吃透它、理解它、内化它。

这就是一种降维:求知是一个多面体,读书的数量只是其中的一个“面”。但在这种“目标设定法”的推动下,你就很容易把一个面当成整个“体”,从而,你的眼里只能看到这个“面”,掉入盲目追逐结果的“KPI陷阱”。

我想,这应该是不少人都有过的困扰。



2

那么,什么样才是更好的“做成一件事”的方法呢?

实际上,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拆分目标,而是:你能否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最简单的模式,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最终让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看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举一个例子来讲:

许多人经常会试用新的工具。那么,如何学习使用一个新工具,能够挖掘它的所有特点,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呢?

一般需要这么三件事情:

1. 设定框架

先从整体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工具跟目前使用的工具有哪些差别?它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诞生的?它的优缺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功能?内在的逻辑和结构是什么?等等。

先对它的整体结构,拥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2. 建立系统

然后,拎出它的某一项功能,用它来解决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它来替代掉旧的解决方式 —— 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系统。

随后,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熟悉这项功能,直到成为习惯。

3.优化完善

当这项功能已经完全掌握了,不需要再主动、刻意地去练习,就要再拎出一项新的功能,把它增添到2里面的系统上,重复它,直到熟练掌握。

简而言之,也就是三步:先建立框架,再设计一个最简单的系统,最后不断去优化它,直到实现想要的愿景。



3

这套方法,可被称为“眼高手低法”。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它有两个特征。一方面,你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来指导你的方向和思路,这是“眼高”;另一方面,你需要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流程,先把它跑顺,再对它进行优化、完善,一步步实现你最终想要的样子,这是“手低”。

许多人常犯的问题,恰恰正好在于“眼高手高”和“眼低手低”。

前者,是一种对“变得更好”的迫切期待,期望着有一种立刻见效的方法,能让自己立刻摆脱坏习惯、改掉坏毛病 ——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后者则是前面讲过的“降维”。把达成目的所需的手段的一部分,当成是目的本身。你永远只能奔走在靠近它的路上,而没办法真正地抵达它。

真正有效的“改变”是什么样的?它永远是渐变,而不是突变。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系统。你身上的每一个特征、因素、性格,都是构成你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接纳它们的存在,去直面和理解它们。

然后,从中去寻找薄弱点和瓶颈,给它们施加相应的“力”,让整个系统慢慢地作出调整,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运转。

设定框架,而非设定目标;优化流程,而非坚持行动。

这才是更全面提升自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



4

可以用读书的例子,来看一看这个方法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思路,可能是这样的:我今年要读多少本书,要写多少页笔记,要输出多少篇文章……这些不是说不好,但停留在对它们的追逐上,其实意义不大。

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设置一个“框架”:

我想通过阅读,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我希望了解哪些领域?我期望在这些领域上面达到什么水准?

这些领域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学习路径、脉络和基本框架分别是什么?

——先搭建框架,后面再往框架里填充东西,才会事半功倍。

然后,专注于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阅读系统”。

比如:先试一试,每天下班后读1个小时的书,再试着把读到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写成短文。就这样先尝试一周,看看效果。

一周后,对这种阅读学习方式进行复盘和检查:

这一周,读了哪些内容,做了哪些卡片?

它距离了解这个领域还有多远?

时间精力允许自己继续保持这种模式吗?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需要,就对这个阅读系统进行微调,再尝试一周看看,依次循环。

直到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模式,已经使它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每一天的收获也令我满意,那么,就可以再从其他的方面去思考微调。

比如:

换一种信息输入形式呢?用视频、课程来替代阅读,会不会更好?

换一种做笔记的方式,比如,直接把笔记写成文章,发布出来?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鞭策、鼓励,互相探讨交流?

你会发现:框架本身并不会限制这个系统的形态,它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它处于这个框架的范围内,不断地接受我们给它营造的环境,给它浇水灌溉,让它自由生长,演化、生成出不同的模式。



5

理解了这一点,很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我们平时努力去“培养习惯”,总是很难成功?因为,跟我们的新习惯对抗的,是我们整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怎么能成功呢?

所以,好的习惯,一定不是凭空生成、刻意坚持的。而是先采取最小必要性步骤,整体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等到适应了,再推动一步,改善,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一旦你的生活模式发生改变了,新的习惯也就不需要“坚持”了——它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限制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懒,不是拖延,不是缺乏行动力,而是我们整个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本身。

只有从生活模式入手,一步步去推动它,去获得反馈,进行微调,才能更好地驱动我们的行为和改变。

我们要追求的,永远不仅是“自律”,更是“自驱”。

周六、周日主播投稿邮箱:
tuantuanfm@163.com 
发送内容:个人简历+音频小样
邮件标题请注明“青听-主播”
陪你·成长
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设定框架,而非设定目标

优化流程,而非坚持行动

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模式

迎接更好的人生
编  辑|王 珊

校  对|李研博

校  审|吴 笛

值班编委|景 临
陪你青听|王 珊

主  播|郭延达

制  图|王 珊

剪  辑|李研博

投稿邮箱|tuantuanFM@163.com

来  源|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

图片来源|拍信网



▼点击,今晚想多陪陪你~

青听 | “专注”,成为高手的秘籍

青听 | 年轻人如何得到幸福?

青听 | 你在什么时候最勇敢?

青听 |  别等待,别忧虑,别错过

青听 | 没有不能走的路,只有不敢出发的人

▼点击,大家都爱的10w+

青听 | “我想考个老家的公务员”

青听 | 有一种智慧,叫不轻易背后评价他人

青听 | 午休时间12:30-13:30,如有急事,可随时敲门

青听 | 愿你纵使在不利和艰难里,仍能百折不挠

青听 | 自制力差的“魔咒”怎么破



    关注 共青团中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