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1234567,坚持养生有意义

 

规律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老人的健康很有意义。下面为老年朋友总结了一套容易记住和操作的数字法则,每天坚持,会有一定的养生效果。...

双击报纸  可放大阅读
01

老人健康生活有套数字法则:

牢记1234567,坚持养生有意义



规律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老人的健康很有意义。下面为老年朋友总结了一套容易记住和操作的数字法则,每天坚持,会有一定的养生效果。
1
排便1次

如果粪便没被及时排出,经过大肠的再吸收,其中的毒素滞留体内,不但阻碍新陈代谢,还对皮肤有不良影响。长期排便困难、疼痛,还可能导致痔疮。一般来说,成人若3天没有排便就要引起注意。老人最好养成每天清晨排便1次的习惯。
2
睡觉2次
人的睡眠前半段多为深度睡眠,后半段多为浅度睡眠。长时间的睡眠,并不增加深度睡眠。因此,将一天的睡眠分两次进行,中午1次、晚上1次,更有利于老人健康。
3
休闲3小时

读书看报、和朋友聊天、与家人逛街等都是不错的休闲活动,老人不妨每天拿出3小时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但最好少量多次地完成,再有趣的活动进行太长时间也会消耗老人精力,造成疲劳。
4
进食4次

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功能日益减退,建议老人减少进食量,增加进餐次数,每天4顿饭比较合理。老人习惯早睡早起,可把早餐提前,每隔四五个小时进一次餐。7点用早餐,11点用午餐,下午3点和晚上7点再用两次餐。
5
喝5杯水

1天5杯水,就可满足全天所需的饮水量。饮用时注意少量多次,不要猛喝,不然易造成尿频。
6
锻炼60分钟
运动能保持骨骼、肌肉、关节的韧性、弹性和坚固性,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老人显得年轻,面部皱纹减少。吃各种保健品,不如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最好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
7
7点看新闻

年纪大了,更不能把心封闭,应多更新知识储备,让头脑保持敏捷。通过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不仅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充实,还能获取不少谈资,增进和周围人的交流。

(据人民网)
02
运动降糖 别“跟着感觉走”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各种慢病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但是,错误的运动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

错误一:长时间运动

有糖友认为集中运动更有效,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正常情况下,运动中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维持平衡,运动维持时间越长时,血糖下降越明显,但是过长时间的运动则会使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增加。同时,长时间运动时,人体的蛋白质分解,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适合长时间运动。
错误二:无规律无节奏运动

有些糖友跟着感觉走,想起来了才运动。其实,没有规律的运动只会在表面上有效果。比如,运动会降低餐后血糖,而对降低其它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糖友规律运动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错误三:空腹运动

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选择空腹锻炼,尤其是早晨,因为早晨起床时,人体已经7~8小时没有进食,血糖处于一天的最低点,这时候进行运动,会导致血糖更低,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对血糖比较敏感,此时运动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应在进食30~60分钟后进行,避免空腹或者注射胰岛素60~90分钟内运动,以免产生低血糖。

错误四:运动强度过大
从运动强度对比来看,高强度下的剧烈运动,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另外,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会同时使氧化脂肪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从而加重并发症。

中等强度运动则会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一般以每次运动30~60分钟,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吁吁,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为宜。

(据生命时报)
文字编辑:陈施妤
音频剪辑:李心睿
背景音乐来源:Bensound.com
版式设计:杨紫琪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 大众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