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拿到毕业证,但今年要拿结婚证

 

场面出乎意料的尴尬...

阚纯裕 | 作者

央视网 | 来源

孟夏 | 编辑
这是“一个缓兵之计”?
疫情来了,之之的留学时间不得不推迟。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之之没有失落,只是感到“一丝窃喜”,可她必须在父母面前不动声色。

她继续有条不紊地准备出国事宜,“至少让他们感觉我努力了”。她暗暗期待着学校的开学通知晚些送达,或者干脆变成网课教学。目标只有一个:让父母同意自己早点结婚。

乱来

之之和江来的爱情长跑已经持续了五年。

2015年,长在北京却没能拥有北京户口的之之在外地参加高考,最终拿着一张并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上大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之遇见了在学校里当实习体育教师的江来。

之之觉得,大自己两岁的江来“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跟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相处得特别好”,两个人很快成为情侣。

甜蜜的日子过了一年,之之试探性地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恋爱的事情,她把江来的优点一股脑地倒出来,却马上被泼了一盆冷水:“你为什么要交男朋友?这是乱来,立刻分手!”

之之试图辩解:“我只是谈恋爱,我不想隐瞒所以才告诉你,感情又不是说分开就可以做到。”

但母亲不为所动。之之突然庆幸自己没有早早袒露实情,“那可能一开始就分开了”。

力竭

2018年,团中央“青年之声”发布的《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67.98%男性青年认为“结了婚人生才圆满”,江来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从学校毕业之后,江来进过国企、坐过办公室、甚至去餐厅端过盘子,最后自己摸索着开了一家健身工作室。他终于觉得自己有能力让之之过上好日子,便和她谈起了结婚的事。

之之的第一反应是憧憬,她立刻回答:“好啊,可以啊。”

他们开始讨论未来在哪里生活。之之想离定居在北京的父母近一些,江来则认为留在家乡更容易盘活从前积累的人脉。几经权衡,之之终于被男友说服:“对我俩来说,留在家乡确实各方面压力更小。”

在江来的催促下,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的之之下定决心让双方见面。

江来为此购置了许多礼物,他跑了三四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之之的父亲喜欢喝酒,他准备了两箱家乡的好酒,拎上了各种特产,还为每一个可能见面的朋友单独准备了见面礼。

即便并不情愿,之之的父亲也还是点头同意见面。

但场面却出乎意料的尴尬。做什么的?户口在哪儿?想在哪里定居?……江来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之之忍不住帮忙,却惹怒了父母。

会面戛然而止,还没走出电梯门,江来和之之的眼泪就落下来。

江来一个人开着车回了家乡。凌晨3点,之之偷偷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快餐店坐到5点,又偷偷回家。他们不断地给对方发消息,“害怕失去对方,害怕扛不住家里的压力”。

一次争吵后,之之发现自己无法再联系上江来,她在父母面前竭力不动声色,但仅仅半天就忍不住冲出家门。

在一家烟雾缭绕的烧烤店里,之之一边喝酒一边掉泪,她的哭声越来越大,最终惊动了邻桌的人,他们对店员说:“能不能让她别哭了?”

执念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指出,超8成青年择偶时最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而不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群体中,地域、家庭背景的受关注度都不足两成。

但同时,《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也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年龄越大,认同“门当户对”意味着“双方家庭社会地位相似”的人比例也越高。

在之之父母心里,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稳定工作,江来成为一个好女婿的可能性为零。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势利的岳父岳母看不上穷女婿的故事。

一纸户籍,一直是他们的执念。

这是一家四口来到北京的第十五年。户口对于他们来说是踏入一线城市的证书。他们曾经有一次机会拿到户口,妈妈选择带着之之的哥哥扎下根来,而爸爸和之之还漂着。之之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希望我以后不需要为了孩子上学、看病烦恼,因为这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医院,也不用再被人称作‘外地人’。”

和之之父母抱有同样观念的人不少,然而,《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现实是,74.69%的北京青年倾向于同北京青年谈恋爱,81.13%的外地青年互相解决了恋爱问题。

他们不断地和之之谈起江来的缺点,“放大他的各种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越说越起劲”,但之之知道自己才是最了解男友的人:“我明白他的缺点、优点,他对我好在哪,我心里明白这些所以才会觉得可以结婚。”

落地

一边是父母的反对,一边是男友的不理解,局面僵持。直到有一天,之之发现自己的脸哭麻了,双方偃旗息鼓。

家里的气氛凝固下来,之之和父母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和。

看到之之的状态越来越差,父母终于妥协,提出让之之出国留学,回来之后便可以结婚。听到这个决定,两种复杂的情感在之之心中交织着升腾起来:“有一种逼迫成功的罪恶感,争执许久之后得到了退让的回应,悬了快五年的心落下一半。同时会有一种被欺骗的幸福感,我感觉父母不会这么轻易同意,但又不愿把他们猜测得太坏。”

江来则认定这是“一个缓兵之计”,他一边督促着之之申请好一些的大学,一边坚持要求在她出国之前完婚。

疫情发生后,之之留意到父母口风的松动,他们常常讨论生命的无常,“没准儿哪一天睁眼就发生什么事情,可能你想干的事情都干不了”。她趁机劝说父母:“意外太多了,还是雷厉风行比较好,不要拖拖拉拉。”

这几天,她开始留心婚纱和饰品,从孩提时代就憧憬的那场婚礼,或许马上就要落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推荐:

▷外卖员确诊背后的平凡故事:年近50,每天接老婆下班,工作14个小时

▷ 微信改号新功能的15万条留言,说尽了成年人的3场告别

▷ 全国人民力挺的炸酱面到底是碗什么面?

▷ 肚子为什么“咕咕叫”?这是身体给你的警报……

▷ “登门槛效应”:在得寸进尺的人面前,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 76人关在一起80天

▷ 这部跟拍福原爱24年的9分神作,戳痛多少中国父母
更多夜读,扫描二维码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从恋爱到结婚,父母给过你哪些意见?


    关注 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