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真的是无理取闹吗?

 

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在意事情还是孩子背后的情绪?...



之前我们引导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妈妈来说,频繁夜奶,痛苦的根源是这件事还是背后的情绪?

文章是希望被夜奶深受困扰的妈妈,从夜奶这件事中正确面对自己情绪,至于夜奶断还是不断,终究还是看妈妈自己的选择。

关于情绪,大人尚可有一定的理解和自控能力,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却是养育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今天我们顺着情绪这个话题,让胡慧医生再来谈谈当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图 源 | ssyer
01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一天晚上睡觉前,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我一听,心想:“那还得了?”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用尽量平静的语气问她:“哦,你觉得不想去学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上学要起很早啊,我想睡觉,我也想跟你出去吃好吃的东西。”女儿答道。

我放心了,“哦,你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想多睡一会儿,然后多吃些好吃的东西。”

“是啊。”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多睡一会儿呢?”

“只能早点上床了,然后早上起晚一点。”对改变睡觉时间这一点,女儿倒是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我也不穷追猛打,想着第二天晚上睡觉前再接着套路她。

我接着补充到,“我记得你说午托班经常吃西米露哦,说不定明天就可以吃到呢。”

“是啊,我最爱吃西米露了,我还喜欢吃玉米糖水和蛋糕。妈妈,你说明天会有西米露吗?”

“我也不知道啊,你明天回家告诉我哦!”

“好呀!”于是,女儿充满期待地睡觉,第二天也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一开始女儿说“不想上学”的时候,我就各种说教,她肯定会感到委屈和不满,绝不会带着美好的期待入睡。

所以,在做咨询的时候,我也会试着去判断——妈妈们真的是在问我方法,还是她有某些情绪希望被人看到。如果是后者,讲太多方法不一定有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孩子跟大人发脾气说:“我不会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大人仅仅纠结于这道题这么简单,孩子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那多半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孩子说这句话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绪。

也许,是今天上课时跟同桌说话被老师批评了感觉到有些难堪,所以对这门课程有点排斥;或者,可能是因为举手发言没得到机会,觉得不被关注;又或者,仅仅是因为作业太多发发牢骚而已。

大人需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帮他疏导,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我们接不住孩子的情绪,还借着机会把自己的情绪也抖出来,孩子更接不住。于是,战争可能会“升级”,为了争吵而争吵。

在课堂上,我经常跟家长说,如果发生冲突,更成熟、学习更多的一方,责任更大。
图 源 | ssyer
02 
正确表达

比控制情绪更重要


我一直鼓励爸爸妈妈们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压抑和堆积,然后在某一刻“决堤”,伤己伤人。

以下是一些供参考的小技巧:

1)认识情绪

家长可以买个情绪脸谱贴在墙上,当孩子有愉快的情绪的时候,带着他去认一认。

而当孩子出现悲伤、愤怒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当下先接纳、共情,等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再带着他去复盘。

“宝贝的玩具刚才摔坏了,感觉非常难过,看,这就是难过”。如果他可以,就让他自己指出刚才相应的情绪。

2)表达情绪

等孩子再大一点,家长可以陪他在睡觉前玩个小游戏。先把情绪脸谱剪成一小张一小张的。

妈妈描述当天发生的一件事情,然后说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情感脸谱找出来(可以同时选出很多个脸谱),然后,爸爸也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可以跟妈妈的角度不同),也选出自己的情绪脸谱,最后,让孩子也来说一说,选一选。

经常这样练习,孩子从小就能知道,表达情绪是被允许的,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被尊重的。他也能知道,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由此,孩子将来会更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就像一个气球,你用力压制它,气球里的气只会躲到更松的地方,并不会消失;情绪也像弹簧,被压住时,反弹的力量其实更大。

所以单方面要求孩子“听话”,而忽略他当下的情绪和感受,情绪被堵住,孩子的“脾气”只会更大。

我们每一位家长在面对孩子“暴脾气”、“不听话”时,当下自己心里也会有愤怒、抓狂,这是正常的。这时先别急着止住孩子的表现,自己先深呼吸,等自己情绪也平静下来后,我们再耐心引导孩子的情绪。

如果你能做到了,那真棒,你已经学会与情绪做朋友了。
医学校对:

心理科王馨医生


胡 慧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从业14年,擅长辅食添加、生长发育指导、生理性涨奶、堵奶、哺乳疼痛、奶量不足、奶量过多、乳头混淆、自然离乳、母乳喂养等问题。
长按二维码,可咨询医生
阅读原文,可向更多医生咨询


    关注 怡禾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