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真正的舵手,是你内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 |  Windy Liu

来源 | 自言稚语(ID:selfgrowing1118)

推荐人 | Spenser


一场大雨过后,屋檐墙角的蜘蛛网变得破败不堪,掉落下来的蜘蛛想要爬上去重新织网。

由于被雨水冲刷的墙面很滑,那只倒霉的蜘蛛每次努力地爬了一小段高度,就会从墙上滑下来,所以只能重新往上爬。

它一次次地往上爬,却又一次次地掉下来......

第一个看到的人说:“这只蜘蛛真有毅力啊,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感动。”

于是,他学会了持之以恒,变得坚毅。

第二个看到的人说:“它真是太蠢了,这条道行不通,可以沿着窗户边干燥的墙面往上爬嘛,这么一根筋认死理,结果就是费了好大劲却依然没成效。”

于是,他学会了变通,变得灵活。

第三个看到的人说:“这只蜘蛛真可怜,和我一样总是做不好事情,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于是,他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变得更加悲观了,最终意志消沉,碌碌无为。

面对同一个现象,我们因为自身不同的视角,产生了不一样的解读。

就像叔本华说的,“影响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

而这些所谓的看法或是解读,其实都来自于我们的信念。

我们相信什么,就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在这个由信念构筑的世界里,我们所经历的各种人生经验又编织出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命运。

命运真正的舵手,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人事物,而是潜藏在你内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指导着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进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1
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故事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思想会不断创建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叙事,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的生活,以及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你身上。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提取出某种关联模式,即使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模式存在。

这就像一只火鸡看到每次主人打开鸡笼都会给它喂食,它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模式——

主人来了--> 就有食物。

结果到了圣诞节,主人打开了鸡笼,然后把它放进了烤箱。

生活中一系列孤立的事实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我们收集事实并试图在事实之间建立联系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故事。

无论我们是试图了解宇宙还是试图了解自己,我们的大脑都喜欢以我们的经验为基础编造一个个故事。

下面的图很好地描述了同样的信息是如何产生不同的叙事逻辑的: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个图代表孤立的事实和事件,我们的思想才刚刚开始理解它们或建立联系。

第二个图所表达的,是我们的思维如何将不同的事情和事实建立联系,以便看起来符合理性逻辑。

比如,小明碰热炉 → 小明被灼伤 → 碰热炉会烫伤你。

第三个图所表达的,是我们的思想如何处理彼此无关的事情和事实,即使事实上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仍然会让它们之间的建立联系。

比如,小明穿着一件蓝色衬衫 → 小明被女生拒绝约会 → 穿着一件蓝色衬衫会让你被拒绝。

事实上,我们对世界的大部分理解和解释是第二张图和第三张图的结合。

我们不仅仅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吸收现实,而是通过我们的思想积极地处理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并建立我们自以为有逻辑的信念模式,以便于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周围的人事物。

我们在物质世界中所经历的一切都要经过信念这个过滤器,把人事物转换成符合我们内心信念的故事,如此,我们才会感到安全,感到这个世界符合自己的期望,感觉自己能够掌控人生。

所以,即使两个人有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却很大概率会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解释。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ABC模型”。

A是当前发生的事件,B是我们对该事情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C则是事情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激发事件A只是结果C的的间接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信念B 。

就像开篇的那三个人,看到的都是蜘蛛一次次地来回往上爬,却因为各自不同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构建了不同的故事,最终的行为结果也大相径庭。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自己的信念拼图,而这一块块拼图,构建了我们的价值观,从潜意识的层面左右着我们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千差万别。

因为相信金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每一次的消费面前都战战兢兢;

因为相信自己总是运气不好,所以每一次的倒霉都成了我们的自证预言;

因为相信人都是险恶的,所以每一次的交流都隔着防不胜防的算计。

当我们被不合理的信念控制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进而做出不恰当的行动和选择。
2
人生的三种不合理信念


我们的许多信念能够反映世界真正的运作逻辑,比如,如果碰到火,很可能会被灼伤;遇到坏事,首先要冷静下来,等待。

但是,我们也有很多信念,并不能反映这个真实的世界,它们不符合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反而会让我们处处碰壁而不自知。

理解合理和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差异,是重构信念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要开始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就需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以下三种基本的不合理信念:

凡事绝对化。

这个信念让我们走向了极端,要求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我们所期望那样发展。可是这个世界的人事物,我们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绝对化的信念会让我们承受压力,引发不良情绪。

以偏概全。

只用一件事情或者片面的观点来判断当前的事实,比如,因为某一次的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因为别人一个无意间的小举动而产生芥蒂。

这样的信念,很容易引发自我否定的自卑情绪,造成一事无成的结果。

糟糕化结果。

悲观的人,认为一旦某件事情发生了,就会糟糕至极。拥有这样信念的人,会刻意将负面影响无限放大,生活里总是战战兢兢,陷入悲观的情绪中。

这几个基本的不合理信念,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你的生活,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常常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的判断,决策和选择。

李欣频老师在她的书里说到了她的一个金钱观——

金钱就是一种资源交换筹码,它是一种能量流动。

这样的金钱观背后的信念就是——

我们只要有高价值的能力资源,就可以交换到足够的金钱。

基于这个信念,我们就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金钱上,而是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匮乏的感觉,而是安心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价值,让自身的高价值来吸引金钱流向自己。

可是,反观我们很多人的金钱观,就存在着下面这些限制性的信念:

财源供给有限;

ps: 这不绝对哦,要知道资本主义就是建立在财富不断扩张的基础上。

当你花钱时,你的钱就少了,你必须要减少支出才能拥有更多财富;

ps: 那花钱之后,你还会赚钱吧?

为了增加个人财源,你只能苦逼地工作。

ps: 除了工作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增收方式吗?

在这些的信念里,或多或少都有着凡事绝对化,以偏概全和糟糕化结果的影子,这会让我们花钱的时候自带恐惧感,每一次的支出都是内心匮乏感的蔓延,每一次的消费都是对于生活不安定的焦虑。

我们的信念会对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产生现实影响。

当我们在头脑中持有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或价值观的信念时,这些信念就会扩散到我们的生活中,并损害我们获得快乐或成功的能力。

所以,当任何一件让你感受到痛苦、不安、失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都要试着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识别出它们可能来自于哪一类不合理的基本信念

对自己的信念进行反思,会让你跳出不合理信念的陷阱,重新去发掘更能让你积极面对生活的想法和信念。
3
重构信念,才能改变命运


我们的信念很少仅基于事实和证据,而是基于我们对事实和证据的解释。

事实的每个集合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构架,并通过特定的视角进行观察。

重构信念,目的不是要欺骗自己或忽略现实。相反,我们的目标是从新的角度审视相同的事实,并以可以使我们保持积极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来解释它们。

在任何情况下,总会有多种观点。通过教自己如何改变观点,你可以发现应对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展现出最佳的自我。

以下就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信念重构的示例:

失败是一种学习经历。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信念重构,我们将生活中的特定失败视为学习,成长和改善自己的机会。

几乎每个幸福而成功的人都会抱持这样的信念和视角,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

站在更大的格局看问题。

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每一次小小的经历似乎都是一件大事;

但如果你缩小自己当前的状况,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五年十年之后),站在更广泛的角度(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来看待它,你往往更能够保持生活的平衡。

每件发生的事情都有其价值。

当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时候,你可能会很沮丧,很痛苦;

但是如果你愿意去发现它丑陋的外表下蕴含的价值,那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加积极,摆脱困境将是一件迟早的事情。

换一种身份看问题。

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通常局限在某一个狭隘的视角,因此,当我们积极尝试从另一个人的角度看待一种情况时,这会产生一些洞察力和从未注意过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上只是一部分信念重构的示例,其实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仰赖的信念也非常不同,从来没有一种完美无暇的信念和想法可以应对人生中的任何情况。

关键在于你愿意根据当下的情况,正视现实,把发生的事实重构成一种可以更好地为你和你的目标服务的信念。

而这种信念重构,往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挑战你的不合理信念。

重构信念的关键一步,是能够识别出某一种信念何时是不合理的。

挑战消极信念并质疑其真实性或有效性非常有帮助,因为通常你会发现它们根本上就是错的。

比如,遭受社交焦虑或孤独感的人可能开始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信念,即“没人会喜欢我”。

但是,这句话的真实性如何?

一个人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关键问题来挑战这种信念:

信念:没有人会喜欢我。

问题:你怎么知道没人会喜欢你?

信念:因为过去没有人喜欢过我。

问题:没有人喜欢过你吗?

信念:没有。

问题:连你的家人都没有?还是朋友?

信念:好吧,也许有人这样做过。

当你一步一步地去质疑内心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它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打破和消除,因为你会从理性逻辑的层面去识别和瓦解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一旦你消除了不合理的信念,你就可以进一步思考出一种更现实更积极的信念来引导自己的生活。

就像上面的例子里,你可以将信念从没有人会喜欢我转变成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我,但这没关系,或如果真的了解我,许多人会喜欢我的。

重构自己的信念,并不是自我欺骗,相反,它让我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健康的思维来面对人生,让我们直面现实却依然热爱生活。

2. 注意你说的话。

当涉及到我们的思想和信念时,我们使用的语言可以在信念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一段时间,只要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或者不顺的事情,我就会下意识地跟自己说一句话——“惨了”。

这种消极的语言刺激让我心烦意乱,而且悲观地认为事情会越变越坏,结果也验证了我的设想,事情真的变得越来越不顺利——

而这其实就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从语言的表达上,我们就可以一窥自己潜意识的信念。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刻意地去观察自己的语言表达,一旦发现“惨了”这两个字要喊出来的时候,我就会换一句话替代这两个字——“我可以面对这件事情。”

一旦我把消极的语言表达替换成了一种积极的语言表达;

我就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当下这件事情上,进而重塑一种积极乐观的信念模式,而不是被负面语言所激发的消极情绪所左右。

所以,我们要留意自己说过的话,避免使用消极极端的语言,如此,你才会保持一种开放性,愿意去改进和改变。

你甚至可以给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把自己视为主角,积极地改写你的生活故事——

你可以重新构想看到某些回忆和过去经历的应对方式,并更深入地改变你看待生活的习惯视角。

无论你是改变自己的语言,或是着眼于重建你的生活故事,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都在我们的信念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会改变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让信念在生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当你跟某一类人呆的时间越长,你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会和他们趋同。

靠近那些优秀的人,观察他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你会发现潜藏于其中的某些对你来说也非常有价值的信念。

当你用那些更好的信念来重构你的人生,你其实就已经在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你的眼光不一样了,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因为你的行为改变了,总是可以得到和过去不一样的结果。

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一生?

说到底,是你内心根深蒂固的信念,它决定了你在每一个人生路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重构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你不能急功近利,相反,你越能够静下心来审视信念,你就越有机会去思考它,改变它。
  最后的话  
吴军在一篇文章里说——

人一辈子的经历,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不断被人扇耳光的过程。而人的命运其实就在于对这一耳光的不同反应。

有的人,抱持着悲观消极的信念,捂着脸就跑开了。

有的人,因为自身冲动的个性,抱持着绝不吃亏的信念,所以他会急着把耳光扇回去。

但是,还有一种人,他秉持理性思考的信念,找到被人扇耳光的真正原因,进而正面地去处理问题。

在职场中,面对自己不受领导待见,抱持不同信念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命运。

悲观认怂的人,则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渐渐失去对职业的兴趣,成为职场老油条。

急着把耳光扇回去的人,往往因为跟老板对着干,肯定也落不到设么好处,反而关系更紧张。

而那些积极主动思考的人,则会在明确领导偏心和不公平的情况下,决定换一个更合适的部门来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跟之前领导平等对话的权利。

一个人的命运,在挨巴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我们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我们从自身信念而来的为人处世越能够符合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也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决定命运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占星算卦,而是由信念所引发的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式。

所以,改命这件事情,从来都紧握在你自己手里。

Windy(雨令),探索人生哲学,追求自我成长的理性思考者,专注于心智成长和自我精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自言稚语(ID: selfgrowing1118)。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


    关注 Spens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