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诗人,为何大多都穷困潦倒?欧阳修总结的5个字非常精辟

 

每当生活不如意时,世人常用一些励志名言安慰自己,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或者“失败是成功...



每当生活不如意时,世人常用一些励志名言安慰自己,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或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如果可以一帆风顺,谁也不愿意经历艰难困苦,安安稳稳过一生,几乎是所有人的追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大多都穷困潦倒。



就拿李白来说,虽然他被誉为诗仙,又有谪仙人的称号,早年生活还算不错,娶了曾经宰相的孙女,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至少物质条件优越,这也是李白不用工作,就能整天到处游玩的原因。后来,结发妻去世,李白的生活水平瞬间降低,很想凭借才华和名气,谋取一官半职,却始终未能如愿。

直至四十多岁,才接到皇帝的诏书,顿时喜不胜收,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认为以后必将飞黄腾达。理想和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只在京城一年多,就因得罪权贵,一气之下选择离开。此后二十余年,李白一直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最后因生活窘迫,不得不到当涂投奔叔叔,次年便病逝于当涂。



李白如此,与他齐名的杜甫,比李白过得还要凄凉。早年的时候,杜甫也曾放荡不羁,跟随李白寻仙问道,把酒言欢探讨诗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杜甫与李白告别之后,开始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两次均名落孙山,仕途之路无望,可以说是一地鸡毛,他写道:“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一个“困”字,说明生活很艰难,几乎穷得叮当响,虽然杜甫也当过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种小官,但并不能改变什么,最穷的时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竟然饿死,有诗为证:“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后来,杜甫漂泊他乡,贫穷的状态一直如影随形,58岁时在一条破船上病逝,连像样的棺材都没有。



还有《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家徒四壁,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开心到无以言表,写下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后被任命为县尉,却依旧穷困至极,人冻挨饿成了家常便饭。另外,像李贺、韩愈、李商隐等人,也穷得让人心疼。为何那些著名诗人,往往一生不得志,而且穷困潦倒呢?欧阳修用5个字给出解释。

欧阳修小时候也挺可怜,三岁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日子很不好过,母亲带着年幼的欧阳修,从四川绵州出发,前往路途遥远的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在叔叔的帮助下,勉强不受饥寒交迫之苦。母亲以前是大家闺秀,还曾读过书,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写字,他自己也很争气,二十三岁金榜题名。



尽管后来欧阳修官居要职,做过枢密副使,也当过参知政事(副宰相),文学成就和仕途都令人仰慕,但早年的贫寒经历,让他记忆犹新。欧阳修也算是一位史学家,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在修史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规律,凡是以诗歌闻名天下的诗人,仕途大多都不如意,而且穷困潦倒。

以大数据为支撑,欧阳修终于找到原因,总结出5个字:“诗穷而后工。”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经历穷苦之后,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欧阳修解释道:“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其实,欧阳修所说的“诗穷而后工”,还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假如杜甫仕途非常顺利,就会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深入民间,不能感受到民间疾苦,写就很难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诗句,也就没有影响深远三吏三别。各位网友,你对“诗穷而后工”,是如何理解的呢?


    关注 史学界的9527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