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才会有希望!脑瘫孩子旁听9年,圆梦“博士”!
提起脑瘫,很多人都会想到“绝望”“可怜”这样的字眼,仿佛一旦被诊断为脑瘫,人生瞬间就失去了希望。...
提起脑瘫,很多人都会想到“绝望”“可怜”这样的字眼,仿佛一旦被诊断为脑瘫,人生瞬间就失去了希望。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脑瘫孩子,但是他却用自己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在家人的支持下,读到了博士,他就是谢炎廷。


确诊脑瘫,父母决定自己教学

1992年,兰州的一户人家正沉浸在母子平安的喜悦中,新出生的孩子正是谢炎廷,他的母亲刘小凤此刻还未意识到,他与别的孩子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的流逝,谢炎廷渐渐长大了,身上的不同之处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在出生11个月后,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脑瘫。

但是,脑瘫给谢炎廷的日常活动带来了相当的麻烦。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双臂总是毫无征兆地弯曲,走起路来也只能踮着脚尖一上一下,并且他要很努力才能说出一段完整的话,甚至连普通人再平常不过的握笔对他来说,也是极为艰难不可实现的奢望。可想而知,这样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上学。


借助网络自学,谢炎廷读完高中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谢炎廷的家人也有着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母亲刘小凤上过函授本科,父亲是兰州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而爷爷则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物理专业大学生,可谓是书香门第。
从此,谢炎廷在家人的教导下,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家中12平米的卧室,成为了他一个人的课堂。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2002年,刘小凤就已在家中安装了宽带,购买了在线课程。


参加高考,兰州大学破格允许旁听

完成高中学业后,谢炎廷萌生了参加高考的念头。但是,由于难以握笔,他的字迹难以辨认,甚至连答题卡都涂不好。于是在高考前,谢炎廷努力练习涂答题卡,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2011年的高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小凤试着找到了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说明谢炎廷的情况后,学院魏海英老师将情况反映给了院长和党委书记,并提出让谢炎廷成为一名旁听生,这一建议得到了允许。从此,兰大的课堂上多了一个认真的旁听生。


曾想过半途而废,导师和母亲给予勇气

谢炎廷是不幸的,脑瘫给了他的人生重重一击;但他又是幸运的,不仅有支持自己的家人,还遇到了惜才爱才的学校和导师。在进入兰大旁听学习后,谢炎廷遇到了徐守军教授。



在导师和母亲的鼓励下,谢炎廷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付出终有回报,未来可期

在导师的指导下,谢炎廷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在学术期刊《澳大利亚组合学》和国际SCI期刊《应用数学与计算》上均发表了自己的论文。由于不能演算,谢炎廷的数学演算全凭心算,在和导师交流的时候,只能一字一顿地表达,两人也逐渐有了默契。


得知谢炎廷的故事后,很多网友都被感动了,纷纷赞扬“太励志了”!




作者:龙妈
版权归育儿网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关注 育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