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捧到逃避,跨界造车的“野蛮人”们为啥怂了?

 

中国并不只有汽车一个市场。...





“小米汽车,年轻人的第一台越野SUV。”

6月28日下午14:00,小米商城官方发布了一张汽车剪影海报,并配文“造车,我们是认真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小米要收购哪家新势力?”“小米已经暗地里造好车了?”各类猜测不绝于耳。

然而,还没能这条消息爬上热搜,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商城相关海报就已迅速撤下,而小米集团公关部经理也立刻发布声明否认:“是新媒体同学抖错机灵了,已经在罚抄内部流程规范了。”



又是乌龙,但这一次细品却有些不同。仅一年前,从华为到小米,从戴森到哇哈哈,与造车传出绯闻的“局外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收获股价小幅抬升的同时,也不乏“让消息飞一会儿”的小心思。

然而,仅一年过后,这些企业们对汽车圈的态度却几乎默契转身,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是什么这些曾被称作“造车野蛮人”的局外大佬们忽然变得拘谨?



也许,这与当天挂上热搜的这条汽车圈唯一“出圈新闻”之间,多少存在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关系。

陆正耀:故事从来无关汽车



从贾跃亭到许家印,从陆正耀到姚振华。“野蛮人”们为汽车圈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还有血淋淋的教训。

6月27日凌晨,瑞幸公告宣布,董事会经多数决议,要求陆正耀辞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并将于7月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这一罢免。

而在此之前,6月10日,神州租车表示陆正耀已辞任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务。先后卸任神州系两大支柱董事长,陆正耀的资本帝国风雨飘摇。

对于陆正耀来说,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据有关人士指出,陆正耀原本计划在7月5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提议免去黎辉、刘二海、邵孝恒等“不听话”的高管职务,以便将权力再次集中,为下一步做准备。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是其他高管已抢先一步,将陆正耀推向了本人参与财务造假、干扰内部调查的绞刑架。

在这群已经与陆正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高管中,黎辉与刘二海的名字都是汽车圈比较熟悉的。2011年,陆正耀的神州租车陷入融资困境时,时任联想投资高级经理的刘二海牵线搭桥,以2.08亿元的投资救神州于水火。随后,联想又通过收购旧股及认购新股成为神州租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0%。

如果说陆正耀的创办给了神州第一次生命,那么刘二海的介入就为它赋予了新生。而为了将“亲生儿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陆正耀又找来了黎辉和他背后的华平资本注资,力求将神州背后的资本这碗水端平。

陆正耀、黎辉与刘二海的资本“金三角”在神州之后绵延到了瑞星咖啡,也绵延到了宝沃。对于“陆黎海”铁三角来说,宝沃与瑞幸一样,有时是讲好神州系故事的一个工具,也是多米诺骨牌的环节之一。

正如瑞幸曾将“好的咖啡不一定好喝”这样的话印在杯身公然挑衅消费者一样,宝沃在被神州系收纳的那一天,也许就已经不再是一家以“造出消费者满意的汽车”为发展目标的车企了。
姚振华:“鲸吞”难下咽



陆正耀风雨飘摇之际,好事者已经开始为宝沃汽车筹划起了下家。仅有一字之差的宝能集团成为了被看好的接盘手之一。与陆正耀一样,宝能集团的创始人姚振华也是玩转派系的一把好手。

在房地产界,宝能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万科集团控制权、逼走创始人王石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当这样一位比陆正耀更加“野蛮”的大佬闯入汽车界,事情却变得没那么简单。



“姚总在汽车方面很有想法,打算用10-15年时间,把宝能汽车打造成国际一流车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姚振华显然没有从零开始的闲情逸致,而是频频出手,先将观致收入麾下,又与铃木频频接触,再到不久前“捡漏”长安PSA,宝能的胃口之大,颇有当年鲸吞万科的劲头。

如今,注册仅有三年时间的宝能汽车集团俨然已经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庞然大物,其总投资早已超过了10个蔚来汽车,规划产能更是后者的10倍不止。

但它却很难复制在万科创下的神话。

首先,对于汽车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与房地产全然不同。而宝能如今所收购的所有企业,可以说是近年来汽车圈“失意者联盟”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在宝能正式接手的第一个自然年中,观致汽车2019年销量同比下滑63.4%,从2018年的62045辆下跌至22695辆。

而在销量达到6万的2018年,观致汽车全年亏损突破22亿元,2019年的盈利状况可见一斑。



其次,对于姚振华本人来说,汽车圈着实是一个从未跨足过的全新领域。此前,宝能集团主要业务主要包括金融、现代物流、物业开发、文化旅游、民生产业,与汽车产业链不仅没有半点关联,甚至与制造业都相隔甚远。

根基庞大如长安,没能拯救长安PSA的没落;技术雄厚如奇瑞,没能为观致打造出救命的爆款。那么,如今手握千亿汽车资产,却仍站在门外的姚振华又有几分胜算?或许是其他观望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局外人的“逃”与变



在这条门外汉勇闯汽车圈的道路上,除了陆正耀与姚振华,还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太多“野蛮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冲在前面的人们已经发现,这条路上的荆棘远比想象的更多。

陆正耀倒下了,姚振华豪掷千亿,“盘活”宝能仍遥遥无期。曾经热衷传出造车绯闻的小米、华为、哇哈哈们变得避之不及。造车的大门真的已经向业外人士关闭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在这群来势汹汹的“跨界大佬”中,很少有人将创建一家伟大的汽车公司当作真正的目的所在,更无人有舍弃一切全力投入的决心。它更多变成了资本裹挟的讲故事工具,是无法割舍的主业外的牺牲品。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更多“野蛮人”冷静了下来。董明珠不再为银隆的乘用车资质闹的格力集团鸡飞狗跳,任正非与徐直军之间也终于放下了为造车产生的一系列“逼宫”和争吵,转攻车联网与5G技术应用领域。

鲶鱼太多的池塘可能会缺氧,车圈外的“野蛮人”们以一种更文明的方式进入汽车圈,也是造车新势力关门时代下秩序恢复的良好现象。

毕竟,中国并不只有汽车一个市场。




    关注 汽车头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