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行业最新资讯

 

一,做绿色健康养生产业足生堂做“足”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养生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关注。面对生活...



一,做绿色健康养生产业 足生堂做“足”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养生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关注。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常常让人深感疲倦,向往更高的生活品质,成为都市人的新追求。

关注养生的人多了,但因为掌握的方法不对,不少人走入很多误区。目前社会上各种中医养生在宣传上、产品上都非常乱,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多困扰。陈教授告诉记者,不同年龄段应该根据其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中年以后,因为工作、应酬等原因,熬夜、久坐、少动、大量摄入烟酒、油腻食品等成了家常便饭,导致现在很多中年人都有抵抗力弱、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症状出现。

不少人遇到这种症状就选择吃药进补,“是药三分毒,不能过于迷信补药,可以试着选择按摩、足疗等方式调理”,陈教授告诉记者,“足疗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足疗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使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能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据南京足生堂老板戴祝美女士介绍,“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在很多古代典籍和苏东坡、陆游等文豪的著作中都有提及”。足疗是一种非药物、无创伤、纯自然并具辅助疗效的足部反射保健疗法,是中医保健医学的一部分,通过对足部72个与体内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进行系统的穴位按摩使体内环境得到调节和改善,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伴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养生产业渐渐正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而足疗产业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全民健康国策——“治未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足疗行业的市场庞大,无论是沿海发达城市,还是内地城市,足疗中心都遍布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据统计我国足疗正式注册企业超过200万家,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南京足生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在大江南北开设了数百家连锁保健会所。足生堂开创的足底反射疗法,由三万多名足疗师掌握,每天为近二十万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据戴祝美董事长介绍,目前足生堂已成为卫生部“反射疗法师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基地”,并牵头成立了“江苏省保健养生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了江苏省足疗保健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行业国家标准。中医保健,绿色消费已大势所趋,必将成为新时期的白金产业,“足生堂愿意为有志于从事足疗行业的朋友提供契机,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中国保健养生事业的发展”。

二,2016中国保健品行业监管趋严

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发布了《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点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名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这份通告涵盖40家保健食品企业,继去年颁布“史上最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令”之后,对保健品行业进行的又一次大行动,且所涉及企业多为行业龙头。这也预示着我国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抽检是食药总局的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通告》是自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以来首次发布的抽检名单,但是这样的抽检一直是食药监部门的日常工作。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年都会以保健食品的检验、公众消费的反馈等为依据,将全年的抽检计划安排好。颜江瑛表示,国内保健食品企业众多,一次检查不可能覆盖上万家企业,因此会以分批的方式来覆盖不同的企业,“对公众影响比较大的保健食品企业,首先是要考虑的,然后列出计划进行抽检。”

据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介绍,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主要是针对两方面,一是非法添加,二是虚假宣传。他认为,“非法添加更多是在经营企业,而虚假宣传主要表现在销售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正在沦为广告营销业。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之间的落差太大,违规产品介绍、夸大宣传随处可视。这些行业潜规则已经成为堂而皇之的显规则。更大的问题是非法添加,比如在降血糖的保健品里加入降血糖的西药,会给消费者造成很严重的健康损害。

行业性抽检将成为新常态

此次发布的《通告》是一份涉及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在内的28大类共1452个食品生产企业的大名单。其中,4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同仁堂、哈药集团、北京澳特舒尔(碧生源)、昂立、海王等行业龙头企业。

对此,贾亚光表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生产行业的批号持有企业有2500多家,产品批文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5000多个,在这么多的生产企业中,重点抽检这40家企业,之前还没有过先例。据贾亚光介绍,之前的检查更多是不公布企业名字直接去检查,这次对外公布出企业名单,虽然还没有得到解释,但行业内人士都了解这些企业全部持有国家颁发的GMP认证,也都是规范的保健品行业的重点企业。

朱毅则表示,抽查行业龙头公布名单,显示出药监部门由上而下的整顿决心。新《食品安全法》中,审批和备案是双轨的,事前的门槛现在放低了。如果把这40家名单拿出来,至少证明食药监局事后不松懈的严谨态度。对于获得批号的保健品,即需要实行严格监管。检查的这40家是为了比对其他没有被查到的企业,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震慑作用。

抽查龙头企业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

据业内人士看来,国家食药监总局高调公布针对名企的抽检名单,实际上也是释放了监管升级的信号。在食品行业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强有力的监管将会加速保健食品优胜劣汰的进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华锋对此指出,“新政的出台和施行,意味着那些打擦边球的产品空间会越来越小。产品上市更容易了,但是产品上市中、上市后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贾亚光则表示,首批公布的这40家规模企业中都是生产企业,也都是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因此不太可能存在非法添加情况。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名单中的企业都是业内知名企业,在品牌的支持下,这些企业运行规范,管理健全,此次抽查均是抽检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有利于形成示范带头作用,扩大整顿效应。

而对于此次抽检,众多名单中的企业均持接受态度。此外,也有企业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赵一弘指出,有关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备案与注册政策以及跨境电商“白名单”的相继出台,表明“法规放开+严格监管”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营养保健行业应改变以往发展模式,立足于品牌化,做长寿品种、长寿企业

三,保健品行业也要培育工匠精神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还不到其利润的1%。业内人士称,“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5月11日《新快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保健品行业之所以会丧失基本的工匠精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消费者不健康、盲目的消费习惯“宠”出来的。但一个常识是,消费者本就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囿于技术和认知层面的局限,将甄别和判断的任务全部交由他们,这既不靠谱,也不客观。

当光靠营销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且各级监管并不能通过切实的行动阻止这样的营销时,提高产品质量便成了傻子企业才会做的事。从这个角度看,要培育保健品行业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整个行业社会责任感的营造,二是监管要大力跟进。对于企业来讲,逐利固然是其本性,但这也得固守应有的底线,也要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

而对于监管来讲,则更是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创新监管制度、创造更多条件对保健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现实来看,保健品在宣传上表现出来的浮夸,很多时候并非多么高明,但为什么监管能够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让这些明眼人一识就破的肤浅伎俩屡屡得逞?这或许才是当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监管的跟进与行业责任感的树立也是一脉相承的。监管制度缜密,其对应的企业责任感及工匠精神便强,反之,则弱。在国家大力提倡培育、营造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保健品行业是不是该以此为切入点,对自己有所反思,给民众一个交代?


    关注 往里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