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那些事儿

 

播云种雨,人类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地面发生器
这个架设在山区的开阔地带,看起来很普通的炉子,却有着不寻常的功效,它的学名叫做地面发生器,真正的作用是人工增雨




认识云雨的历史

第一个观测到高空云和雨的关系的人
詹姆斯·格莱舍
第一个观测到高空云和雨的关系的人是英国气象学家詹姆斯·格莱舍。1862年到1866年期间,当时五十多岁的格莱舍乘坐猛犸象号热气球,共进行了28次的探空飞行。
他的飞行记录中对高空中云和雨的形成有具体的描述:高空中的水雾在对流气流的推升下,让云的底部变厚并形成积雨云。云中的水雾会被对流层下方的上升气流重新吸进上层云中,形成冰粒,当冰粒落入下方的更温暖的大气中,开始融化,降雨就开始了。
第一个提出人工增雨的人
詹姆斯·波拉德·埃斯皮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工增雨的人是美国气象学家詹姆斯·波拉德·埃斯皮,埃斯皮通过研究发现,水蒸气随着暖湿气流上升到空中后,会在一个特定的高度冷却凝结,继而扩展形成云团,最后凝结成水滴再次落回地面,这一过程成为“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埃斯皮意识到,在不同的大气条件下,这一“水文循环”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降水过程,包括降雨、降雪或冰雹等自然现象。
“造雨者”——查尔斯·哈特菲尔德
查尔斯·哈特菲尔德


1915年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了严重的干旱,在圣地亚哥不远处的莫雷纳水库眼看就快要见底了,储水量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干旱持续,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包括影响到第二年的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参展人数。

实在想不出好办法的的圣地亚哥市议会,在绝望之中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在民间小有名气的“造雨者”——查尔斯·哈特菲尔德
冰水转换理论
贝吉隆冰水转换理论


1933年,瑞典科学家贝吉隆发现,在能够形成降雨的冷云层里,通常是冰晶、水汽和温度低于零度的过冷水滴三种状态共存。即使云层内温度处在-38℃至0℃之间,云层里的过冷水滴也不会完全冻结。

然而,云层里的冰晶会不断吸附周围的水汽和过冷水滴,使冰晶的体积不断变大,直到从云层坠落变成雨滴。云层里的冰晶越多,降雨的几率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冷云降水是由冰晶触发的,而且冰晶的多少决定了冷云降水的效率。这就是著名的“贝吉隆冰水转换理论”

这也是人类成功实施的第一次人工降雨。




现代人工消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国家体育场进行了消减雨,确保了在整个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国家体育场没有任何降水。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次实验人工消雨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解码科技史

《播云种雨》

播出时间:7月4日 07:19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刘斯宏 彭艳萍 宋瑜姗 王璐璐(实习)


    关注 央视科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