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他是福建女婿!一路走好……

 

缅怀...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许其凤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0年7月2日在京逝世

许其凤出生于1936年1月
1958年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领域
教学与科研工作
是中国最早开展卫星大地测量
与GPS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曾任“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工程”专家
主持和承担了20多项国防型号
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
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其所著《GPS导航与精密定位》
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论述GPS技术的专著
所著《空间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多年前
由于GPS系统提供的定位
和授时服务水平较高
很多人建议我国
参考GPS的卫星星座方案进行布设
但许其凤坚持反对
力主“另起炉灶”
为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发展
做出了珍贵贡献
许其凤曾说
卫星需要定位
人生更需要定位
他一生将自己定位为“许教员”
待人谦逊、坚持工作
“如果我还能编程序,
还能推导公式,
说明我还没老,
还能为国家、军队服务。”
许其凤和福建渊源颇深
曾在福州接福州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他妻子是厦门人
并打趣说自己是福建女婿


两个问题不解决

“北斗”只能算三流导航系统

“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相比也有自己的优势。”许院士说,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要有信心,但是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难以在全球布设监测站,二是原子钟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据介绍,要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就要在全球各地建立监测站。而在国外建监测站,必然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之前(图片:央视新闻)

许院士透露,我国前几年在赤道附近的某个国家租用土地建立了一个监测站,他也曾多次到这个监测站参与建设,但是两三年后这个监测站废掉了,“该国总统更换后,对我们的监测站并不支持,经常对我们的监测站断水、断电。美国的GPS在全球建立了多个监测站,他们从来不在不受自己控制的地方建监测站,他们把监测站建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附近。”

许院士还说,导航系统对原子钟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必须达到约百万年差一秒。我国星载原子钟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很大,“原来我们可以进口外国原子钟,但是他们知道我们要发展导航系统后,一个都不卖给我们了,我们自己的原子钟技术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前,还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在许院士看来,美国基本不受以上两大难题困扰,俄罗斯原子钟技术好,但是难以在全球建立监测站。

“我们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只能算三流导航系统。”许院士说。
北斗卫星(图片:央视新闻)

我们要用最好的导航系统

还得靠自己

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许院士表示,我们可以寻求绕过瓶颈的途径。比如,通过卫星跟踪卫星的方法,解决全弧段跟踪难题,这样就不必在全球设立诸多监测站;通过星座选择,降低对原子钟高精确度的要求。

“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除了表好外,还可以勤对表。每天对一次表,也可以保证时间准确。”许院士说,我们的导航系统有后发优势,比如重点关注亚太地区,范围较小,两小时就可以全部更新一次观测数据,而美国的GPS覆盖全球,约6小时才能更新一次数据。

“可喜的是,十来年我国原子钟技术取得快速发展,我们的原子钟基本能达到约百万年差一秒的精确度,但是不够稳定。比如前几天还正常,突然数据又不准确了。至于为什么不稳定,现在还找不到原因,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许院士认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起步落后国际20年,不求在全局上和GPS较量,“北斗的优势在于区域,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安全的,因为受我们自己控制。美国从来没有承诺过GPS的安全性,他们研发出比GPS精确度更高的导航系统,出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不给民用。我们要用最好的导航系统,还得靠自己。”

许院士最后透露,将来我们要发展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期工程正在考虑中。



《新闻联播》视频: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图片:央视新闻)
许老,一路走好!
来源:福州晚报、新华社

编辑:赵志松

审核:肖国敬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关注 泉州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