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无病三分虚”,安度苦夏牢记这几点!

 

夏季为何无病三分虚?...





夏季为何无病三分虚?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偏多,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

而“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容易感到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中医称为“暑伤气”,民间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苦夏。平时肠胃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情绪抑郁、挑灯夜战之人,更容易出现苦夏的表现。

另外,夏季人体出汗多。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伤精耗气,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引起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干口渴,少气懒言,潮热盗汗,耳鸣健忘,形体消瘦,烦躁失眠等表现。
苦夏是夏季在各种年龄、性别的人群中都可见到的普通现象,因此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季节正常现象而被忽视,但不要到口干的时候才想到喝水,苦夏其实是我们健康的一种隐患。


安度苦夏,做好这四点

 1、避暑热 



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容易耗伤人体正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中暑),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打伞等,避免在烈日下呆得过久。湿衣服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以免暑热并袭,身生疮毒。夏季不宜长时间劳动,要防出汗过多,汗多伤气。
 2、养脾气 

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夏季多有脾胃问题,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如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更易损伤脾胃。

所以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建议饮食清淡,可以各种粥为餐,如茯苓薏仁粥、山药粥等作为食疗,起到益气健脾、清暑利湿的作用。
另外,甜可伤脾,需严格控制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
 3、安心神 

暑热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易怒发火,对健康非常有害。因此,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
 4、养阳气 



《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人体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健康的关键。

夏天人体容易出汗,出汗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如果出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夏天喝冷饮、吹空调、吃冰西瓜这些举动均会伤到阳气。


夏日养阳这么做

多晒后背,生发阳气

夏季,有的朋友怕晒黑,外出时“全副武装”,这就失去了晒太阳的机会,而晒太阳是最好的补阳方法,尤其是晒后背。

前为阴,后为阳,背部是人体奇经八脉阳气汇集处,晒后背可起到生发阳气的作用。因此,常晒晒后背,哪怕是隔着单薄的衣物,都会起到养阳的效果。

但晒太阳要注意避开中午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同时面部防晒工作也要做好。另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时间的长短也不应相同。

清心泻火,别忘健脾

夏季心火过旺、脾胃失调,也易导致阳气不足。长夏将至,大家要做好祛心火、调脾胃的准备。

祛心火、健脾胃是饮食要清淡,少吃寒凉和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健脾益肺的食物。例如喝点莲子心茶、竹叶心茶等能清心除烦,吃点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等有助于健脾和胃。
按摩足三里穴
 
气温不断升高,汗液排泄会加快,所谓“气随汗脱”,阳气容易宣发太过。而穴位温灸,能很好地补阳气。

中医认为,每天按摩足三里穴位十分钟到半小时能补中益气、养护阳气。

子时要睡,培补心阳

子时指晚上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这段时间是人体阴气顶盛到极点后开始衰退,同时阳气衰退到极点后开始逐渐生长的时段。此时睡觉能保养自身阳气。

午觉只需休息20分钟即可,午睡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以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

运动舒缓,动静相宜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起到调畅气血、养护阳气的作用。但如果运动不当则易耗伤阳气,此时宜早晚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养身操等,以身上微微有汗为度,既激发人体阳气,又不过度损耗能量。


    关注 后爱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