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生的"红"绝不是偶然!他竟把"多巴胺"用出了新高度!

 

南京医生的x26quot;红x26quot;绝不是偶然...



多巴胺的书,我是很期待的,从收到那一刻起便爱不释手。从最初在互联网上“爬格子”到如今集结成书,我见证了一名年轻急诊科医生的成长。从青涩迷茫到坚定执着,这成长是极其不易的。

《最后一支多巴胺》是作者的笔名,相识多年,叫多巴胺省事,叫多了便把前四个字给省去了。但省归省,含义却不能省。多巴胺是药名,一种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最后一支多巴胺”暗含最后能升高血压的正能量之义,也时刻提醒多巴胺本人在面对不同患者时该怎么办。看,一位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的急诊科医生,竟把多巴胺用出了新高度,玩出了新花样。

作为急诊科医生的多巴胺游走于生死之间,初出茅庐甚至还没学会如何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悲伤时,便遇到一生都要面对的考题:生死之外,医生还能做什么?这些多巴胺在书中都有记录,当时日无多的肺癌晚期患者坚持要住院时,多巴胺开始思考如果治疗价值就是指治愈价值,是否太狭隘了?当垂危的患者安慰年轻的多巴胺别紧张,鼓励其大胆对自己胸腔穿刺时,这种信任让多巴胺铭记多年,每每想起便带来长久的感动。

于患者言,多巴胺记录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生死之间治愈他们的疾痛、亲吻他们的悲哀、抚慰他们的悲伤。一个人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一束光打进内心,带来希冀与温暖,想想都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这也正是多巴胺的书价值所在。

益处还不止于此,医学科普融入式的记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照本宣科式的医学科普、干巴巴冷冰冰的医学科普在这里是看不到的。多巴胺的医学科普是融入了人、病、事之中,这样的医学科普正是我喜欢的,因为它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所有人有了感同身受。这同样也说明多巴胺内心的柔软与温度。一个眼里只有疾病、没有人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做一个有温度的好医生,多巴胺做到了。
于医者言,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个个病例。这些病例历练并凝练了多巴胺出色的临床思维,很值得年轻医生去研读学习。说到学习,真的要感谢每一位患者,如果没有医患的一次次相遇,又何来今天的多巴胺呢?患者是医者之师,善待患者就是善待自己,这样的执业理念会让年轻医生避免很多弯路。正如此书所言:“愿有一颗能感知伤痛的心,愿有一双能看到希望的眼,在每一次失望后重拾对生命的信念,继续前行。”



多巴胺的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细细品的,无论医者还是患者都将会受益匪浅。下面是购买链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下单,支持医生就是关爱自己,希望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多,越来越红。


    关注 三甲传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