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装备青黄不接的年代 96式主战坦克横空出世!

 

正当时...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作者:王洪光

来源:王洪光观评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我军看到全面落后的危机,以当时的装备难于应付一场现代化战争。坦克装甲装备情形也一样。当时我军最好的坦克是配有105线膛炮、光点注入式火控、微光夜视仪和跳频电台的88式坦克系列。所有这些坦克新技术,都是在中国和美西国家"蜜月期"的1980年代中期,从北约国家和以色列引进的。这些技术在当时也不是顶尖的,与苏联T72、T80坦克,美国M1A1、法国勒克莱尔、英国挑战者坦克,甚至连以色列的梅卡瓦-3坦克都无法抗衡。1990年代李登辉访美,后又抛出"两国论",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就是88系列坦克,面对岛内M60A3坦克也不占优势。



当时由于军费紧张,很多科研项目都处于艰难攻关甚至停滞状态,尤其是海陆空各军种跨越式的三代装备,因为跨度太大,短时间内部队拿不到新装备。三代主战坦克也是这种状况。因技术儲备不足,技术难点太多,经费也不太充足,进展很不顺利。既使以后能够批量生产,预计其1800万元的昂贵价格,我军也不可能采购太多,很难成建制形成战斗力。



坦克装甲装备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部队装备的主力是大批量的59式坦克,已严重过时,无法抵御外敌入侵,也无法完成大型岛屿作战任务。少量改造过的、安装105坦克炮的88式坦克只有两三个团,也难以与安装120炮和125炮的外军坦克相抗衡。而代表我军坦克发展方向和水平的三代坦克,因技术基础薄弱,技术起点太低,几乎所有系统和装置都是难关,需要逐项攻关。以七八十岁的老红军、独臂总师祝榆生祝老带领的攻关团队,没日没夜地战斗在科研一线,让我们深受激励和感动。作为军方主管部门,我们只有尽全力支持和配合他们的工作,别的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1996年,我担任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兼装甲兵局局长。当时装甲兵局的职责是负责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战备)和训练指导、体制编制研究和确定、装备研制和采购、技术保障,对装甲兵全面建设负主要领导和指导责任。

面对装甲装备建设的青黄不接,除了协调和促进三代坦克的研制加快进度外,当务之急是利用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尽快研制一型主战坦克,跨越二代,衔接三代,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尤其是火力达到三代,能与外军先进主战坦克相抗衡,全面压制M60A3坦克。



此时,出口巴基斯坦的85-ⅡAP坦克进入我的视野。听说兵器集团某坦克厂还有2辆因故未出口,我们立刻赶到该厂。先是看坦克机动演示,我出身坦克驾驶员,也上去开了几圈,亲身体验一下它的机动性,同时还体验了当时刚刚装备部队的88B坦克。对85-ⅡAP坦克和88B坦克的机动性有了体验式对比。其间,又调研了坦克炮厂、脱壳尾翼穿甲弹厂,火控、光机电、远红外、微光、坦克电台、坦克发动机等研究所(厂)。与大量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厂所领导座谈。



一圈调研下来,综合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出口巴基斯坦的、装有乌克兰发动机的270多辆坦克在无区别使用中,暴露了1000多个故障,而且分布在各系统中,巴方很不满意。厂里已经派出庞大保障维修组,由厂领导带队去巴现场排故维修。兵器集团和厂里从上到下,对这一车型装备我军信心不足。

我军是否能打破惯例,“出口转内销",装备这一型坦克?全军装备主管部门鉴于我们的调研情况,也不同意。当时全军各军种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何况还是一款连出口都不受欢迎,生产厂家没有信心,里外都是故障的装备?



但深入与坦克厂赴巴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发现暴露出来的1000多个故障,没有一起是颠覆性的。而且巴方使用坦克不像我军分战备车、战备教练车、教练车,单车儲备小时均衡使用,用得分外仔细。而是不储备摩托小时,大面积平推直用,什么天候、什么地形,车辆在什么状态完全不管不顾,甚至超性能使用。巴基斯坦国土南北长、东西窄,从沿海低湿高温到北部高原高寒,多好的试车条件。而且大面积全方位使用,相当于这二百多辆坦克全是试验车,把所有可见不可见的毛病全试出来了。国内哪有这样的试车条件?正样车也只有几辆,无非到北方、南方和高原试验站进行有限试验。然后与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逐条分析解决方法,完全做到心中有数。思路一变,工作再跟上,从工厂到我局,对85-ⅡAP坦克开始充满信心。

后面的工作兵分两头。一头由我局军代表处牵头,帮助和协调工厂和相关研究所解决实际问题。一头由我带机关人员,跑全军装备领率机关,汇报方案计划和说服上级机关。



为了解决动力问题(不进口乌克兰发动机),将88式坦克发动机加强,动力输出调到最高限780马力,使吨马力达到19,比59式14.5高了不少,但比三代坦克普遍达到的23-25吨马力还有差距。这就对某大型岛屿没有战略纵深,战役纵深不到100公里,一箱油能打到底的特殊地幅地形,完全能够满足作战需求。放宽125炮千米立靶精度和热成像视距,降低北方寒区试验要求。xxx所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精度高,但攻关难度大,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来,就用另一所的“下反式稳像火控",虽然精度差一点,但技术已过关,装上该火控,就实现了我军坦克从无到有的跨越,精确打击能力将发生质的飞跃。因为我是作训出身,知道什么样的战技性能适当降低并不影响作战使用,上级机关和兵器集团各厂(所)对我充分信任,都很配合。得到上级机关和研制厂(所)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加快了工程进度,至今想起来,仍是感激不尽。



上下认识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军民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不走标准科研程序,把大量三代坦克的成熟技术迁移过来。在不到两年内,一款全新的坦克诞生了。它的采购价只有600万元(约90万美元),一辆三代坦克能买三辆,在几年间迅速换代东南沿海部队坦克,全面压制某大岛的美M60A3坦克,也能与M1A2坦克相抗衡。东南战区部队战胜敌人的信心大增,迅速掀起练兵热潮,在两三年内主战部队成建制成系统地形成了战斗力。



该车最先按88系列坦克命名88C。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大量三代新技术的应用,已与二代坦克形成不小的代差,上级装备主管部门很快按年代正式命名:96式主战坦克。

理性 · 爱国 · 思想



·↑长按此二维码可关注 ↑·

部分文字和美图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

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关注 砺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