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比那生活] 禅味醇厚的台湾素食文化魅力

 

关于食养山房 没菜单的食养山房,卖的是健康的料理,选用当季食材,搭配食器造型的艺术性,让许多人流连忘返。没有...



关于食养山房

没菜单的食养山房,卖的是健康的料理,选用当季食材,

搭配食器造型的艺术性,让许多人流连忘返。

没有任何大费周章的广告,靠的是口耳相传的方式经营,

走的是融合东方禅学风格,没有过度的细致拘谨,但充满禅机

食养山房细腻中有着不拘泥,低调中不张扬。







食养山房位于台北汐止市汐万路三段三五0巷七号

非常深山老林、很难找!而且一定要提前好几周预约!

食养主人林炳辉特别保留一栋70年前手工打凿

修砌的汐止传统石屋,并开放为用餐区域









走进东方禅风为主要基调的用餐空间,里头没有局促的空间摆设,

不论墙上的山水墨画、厚实的长形矮桌,以及榻榻米的搭配、

桌上的各类经典书籍,或是布满了每个角落的花卉,

都像是由这个地方“长”出来一样,没有丝亳的刻意造作,

而大格局的开窗设计,则是为了方便邀请远方的山林景色进来作客。

画中画的虚实相生

无论茶室或书房的空间呈现,人们都可以随处都能坐下来聊天喝茶,

悠闲地体验这里的景致、游走在随处都是景、内外虚实的大环境。

食养山房的内部空间,以铁、柜、烛火、中国传统滤纸浆的竹帘等简单元素;

除此,并没有再刻意添购“装饰品”。用已绝版的竹帘,作为空间区隔,

每个小单位空间在开放中,依然保有其独立性。这竹帘子创造帘外、帘内

呼应着好山好景,多了层虚实间画中画的暧昧与想象。











曾经是建筑绘图师的林炳辉,舍弃追求世俗定义下的成功道路,

走入山林,向大自然学习,学习禅的思维,重新定义成功

当时四十三岁的他,离开都市到山上归隐,并未拟定任何计划的他,

只想把过去的成见放下,以全新的自己去面对自然,

却创造出独特且具有禅意的饮食文化

顺势而坐 自然唯美 

榻榻米铺陈地面的茶室,自然材质的榻榻米与现代铸铁金属骨架的座椅

对比搭配显得协调;每扇大面玻璃窗直接引入阳明山的好风景。

“食养山房流露着一股浓浓的东方文人氛围。”

高朋满座,雅客们各自闲聊、享受这里的养生东方膳食料理。

阳明山头上,这些分散在广大山间房舍,保留了旧结构,

注入独特的人文生活禅思,赋予原来旧有空间新生命。







食养居于山中,古朴禅意的风格,几亩地偌大的庭园整理的很雅致。

说食养山房走的是台式简约风,或是中国现代风,未免太肤浅论断。

食养山房家,熟悉的东方文人元素中,虚实间多了更多对生活哲学的体现。




食养用餐讲究五感体验,每一道菜皆是老板的精采自由创作。

台湾传统美食宜兰渣糕、芋泥、山粉圆,日本式的新鲜鱼虾海胆鲑鱼卵,

意大利、法国酱汁,每食用三道菜后,就有一杯自酿的水果醋清味蕾,

每道料理合谐的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可谓之台湾的创意怀石料理,

相当独特美好的养生美食体验。

透过大片玻璃窗,山水景色自己跑进来作客

人在其中,吃自在,吃清净,竟然就滋生出山高水长的胸怀

来到这样安静的空间,真的会感受到禅宗语录说的

“逢茶茶,遇饭饭”的禅理:该喝茶就喝茶,该吃饭就吃饭。







食养搬到松园后,仍延续过去新店山上的传统—预约制、没有菜单。

要预约,是因为食材都是当日准备,没有多余备份。

没有菜单,则是林炳辉自认“不会做菜”,不敢给人点菜,

再者,他说也不知道怎么称呼自己“空思梦想”做出来的菜,

而且,每隔一阵子,也会因季节或心境转换变来变去,很难写出来

“少了菜单,客人会期待,会想跟我们讨论菜色,产生对话。”

他说的是事实,客人的确会追问不休,关心自己吃进了什么东西。

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不亚于对面包的需求。

他们需要有地方休息和祈祷,让大自然平复他们的创伤,

唤起他们的欢乐,给予他们的肉体和灵魂以力量。

突然发现,那个“地方”,就是食养山房。

食养山房小记

1996年      食养山房于台北县乌来店成立

2005年12月10日  竟然因为人气太好,食养山房结束乌来店的营业

2005年12月下旬  食养山房搬迁到阳明山松园旧址

2009年11月    食养山房汐止区开放用餐

2009年12月    再度因为人气太好,食养山房结束阳明山松园的营业,

正式搬迁到汐止……
——————
 
THE END
——————
[文章转自公众号 花现生活美]







    关注 邦比那咖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