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时老兵闹情绪, 一把大胡子坚决不剃, 主席得知: 批个特例

 

我军来自于人民,成长于战火,官兵着装一致,上级和下级打成一片,是一项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但在战事中,官兵之间...



我军来自于人民,成长于战火,官兵着装一致,上级和下级打成一片,是一项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但在战事中,官兵之间看不出明显差别,也有一些麻烦。

特别是部队之间协同作战时,在上级没有明确指定指挥员的情况下,军官身上又没有任何表明身份和职务的显眼标志,曾发生过多次扯皮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实施军衔制的呼声很高。

经过数年的紧张准备,1955年9月底,我军举行了首次授衔仪式,主席和总理亲自为千余名将领授衔,这也标志着我军正式开始实行军衔制。

新中国成立六周年庆典活动后,军衔制在全军推行。各大军区分别在北京、南京、兰州、成都、广州、武汉、沈阳等地举行授衔活动。为体现活动的庄严性,各军区专门下达通知,要求所有参加授衔仪式的人员,提前整理仪容仪表,确保军容严整。

接到早已期盼的授衔通知后,官兵们大都兴高采烈地准备起来。不曾想,一位老兵的大胡子却让大伙犯了难。

这位老兵名叫蒋维平,出生于1878年,河北房山人,当兵经历十分丰富。早年间曾在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部下当兵,还曾在北洋军中任过副团长。抗战爆发时,蒋维平正在宋哲元的第29军第3师管马处任当主任。后来,第29军被日军打散,撤往关内,他便回到房山老家务农,并开了一家诊所,靠着一些自学的医术为贫苦农民治病。
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9师359旅路过房山,已经60岁的蒋维平又萌生了重新参军打鬼子的念头。不久后,他关闭了药店,携带全部药品和器械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参加了八路军,把药品全部送给了部队,被任命为359旅制药厂厂长。

在敌后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蒋维平苦心钻研中西医学,常常不顾危险,爬山越岭采集中草药,配制丸、散、膏、丹等40余种,治愈了大批伤病员。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蒋维平又被任命为南泥湾九龙泉719团农场场长,他拖着年迈的身躯,硬是将农场建设成为359旅的第一模范农场。
解放战争中,年近70岁的蒋维平毅然冲上了战场,先后数十次参加一线战地救护工作,受到上级通令嘉奖。新中国成立后,他辗转于北京、石家庄、张家口等地任职,从不叫苦叫累,始终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主席的亲切接见。

蒋维平干起工作来不要命,也没什么个人爱好,唯独对自己留起的一把大胡子十分在意。其胡须长度远比几位军中“名胡”长得多,有军中“美髯公”之称。

新中国的这次大授衔,77岁的蒋维平被评为中校军衔。对此,他十分高兴。然而,整理整容仪表,不准留长胡子的命令,却让他闹起了情绪。别看蒋维平日常和颜悦色,犯起倔来脾气却很大,不论大伙如何劝说,就是坚决不肯剃掉大胡子。
无奈之下,部队只得将蒋维平的情况予以上报。一来二去,不知怎么就传到了主席的耳朵里。对于留着一把胡子的劳动模范蒋维平,主席印象颇深,笑着说:“那就给他批一个特例吧!”

于是,蒋维平就心满意足的,带着他的一把大胡子,参加了授衔活动,成为全军美谈。


    关注 老二说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