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网络,APP“青少年模式”该如何“迭代”?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打赏主播花掉家里巨额存款的新闻屡见报端,青少年沉迷网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打赏主播花掉家里巨额存款的新闻屡见报端,青少年沉迷网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国内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模式的一个主要作用是限制青少年使用时长。近期,有记者对多家在线视频APP的“青少年模式”进行体验发现,大部分视频类APP显示规定只能观看40分钟,但只要到时在弹窗内输入密码即可继续观看,删掉重装便可轻松绕开该模式,“青少年模式”被曝形同鸡肋。

短视频APP青少年模式提示。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近日,新华网客户端调查频道就“APP的‘青少年模式’是否有用”向网友发起微调查。截至7月9日,超七成受访者认为该模式作用有限。这一旨在阻断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防火墙”,在现实中似乎没有起到理想作用。

今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被称为网络时代“原住民”的广大未成年人正在崛起为中国网民“新势力”。网络世界的信息参差不齐,未成年人辨别能力、自控能力不强,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片来源:《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在直播、游戏、在线视频甚至搜索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已有53家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规范青少年用户的使用时长、时段、功能和内容,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

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与一般模式无差异,形同虚设;部分平台可通过输入密码延长青少年模式下的使用时限;调查中,9款游戏均可以通过其他账号例如微信、QQ、邮箱、手机号码等注册或点击授权直接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

有分析认为,青少年群体巨大“流量”背后的商机也是驱使各个平台阳奉阴违、打擦边球的因素。在媒介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流量变现”带来的巨大利益已使部分企业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责任弃之不顾。如此一来,一边是倡导青少年网络保护的现实需求,另一边是部分网络平台受利益驱使钻空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模式”在执行中并未发挥理想作用,急需改进“迭代”。

“青少年模式”的初衷是好的,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或监护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关负责人表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既需要互联网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有专家指出,“00后”、“10后”这一代青少年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未来的人生也必然与数字化世界息息相关。或许,对于他们以及整个社会而言,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防止沉迷网络,更应该是如何利用信息科技,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广大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如何从被“绑架”,变成被“赋能”,是整个社会都应该着重思考的命题。

内容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江苏网、中国教育报等


    关注 新华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