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忍着你,也可以换掉你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意识到自己“入错行”以后,应该怎么去探索接下来的职业道路?

大学毕业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做策划,现在工作两年了,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行业,对这份工作也没有太多热情。

我想过转行,可是自己从小到大都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担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转了行,还是像现在一样,喜欢不起来。

可不转行,又觉得自己在消磨时间,在这样一份工作里,我找不到成就感,到现在还是基层,看不到希望。

这是“领英诊所”第13期的来信。

相信不少人在职业早期都有过类似的迷茫:

进入某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入错行”。这位读者的困惑,道出了年轻人面临的“职场定位”问题,甚至工作了三五年的职场人也会出现。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职场定位就是这个作用。

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思考下:

1、聚焦兴趣,找到职业发展的快乐感。

2、锁定优势,为职业发展带来掌控感。

3、认清转行形势,把握转行时机。
找到职业发展的快乐感
先从感兴趣开始
在做职业定位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热爱,你对哪些事物怀有真正的热情?

在你的描述里说,“从小到大没什么感兴趣的”,这有三种可能:

第一, 缺乏对事物的兴趣,或没遇到感兴趣的职业。

第二, 没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是有可能发展成职业的。

1、缺乏兴趣,打开兴趣觉知,先做“加法”多体验。

兴趣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技能——让自己变得有趣的技能。你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人:

他们未必事业有多么成功,但对很多事情有抱有热情,喜欢旅行摄影,热爱读书,还是运动达人,还能做的一手好菜,这样的人浑身上下散发着对生活的热情。
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1、有没有哪件事,曾让你茶饭不思的惦记,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去做?

2、未必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好结果,但这事让你有强烈的征服欲?做不到你会卯足了劲,想要做好?

3、有哪些事情,你坚持了3年以上?

兴趣是我们热爱和探索这个世界的证据。理论上来说,不太可能有人不喜欢任何事情,更多的是,你可能遇到了“兴趣知觉失灵”。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你下意识的关闭了这个感知兴趣的“情绪开关”,比如,你明明喜欢唱歌,但告诉自己,那不是被父母鼓励的职业。

不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拿张A4纸,画出你从幼儿园开始的时间轴,在每个年纪,自己喜欢过什么,有什么事情或牵动自己的情绪。一边梳理,一边打开兴趣开关。

同时,还要积极体验,先做“加法”,多了解各种可能会让你遇到“兴趣”的事情,充分调动自己的觉知,发现情绪的变化。

2、转变观念,把兴趣发展成职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优势,有可能你认为这些和职业非常遥远,不可能联系起来,从而忽略了。

我认识一位兼职整理师,她本职工作是科研,但她在这份工作里找不到快乐,相反,她特别喜欢整理,自告奋勇负责实验仪器、药品和器材的管理,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摆放流程,解决了堆放问题,让全公司眼前一亮。

很多兴趣是掩藏在生活、工作里的,只要转变观念,兴趣也能发展为职业。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兴趣会为我们提供快乐感,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的来源。

为职业发展带来掌控感
从提升能力开始


想在职场里出类拔萃,必须有硬本领。想想自己做什么,会常常被别人赞叹不已?这可能就是你的能力所在。

比如,一份策划方案的背后,需要掌握很多相关知识,比如文案、设计、品牌、营销,甚至心理学,还有相关技能,如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能力是在社会竞争时,我们手里的武器和铠甲,如何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我认为这才是你应该思考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换行业来解决问题。

在哪个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都是可以量化的,你可以对比下,不同行业对策划人员的招聘要求,如果是自己某一能力模块有欠缺,最快也是最见效的方式是缺啥补啥。
很多时候,我们的职场迷茫都是因为能力的缺失,它会引起“焦虑”的情绪,甚至会生出“无力感”,这样长期下去会打击信心。

你可以尝试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你在现在的工作里,有哪些时刻是令你开心的?(写出3点)

①                     ②                       ③

2、有哪些时刻是最令你难以忍受的?

3、你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4、如果周围同事比你更擅长做这份工作,你观察他/她是怎么做到的?

你的做法

同事的做法

A事件

B事件

C事件

上面的问题,可以帮你找到能力模块的问题,锁定你的优势特长,拆分出,你胜任哪些任务,不胜任哪些,并且通过横向对比,找到与别人的能力差距。

转行的正确姿势
从周密谋划开始
了解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我们来说说现实的问题:转行。

1、 要不要转行?纠结怎么办?

转化赛道一定会面对很多“沉没成本”,如积累的行业经验、人脉等,但你需要问自己2个问题:

① 如果一辈子做这份工作,你会觉得浪费更多成本吗?

② 如果现在放弃,转换赛道,在多久能把转行的损失赚回来?

2、转到什么领域?或者去哪个城市?

行业和城市息息相关,很多行业是集群型发展:北京的互联网行业,深圳的智能科技,上海的金融和快消,杭州的电商,广州的外贸等。

如果可能,优先去产业集群的地方,会有更多工作机会,也能接触到前沿理念和动态。

建议你通过这三种方式,快速锁定目标领域:

①  关注潜在行业资讯,掌握发展动态

②  通过行业论坛,或LinkedIn,私信业内人士,持续沟通

③  找机会进入目标公司工作实习,近距离了解
3、什么时候转行更好?

一旦确定转行,并非马上辞职,而是要制定一个“换赛道”的短期和长期计划。

同时,转行也要考虑时机:某一行业迎来大规模爆发,新增岗位急剧增加,或者经济向好时,各企业增加招聘岗位。

4、如何考虑转行的成本?

转行的成本主要是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主要指在过去2年里,你在房地产行业积累的经验,有一部分在转行后要打折。

另外一部分是再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跳槽后,放弃现有岗位或其他选择的成本。

转行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呢?

第一,尽量从现有工作里挖掘出可迁移技能: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
第二,多试错,再进入新领域。 

转行是技术活,需要一步步周密谋划。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一步步推进项目,不可操之过急。

看似入错行的问题,我们先从“自己”来分析,你会发现,只有在想清楚“兴趣”、“能力”和“现实转行会遇到的问题”这三件事之后,才能重新定义问题。

兴趣给我们快乐感,能力提供掌控感,是内部因素,一旦确定转行,就要考虑外部因素。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才能做出转行与否的决定。
你认为转行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多平台签约作家。微信公众号Jenny乔(id: Jenny-Qiao-Love)。

本文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和Pexels,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 LinkedI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