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屡破价格天花 自主品牌何时再攀高峰?

 

终有一日,我会为我的“中国车”而骄傲。...

本文由车动力原创,作者刘杰,转载请注明出处!

终有一日,我会为我的“中国车”而骄傲。
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其实每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需要一层一层建造。就像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包括如今全球最大车企之一的丰田,同样也是一步步从模仿到超越,慢慢成就了自己的摩天大厦。
丰田的“模仿”史
我们都知道汽车历史起源于欧洲,而在之后的几十年,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风向标。

所以1936年丰田的第一辆轿车丰田AA,在外观上就选择了模仿克莱斯勒Airflow,发动机则选择了雪佛兰Victoria, 6缸,3.4L排量,最大输出马力65马力。

只不过当时的轿车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造型,从设计能力上来说倒也谈不上谁“抄”谁。
不过到了丰田MR2的年代,模仿之名就被坐实。

丰田MR2作为一款中置后驱小跑车,在外观上第一代车型选了菲亚特X1/9;第二代选了法拉利348;第三代则是模仿保时捷Boxter。当然,从今天看来,难能可贵的是MR2成为如今大多数汽车发烧友心中的图腾,名气甚至盖过了348和Boxter,也就更别提菲亚特了。
当然,丰田在模仿之路上,还有2000GT、Celica、普瑞维亚等多款经典车型。但为什么我们并没有因为丰田的模仿而去嘲笑甚至指责它呢?

因为丰田在模仿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在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升级。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第二代MR2作为车迷心中殿堂级的平民超跑,在模仿法拉利348的时候,并没有忘了给自己的性能加点猛料。1989年在日本本土市场上,MR2提供2.0升3G-GE自然进气引擎和2.0升3S-GTE涡轮增压引擎可选,前者最大功率121kW(165PS),后者最大功率为163kW(222PS)。
222匹,即便在30年后的今天,也代表着性能二字。换句话说,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虽然在起步上比欧美晚了好几十年,但成功的用技术为模仿洗白,甚至成就了多款经典车型。

而日本这个“海上一隅”也逐渐成为汽车工业层面上的“大国”。
中国力量 不可小觑
和丰田相似中国品牌自主造车之路也同样是始于借鉴,只不过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更晚。

抛开有些“专供”意味的红旗不谈,真正称得上中国制造并且让国人广泛知晓的应该是1983年正式下线的上海大众桑塔纳。并且可以想象的是,当年这台桑塔纳大部分技术和设计工作都由德国人完成,而中国的工匠们也许只能“打个下手”。
而当时间来到37年后的今天,包括吉利、长安、哈弗、奇瑞、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实力作品。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做工再到技术,自主品牌从模仿,到借鉴再到自主研发,仅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

其实在韩系车整体调低售价;日系车将A级车拉进6万元区间;欧美系车用大幅度的终端优惠吸引消费者的时候,自主品牌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展现殆尽。而到了今天,自主品牌、国产车已经不是廉价的代表,也不是国人实现有车生活的捷径,顶多可以说性价比更高。

以前常听说自主品牌的天花板就在10万左右,但哈弗H6用连续数年稳居SUV销量榜首的实力,将10万的天花板抬高了近2万元;后来人们自然而然的把自主品牌天花板又定在了15万,但很快长安CS75PLUS、广汽传祺GA8等车型在SUV和轿车领域再次捅破了15万的天花板。当然,实际上早在广汽传祺GS8上市时,自主品牌就已经摸到了20万的售价高位,只不过迫于合资的压力以及自身的求胜心切,传祺还是用“GS8S”的方式把GS8系列车型的售价稳定到了15万多一点的区间。
但这也并不是说自主车企就无法触碰20万的天花板,这不,领克05在一片好评下以顶配23.58万的价格横空出世,用“中式豪华”再次对价格峰值发起了冲击。

屡破价格天花板的成功,让中国车企尝到了自主研发,正向研发的甜头。其实就在10多年之前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做低端市场的甜头也不小,并且也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只是质量稳定,价格实惠。只不过,在进入中高端市场之后,一方面对产品力等硬性要求有了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将会面对更强、更广的竞争。

而正向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正好就是应对这些竞争最有利的武器。相比早年间自主车企一水儿的“4Gxx”三菱发动机,到如今的长安“蓝鲸发动机”、吉利“CMA架构”、奇瑞“超高热效ACTECO发动机”等等,中国车企在燃油车技术上,已经追到了欧美和日本车企的车尾。当然,相差的那一个身位,也就是最难超越的燃油经济性和耐久稳定性,只不过反观自主车企的快速发展,追赶时间线也不会太长。
当然,除了传统能源,在弯道上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也正在稳步建立行业标杆,同时也在快速进行优胜劣汰。其中包括蔚来、小鹏、威马等在内的新势力已经逐渐奠定了主流地位,而早已掌握了电池核心技术的比亚迪在双线作战下,同样推出了领先全球的“刀片电池”。

蔚来占据了40-50万豪华新能源SUV地位;小鹏和威马则在10-15万级民用SUV领域风生水起;而比亚迪则是希望通过刚刚上市的“汉”,梳理20-30万区间产品的序列,当然其中也包括小鹏P7。


可以看到,在燃油车领域不断追赶的中国车企在设计、做工和用料上已经不输合资品牌,通过一定时间的技术沉淀后,与欧美日合资品牌在技术上平起平坐并非痴人说梦。而在未来的主战场新能源领域,“中国制造”已经初现标杆实力,领潮世界也绝非空话。

结语:从借鉴到自主研发,中国汽车工业依托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市场,用短短30多年时间媲美世界汽车发展百年史本就是信心的保证,消费者当然也就大可不必因为选择了国产车而自卑。


    关注 车动力大嘴说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