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应用场景落地!上汽联手宝武构建氢能产业园

 



今天,上汽集团与中国宝武在上海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以往长期的成功合作基础上,瞄准氢能利用、汽车综合用材、智慧供应链、产业金融等具体方向,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与宝武的合作,可以将整个产业链打通。宝武拥有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的能力,同时宝武有非常广泛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而上汽有能力开发适用于宝武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如此,上汽还将与宝武将合力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在园区里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的闭环。”上汽集团旗下燃料电池公司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表示。
“今年下半年,上汽多款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宝武园区内落地,其中包括上汽大通MAXUS的多款氢燃料电池车型,可以作为商务用车。同时,上汽也在开发可以作为钢铁运输车的燃料电池车型。我们的车既可以用于宝武的生产环节,也可以用于非生产环节。


随着双方的签约,越来越多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即将落地,为其产业化步伐按下“快进键”。
联合构建产业园

五年内10-20座加氢站落地
围绕《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氢能发展规划要求,双方计划共同打造“一园两廊”(吴淞氢能产业园、环A30公路氢走廊、临港至南通氢走廊)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双方拟以宝山吴淞工业园为中心,联合构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氢能产业聚集中心——吴淞氢能产业园,并计划至2025年共同推动10-20座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据介绍,这个月月底,就将有新的加氢站在产业园落地~

根据协议,中国宝武将充分发挥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环节优势,为上汽集团下属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研发、汽车租赁等用氢单位提供氢能保障及服务;提供或者协调燃料电池车落地试用的具体场景,提供车辆运行所需的氢能加注等配套设施。

上汽集团将负责燃料电池汽车(物流重卡、自卸车、商务车、环卫车、通勤客车等)的研发、量产规划,同时根据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燃料电池动力车辆、5G智能驾驶重型卡车、智能重载转运车( AIT )等。上汽集团将支持中国宝武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金属双极板的核心基材上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的合作。

与此同时,双方还计划在新材料开发、成型技术、超强钢开发与应用、车身轻量化、国内外智慧供应链、区块链及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未来将有五大应用场景

实现工业副产气体循环利用
比于传统燃油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即便和纯电动车比较,其超长续航、燃料加注快、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也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氢气的来源十分广泛。

“比如,去年6月落成的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其氢气来源就是化工区的副产氢。”卢兵兵表示,“中国宝武拥有钢铁副产煤气制氢的优势,可实现工业副产气体的高价值循环利用。”

走进宝武集团的制氢区,错综复杂的管道、巨大的储氢罐呈现在眼前。“炼钢产生的煤气,通过管网输送到制氢区,经过加压、冷却、吸附等步骤,最终产生氢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钢铁工业在制造过程中本身就有氢气的需求,作为保护气体防止钢铁生锈。如今与上汽合作后,我们把富余的氢气用到汽车中去,大大提高了氢气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据介绍,这样的制氢区在宝武有4个。目前,宝武集团每年制氢74万吨,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计划每年制氢量扩大到100万吨。



在卢兵兵看来,燃料电池汽车会在具备条件的区域里,率先实现小规模商业化运营,其中涵盖了5大应用场景,分别是机场、港区、钢铁园区、石化园区、煤炭矿区。其中,机场、港区痛点类似,都有结构性节能减排的需求,但传统充电的新能源车无法满足运行效率;而钢铁园区、石化园区、煤炭矿区都副产氢气。

“这些应用场景,我们都会一步步去探索。”卢兵兵说。

此言不虚。此次与宝武签约,便是钢铁园区的场景化落地。而就在不久前,上汽集团与机场集团的合作签约,也印证了这句话。

此外,今年以来,捷氢科技的大动作频频,全面推进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3月16日,捷氢科技燃料电池项目在上海嘉定区开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园区将实现研发办公、测试验证、中试生产、氢气供应四大功能,计划于2021年8月投产。

4月20日,捷氢科技与岚泽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针对氢能产业业务进行深入合作。

商业化落地成果一一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约仪式现场,配套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以及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PROME P390一一亮相。这些产品都是上汽集团在燃料电池商业化方面的具体成果,商业化运营总里程已超过450万公里。



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上汽自2001年以来坚持投入、积极攻关、长期领跑,核心技术比肩国际巨头,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其中,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车型,搭载捷氢科技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PROME P390,并应用70MPa氢瓶供氢系统,与国内普遍使用的35MPa氢瓶相比,容量更大、质量更轻;电堆功率为115kW,体积功率密度为3.1kW/L,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30℃低温下实现正常运行,成功克服燃料电池汽车低温冷启动的行业难题;5分钟内就能完成加氢,最大续驶里程达到650公里。

上汽大通MAXUS FCV80是国内最早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宽体轻客,目前在上海、佛山、抚顺等地为客户提供绿色出行服务,车队规模超过400辆,出行率达到了60.2%.

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是国内唯一具有公告、实现销售和完成上牌的燃料电池乘用车。

申沃燃料电池客车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示范运行项目指定用车,于2018年年底起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线路上开展商业化运营,出行率达到了100%。
未来,上汽集团将继续扎实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中国宝武等合作伙伴共同加快探索新能源推广应用,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积极贡献力量。

记者丨阮希琼


    关注 上海汽车报天天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