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剧的春天远没有到来,而国产推理小说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隐秘的角落》《叹息桥》《龙岭迷窟》《沉默的真相》《在劫难逃》《十日游戏》《致命的愿望》《河神2》……细数今...



《隐秘的角落》《叹息桥》《龙岭迷窟》《沉默的真相》《在劫难逃》《十日游戏》《致命的愿望》《河神2》……细数今年上半年播出的43部短剧,推理题材竟达20部,其中绝大部分在豆瓣上取得较高评分,《隐秘的角落》更是一度刷到9.2分。有网友评价道:“你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剧了吗?”

从“迷雾剧场”到“悬疑剧场”,在网剧播出平台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推理剧的春天来了。

然而,到来的究竟是“春天”,还是“春梦”?为此,北青艺评专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火的是话题,不是推理
对于推理剧突然翻红,多年担任《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主编、类型文学研究者的华斯比认为:“从网剧流行到今天,其实一直都有好的推理剧,比如《暗黑者》《法医秦明》《白夜追凶》等,但推理剧尺度偏大,很多家长担心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它持排斥态度,因播出不易,推理剧曾一度陷入低迷。”

推理剧再受重视,离不开两个因素:

其一,管理部门出台新规,限制剧集长度。华斯比说:“在日本,很多推理剧都只有8—12集。因为原作一般10万字,只能改编成这么长。过去为了广告费,制作方拼命拉长、兑水,特别是加爱情戏,太毁节奏了。如今进入‘短剧时代’,特别适合推理剧。”

其二,拥有读者基础。华斯比说:“2000年后,国外经典推量作品被大量引入,读者们发现,原来推理不只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有那么多好作品。比如东野圭吾,我读过一个材料,说他的读者中,女性比男性多,因为他的作品擅长描写感情。这些精品之作使平时不看推理小说的人,也成了‘推理迷’,从而打下深厚的读者基础。”

“这些年推理创作不温不火,但作者们一直在写,也一直有观众在关注。只是今年《隐秘的角落》引起轰动,使推理剧看上去比往年更繁荣。”华斯比说。

《隐秘的角落》能引起轰动,因为它偏向“社会派”,即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犯罪动机。原著《坏小孩》(紫金陈著)对人性有更深挖掘,与“原生家庭”“次生家庭”“校园霸凌”等焦点话题结合,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比于单纯斗智,‘社会派’的推理剧肯定更有话题性。连‘网红教授’罗翔也在直播中,就《隐秘的角落》中的情节,进行《刑法》科普,体现了话题性的力量。前几年也有很优秀的推理剧,包括《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等电视剧,只是没涉及大众话题而已。”华斯比指出,《隐秘的角落》的原著《坏小孩》2014年便出版了,销量却不大,也没引起网剧制作者们的兴趣。
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播出后,《坏小孩》的销量一下就上去了,在当当上,已超过东野圭吾,恐怕紫金陈当年也想不到。”在华斯比看来,火的是话题,不是推理。

网剧中,吃饭、做饭的场景最专业

让人好奇的是:6年前的小说,为何刚转化为网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观察者表示:“很正常,目前许多网剧都是这个节奏。你现在看到推理剧扎堆儿,并不是对市场的真实反映,而是几年前决策的结果。至于当时为啥要这么干,与行业特性有关。从购买IP,到真正拍摄完成,在咱们这儿,就是特别慢。”

这位观察者认为,有两点不容忽视:

首先,资本对创作的扭曲。

类型创作有客观标准,不论是青春剧、古装剧,还是推理剧,都要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效率高、刺激感强等。按这一标准看,这五年来,几乎所有网剧都存在“硬伤”,即使是那些深受好评、收视率高的网剧,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可资本更相信数字。看市场上某部网剧火了,就会立刻投拍类似的网剧。“以推理剧为例,一集破一个案,节奏会比较好,观众也爱看。投资方把建议提给平台,平台就敢一口回绝,说从前某个剧就是这么拍的,收视率很差,投资方还真相信。投资方只想赚钱,不关心创作。”

其次,网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我有一句很刻薄的话,如果各播出平台只留下20%的法务、财务人员,让剩下的80%的编剧、制作、播出等休息,网剧质量就会有明显提高。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但你真接触网剧行业,就会发现,许多人只想做到7-8分,把钱赚走就行,根本不想做10分。网剧行业中热钱多,让许多从业者的心态浮躁。你可以去看一些网剧,灯光、特效、台词等,都不专业,只有吃饭、做饭的场景最专业、最生动。”

资本外行,从业人员糊弄,经常带来哭笑不得的结果:看某部“大女主”网剧火了,就要把剧本完全改成“大女主”,可原著没女主,只好重新写。好容易写完,另一部“男女双主”的网剧又火了,只好再改。
    一部网剧拖三五年,属正常状态
“你说这么折腾,当初干吗要买IP呢?直接原创不就完了吗?可原创是需要智商和积累的。”这位资深观察者算了一笔账:一本推理小说从创作、连载,到被影视公司发现、购入IP,一般需1年左右;IP到手后,要经过“痛苦的改造”,这种“改造”有时会细到“每集死多少人”,超过某个数量,担心无法播出,此外还要满足资本的偏好,往往要用2-3年;改编完成后,从制作到播出,又要1年左右。

全部流程走下来,至少要3到5年,最快也得2年,《隐秘的角落》尚属“正常”。



如此延宕,做的却都是无用功,把这些精力用在提高艺术品质上,岂不更划算?某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火爆的,都是商业推理剧。在大众眼中,它是推理剧,可在资本眼中,它是商业剧。商业的逻辑是赚钱,只要能赚到钱,观众评50分还是80分,又有什么区别?”

艺术品质高,就要增加成本,同样的钱,投在其他方向上,可能回报更高。在网剧业,“播出”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以《破冰行动》为例,人物塑造、故事逻辑、技术掌控等,都存在一些缺陷,可它的豆瓣评分达到6.9,至少超出了我的预计。为什么?其中部分内容惊悚,这种题材只要播出来,就是稀缺品,就会有观众觉得过瘾,就会有它的市场。”

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在题材上、播出上、话题上多做文章,比提高质量更容易、更划算。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推理剧集中播放,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制作方自己也无法判断手中IP的好坏,对它们没信心,便打包在一起去闯市场。表面看,推理剧火了,其实是一次冒险,这次混过去了,未必会有下次。
推理剧和悬疑剧不是一回事
“其实推理剧从没有真正火过,现在说它火,是没分清推理剧与悬疑剧的区别。二者常被同时提起,其实大不一样。在创作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互相往来很少。”知名推理作家呼延云表示,无法认同“推理剧春天来了”的说法。

悬疑剧指带有悬念的、离奇剧情的影视作品,主要靠惊悚、心理紧张来赢得观众;推理剧则是透过细节,沿着线索,通过选择、分析、组合,一步步逼近答案,主要靠逻辑赢得观众。呼延云有一个比喻:二者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层剥开,如果最里面的是紧张,即属悬疑剧;如果里面都是乱的,很难组装到一起,即属推理剧。

一般来说,推理创作者们以阿加莎·克里斯蒂、岛田庄司、京极夏彦、宫部美雪、奎因为王。在推理群中,如果有谁大谈东野圭吾,可能立刻就会被“踢出群”,因为“推理圈一般把东野圭吾看成言情作家,不是推理作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


呼延云表示:“没必要把推理和悬疑区分得那么鲜明,也不可能彻底分开。但一般来说,推理要有逻辑过程,否则就不能称为推理创作。在日本,东野圭吾并非最火的推理作家,像宫部美雪,她的一些作品在日本的发行量达到200万本以上,只是还没译成中文,中国读者不太知道。在国外,有很多优秀推理作品还没引入,所以大家只知东野圭吾,不知其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推理作家表示:大众理解的文学,和专业作家理解的文学,是不太相同的两种东西。可把悬疑剧与推理剧剥离开来,真正感到尴尬的却是推理剧,只剩“一年一部推理网剧,两部推理电影”。

推理剧上游生态:国产推理小说特别难

市场如此狭窄,作为推理剧生产链的基础,推理作家们如何生存?

“我2009年出道,如今已11年了。我出第一本小说时,才拿到2万元稿费;出第二本小说时,拿到8000元稿费;出第三本小说时,拿到9000元稿费。我还算是写出来了,可现在出一本书,只能拿到四五万元稿费,与写玄幻的作家没法比,人家动辄能拿上百万元。”呼延云说。

作者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

国产推理出书难,即使出了,销售情况也难乐观,作者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推理作家说:“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100本推理小说,至少70本是译作。这给读者以错觉,认为外国推理小说都是好作品,总觉得外国推理小说还看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看国产推理?这就像买车一样,都想买国外的品牌,国产的再好,也觉得不上档次。”

华斯比表示,其实日本、欧洲也有很多质量差的推理作品,但引进时,国内出版商挑选的都是经过市场检验、比较成熟的作品,这相当于让国产推理作家和国外多年积累去竞争,自然落下风。

呼延云认为:“这几年,情况正慢慢变好,读者已改变了不少。”

一方面,国产推理佳作越出越多,一些85后年轻作家涌现出来,单看创作质量,已可与世界最优秀的推理作品比肩,只是大环境上还有差距;另一方面,IP化有利创作水平的提高。

让华斯比感到担忧的是,国内推理杂志纷纷倒闭,年轻作家失去了成长平台。他说:“老一批推理作家都是从短篇开始,写出一定知名度后,才去写长篇。推理杂志培养了作家对推理写作的热爱。作家刚入门时,没有人扶持,会很快丧失兴趣。此外,作家需要了解读者想看什么。类型文学是为市场服务的,没有发表平台,作家怎么找准市场呢?”
在推理圈,《岁月推理》(月刊)、《推理世界》(双周刊)曾是许多推理迷的心灵家园。因大多数老作者转去写书,不再写短篇,年轻作者又没跟上来,导致稿件质量下降。加上经营上出了一些问题,2018年底,它们纷纷停刊。

停刊时,呼延云曾公开表示:“国产推理小说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可能将从此消亡。”
    国产推理没形成传统
一边是推理剧风光独好,但吃的都是几年前的创作;另一边是推理小说陷入低谷,难以维系。那么,这次热潮过去了,还会有下次吗?该如何拯救国产推理小说?

华斯比认为,关键在形成体系、营造生态。

在日本,前辈推理作家提携晚辈被认为是“当然之举”。作家成名后,会主动帮助新人成长,传授经验、帮助发表作品,只有新人不断涌现,推理圈才会得到大众重视,前辈的作品才能销得更好,实现持续发展。

华斯比说:“在国产科幻圈,也存在类似的传统,新老作者经常在一起。可在推理圈,新作者和老作者很少联系,成名作家不太愿意与晚辈见面,埋头写自己的东西。晚辈也不敢和成名作家打招呼,大多数是与平辈作家在一起。没人营造氛围,所以中国读者也不太爱读‘烧脑’的推理小说。”

出现这样的局面,可能与国产推理圈未能形成传统有关。早在1896年,《时务报》便刊登了张坤德译的《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引起轰动,比日本还早几年。到1916年,中国便出版了《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涌现出程小青、蓝玛、孙了红等优秀推理作家。1949年后,是公安文学、反特文学,推理小说几乎消失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才重新阅读福尔摩斯等,开始推理小说创作。

“推理小说在日本出现的时间比中国晚,但一直在延续,从本格派,到社会派,到新本格派,很容易看清其发展历程,但从中国推理小说史中,很难看出脉络来,在断断续续中,有的作家已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但大多数作家不行。”华斯比说。

    年轻作家最不计较功利
在国产科幻圈,刘慈欣的作品在国际上也算畅销书,可到目前为止,国产推理圈还远远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其实,周浩辉的《死亡通知单》已出英文版,华斯比发现,读者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一些打低分的读者留言道:既然是中国的悬疑小说,为什么读不到有关中国的情况?

华斯比说:“欧美在类型小说方面比较强势,即使是日本的推理小说,也很难打入欧美市场。欧美读者有一种偏见,觉得其他国家作家在讲故事方面,不可能比他们讲得更好,他们更想从书中读到异国风情。中国作家努力把故事讲得和西方作家同样精彩,可西方读者根本不在意这个,这可能是国产推理难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要原因。”

一位国产推理作家的两本书在日本出版,日本读者的评价是:太像日本小说了。这说明,从写作技巧、轨迹等方面来说,国产推理作家至少已经达到了世界中等水平。只是国内推理小说的出版市场上,译作远多于原创,国产推理作家长期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2018年曾担忧国产推理小说死亡的呼延云发现,1年多过去了,国产推理小说依然活着。杂志没有了,但越来越多的个人站出来,通过个人评奖的方式,鼓励创作。他说:“以华斯比为例吧,他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私人推理小说奖,其实他现在没工作,他的钱都花在收藏民国旧书刊上了,可他却拿出钱来,奖励国产推理小说作家。我原以为,媒介形式改变,必然会带来创作的改变,推理杂志都没了,谁还会写啊?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年轻作家,他们环境好、基本功扎实,是最不计名利的一群人,单论写作水平,他们不比日本作家差,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写出经典之作来。”

作者|唐山

编辑|罗皓菱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 期 精 选


  • 杨庆祥:后疫情时代将对人类亲密关系构成重要挑战
  • 法国人心大还是无奈?阿维尼翁戏剧节7月真能“如期”?
  • 成为英国首相之前,鲍里斯·约翰逊首先是一位写过10本书的作家
  • 拿破仑送外卖,上帝给亚当喷消毒水……那几幅刷屏的“抗疫名画”
  • 原名“孤城闭”就是《清平乐》的最佳注解:成熟,文明,压抑,


    关注 北青艺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